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九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只不过这个情感是通过人或事以及物体来表达。
因此,我们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文章大多是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
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时就要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词语来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的文章就要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来体会。
如《白杨》这一课,我们通过“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白杨的精神品质是坚强不屈,这也象征着新疆的建设者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关键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很多文章都有一个关键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有时通过某个人的语言或感受表达岀来,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来揣摩,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个句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从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实际上歌颂了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在边读边想中体会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时候要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如《桥》这篇课文,我们边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边想象情况的危急,再边读边想老支书舍生忘死,组织群众转移,而父子俩却牺牲的画面,我们就能体会到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童年的柳笛春天,好像对纤细柔软,宛如少女秀发的柳枝别有情丝。
祥和的春风中,河旁路边交头接耳的柳条,转眼间泛出了新绿。
此情此景,勾起了童年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绩优训练五隼蝸老家美好的回想,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清脆的柳笛声。
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柳枝变绿,喜爱的玩具往往少不了柳哨和柳笛。
儿时做柳哨,技术很是熟练。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们,常常忍不住各取所好,折一支粗细均匀、长度适中的柳条,轻轻扭动一阵,嫩绿的柳皮便开始松动,然后用牙咬住柳枝木芯,双手将圆筒状的柳皮慢慢抽下来,用指甲将一头轻轻刮薄、捏扁,一支支长短、粗细不等的柳笛就此做成。
接着各自比赛似的用力一吹,便发出或是悦耳动听,或是粗浑憋闷,或是细气悠长的笛声,酷似一曲春天里的交响乐,响彻乡村街道。
一时间,惹得暖风习习下熟睡的农家小黄狗,竖起耳朵汪汪直叫,幽深清静的巷子里,四处觅食的老母鸡更是舞来飞去。
伴随着笛声、犬声、鸡鸣声,我们这些孩子们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三十年后的我漫步在仓颉公园,折一支柳条做成柳笛,怎么吹,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倒是迎风盛开的那些花和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令人对未来充满着美好与希望。
(选自《寿光日报》,有删改,作者:孙光溪)1.画“”的句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2.做柳笛的柳条有什么特点?3.从“交响乐”“响彻”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欢快的笑声”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4.短文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題指导】1解答第4小题,我们要联系整篇文章的内容来感受,从课题以及童年时做柳笛、吹柳笛的快乐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难忘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他对童年时光的留恋。
【答案】 1.比喻、拟人、春天景物的美丽2.粗细均匀、长度适中。
3.柳笛声音很响,很动听。
童年时我们吹柳笛非常快乐,这段生活是美好的。
4.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
大堰河,我的母亲河大堰河一年四季承受着来自金子培、大佬山、乌金山上汩汩流淌下来的山泉水,河水奔腾不息,映着蓝天白云,是幅极佳的水墨丹青。
小时候,我们每天都要从大堰河边走过,静谧澄澈的河水,在参天大树的环抱中显得十分神秘。
听“驼子“二爹讲,他年轻时从轮船上跳入江中,游了很久才上了岸。
他说能从死神手里逃回生命,全凭大堰河“河神“的保佑。
我们上学时天天从河边走过,看着深不可测的激流,心里常常盼着“驼子”二爹讲的那个“河神“能突然出现。
然而“河神”没有现形,河里大大小小、各种形色的鱼却出现得不少。
先是枯水季节,随山泉注入大堰河的溪流中,常见有-种拇指大小的彩色小鱼,形状有点像武昌鱼的样子,宽肚皮,细嘴、尖头,阳光下鳞片儿七彩斑斓,很是好看。
涨水的夏季,山中气候变化无常,好端端的天气会突变,转瞬间就下起倾盆大雨,山洪裹着泥沙朝大堰河滚滚而来。
浑浊的洪水与清澈的河水在入河口泾渭分明。
此时,如果胆子大点,在河汉处张网,逆流而来的大青鱼、鲫鱼或是叫不上名的好多鱼,就会被逮个正着。
我从小就爱喝大堰河的水,清凉甘甜,韵味悠长。
别看现在“农夫山泉”的广告做得很欢实,但我也觉得它不如我们大堰河的水好喝。
离开故乡多年了,大堰河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上,一闭眼仿佛就看见耀眼的层层波光。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作者:楚石)1.文中的“水墨丹青“是指。
2.大堰河的神秘表现在哪里呢?3.枯水季节有哪些鱼?洪水季节又有哪些鱼呢?用”“画出描写鱼儿样子的句子。
4.最后一个自然段拿“农夫山泉”和大堰河的水作比较,有什么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大堰河,我的母亲河参考答案1.河水奔腾不息,映着蓝天白云的美景2.提示:联系关于“河神"的故事去说。
3.枯水季节有拇指大小的彩色小鱼。
洪水季节有大青鱼、细鱼或是叫不上名的好多鱼。
先是枯水季节……形状有点像武昌鱼的样子,宽肚皮,细嘴、尖头,阳光下鳞片儿七彩斑爛,很是好看。
4.突出家乡河水的清澈甘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2.做一只美丽的蝴蝶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小男孩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丑陋.______ 疾.病______ 偏瘫.______ 畸.形______磨.烂______ 束.缚______ 沉浸.______ 汲.取______2.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敬重:(2)如饥似渴:3.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不仅……还……C.尽管……还是……D.无论……都……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中心B.总领全文C.承上启下D.首尾呼应5.请你根据史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的含义。
6.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单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lòu jítān jī mó shù jìn jí2.(1)恭敬,尊重。
(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3.B4.C5.先天残疾带来的束缚、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6.让·克雷蒂安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的人。
他为矫正口吃,嘴里含着石子,嘴巴舌头都磨烂仍不放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7.略(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3.天阶赵恺①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
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
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②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③与音乐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④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
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⑤她去过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
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⑥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
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
从矿工手上接过荣誉证书,是她的最高荣誉。
⑦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
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柳沙墩听琴。
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
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⑧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⑨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
与死亡抗争了17年。
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八寸长的口子。
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味着什么?⑩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⑪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⑫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⑬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
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沌迷蒙。
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
就在那一刻,听见一段乐句。
她知道,这是天籁。
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
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
盘旋、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堂的旋律。
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诗——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⑭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⑮她说:“音阶,天阶。
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1.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画横线句“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恭敬虔诚”是对闵惠芬的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选文第⑦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4.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