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年。

开始的标志事件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2、年6月3日至25日,领导虎门销烟。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信心。

3、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年6月,英国政府借口,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涌现了、等英雄人物。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它于年签订。

其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内形势:清朝到嘉庆帝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腐败、军备松弛、起义不断。

国际形势: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工业革命完成后急需扩大市场。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后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具体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清政府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不仅给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8、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万平方公里。

9、年,率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为第一任巡抚。

10、中日甲午战争年开始,年结束。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1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时间:1895年。

内容:①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

(列强在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

开矿办厂。

)②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2、1900年6月,、、、、、、、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还帮助清政府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13、«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危害?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⒋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危害:«辛丑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前期以为目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为目标,创办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汉阳铁厂等。

3、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这次变法仅维持了103天,所以又称。

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有什么影响?内容: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②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等。

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决定的,他们不想推翻清朝的统治,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上而下地改良,因此,无力与强大的封建顽固派抗衡。

②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的破坏与镇压。

③由于袁世凯的出卖。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于年在成立,选举为总理,机关刊物是。

8、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即推翻满族统治,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武昌起义爆发时间是年月日,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9、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的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10、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

其主阵地是。

11、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的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于年在北京爆发,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前期运动的中心在,运动的主力是;6月3日以后,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

①释放了被捕的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从国际上看:①“一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从国内看: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罢工斗争不断开展,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人们思想解放,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

④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有何伟大历史意义?时间:1919、5、4 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③她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4、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于年8月,由等人在上海建立。

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地点在,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立了党的组高纲领是。

5、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①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共的成立。

②中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③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成立提供了干部基础。

⑤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共成立提供了国际基础。

7、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兼任军校总理,为校长,为党代表,担任政治部主任,等人在军校任教官。

其办校方针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8、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总司令是,北伐的对象是、、三派军阀。

主战场在、,取得了和胜利。

9、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是在年4月23日。

其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1、1928年4月,、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与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2、中共创建红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什么意义?13、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结束于哪一年?有哪两次大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大致经过及两次会师: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的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京、福建长汀出发,突围长征。

②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陕甘根据地发红军会师。

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4、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江西瑞金、福建长汀→渡过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15、遵义会议哪一年召开?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时间:1935年1月主要内容:①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②改组了中央领导小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和红军,成为中共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