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洞边墙顶拱衬砌措施

交通洞边墙顶拱衬砌措施

交通洞边墙及顶拱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措施一、概述1.1、工程概况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上游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境内,坝址以上流域控制面积9.26万km2,多年平均流量925m3/s。

电站装机容量920MW,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77m,死水位1472m。

本工程主要包括通风兼安全洞、主变通风洞、尾调交通洞、交通洞、主变交通洞工程,整体布置于河床左岸。

其中采用一条交通洞作为水电站进厂的主要通道,洞身长度727.242m,根据设计修改通知单《关于交通洞设计通知(总字【2013】033、062~064号)修改的通知》(总字: 【2013】069号)洞身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衬砌断面尺寸为9.7m×13.1m(宽×高;侧墙高度9.86m,顶拱高度3.5m),洞身混凝土标号为C20,衬砌厚度为0.6m。

目前洞内施工情况,洞身段分层开挖:一层开挖至0+380m,二层开挖至0+230m,三层开挖至0+180m。

目前已具备交通洞洞身混凝土衬砌及相应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条件。

1.2、编制依据本施工措施编制依据为:(1)《云南澜沧江大华桥水电站通风洞及交通洞土建工程(合同编号:DHQ2010/T3)》合同文件;(2)《关于交通洞J0+000.00~ J0+040.00段开挖支护修改的通知》(总字【2013】033号);(3)《关于交通洞J0+040.00~ J0+130.00段开挖支护修改的通知》(总字【2013】062~064号);(4)《关于交通洞设计通知(总字【2013】033、062~064号)修改的通知》总字: 【2013】069号;(5)所涉及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二、施工布置2.1、施工供水、电及供风布置沿用洞身开挖施工时布置的供风、水及供电设施。

施工用风主要为仓面清理;施工用水主要为养护用水。

施工用电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拖泵、电焊机、电动振捣机械设备及夜间施工照明用电等。

2.2、施工排水布置施工期排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用水。

衬砌范围外设置集水池,利用大功率水泵抽出至排出洞外污水处理池。

2.3、施工通道布置本工程混凝土由项目部导流隧洞标段设置在左岸一级平台混凝土拌和系统供应。

交通洞洞身混凝土运输路线为:混凝土拌和系统→拌合站施工道路→1号公路→交通洞洞身→工作面。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交通洞浇筑期间1号公路作为唯一施工通道,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均由此道路通行。

2.4、混凝土供应本标交通洞工程混凝土由项目部交通洞标段设置在左岸一级平台混凝土拌和系统供应。

系统设置一座90型自落式搅拌站。

系统设置一座2×1.5m3自落式搅拌楼。

三、交通洞混凝土施工3.1、施工程序(1)交通洞混凝衬砌段已开挖支护完成,具备进行边墙及顶拱混凝土衬砌施工条件,边墙及顶拱进行衬砌时先进行边墙混凝土浇筑施工,再进行顶拱混凝土浇筑施工。

(2)交通洞边墙及顶拱混凝土浇筑方向从洞口向洞内方向进行浇筑施工。

3.2、混凝土施工分块交通洞洞身边墙及顶拱衬砌按6m/仓进行分仓浇筑。

四、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措施4.1、浇筑洞身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交通洞边墙及顶拱混凝土按6m一段进行浇筑,一次浇筑至设计高程。

衬砌用混凝土由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工作面后,混凝土拖泵泵送入仓。

混凝土导管用Φ28的钢筋焊接独立的三角支架支撑,并不得与模板及支撑连接或接触。

导管末端接活动弯管或软管下料,下料点根据实际下料情况均匀布置。

(1)一般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框图(21)基面处理边墙及顶拱钢筋绑扎之前,进行清工作,即将工作边清理至开挖设计高程或边线以达到衬砌厚度。

清除混凝土喷层或基岩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待积水风干后,保持清洁。

2)测量放线及岩面处理基面处理合格后,进行测量放线检查规格,将建筑物体型的控制点线放在明显地方,并在方便度量的地方给出高程点,确定钢筋绑扎和立模边线,并作好标记,焊钢筋架立筋。

对测量放线中发现混凝土浇筑基面局部的欠挖,采用风镐或冲击破碎锤进行岩面处理,直至合格。

3)模板、钢筋加工、钢筋绑扎及止水、预埋件安装本工程模板选用P6015钢板制作模板面板、支架等,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钢材制作。

堵头段及局部不规则几何形状采用木制模板。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表面外观质量,钢模板每次使用前均需清理干净,面板涂刷防锈保护涂料。

普通模板与钢筋由专业工程师出据设计图和下料单,在钢筋、模板加工厂统一制作,为了防止运输时造成混乱和便于架立,每一型号的钢筋必须捆绑牢固并挂牌明示,载重车运输到工作面,人工进行绑扎焊接。

模板运输中要防止变形损坏,专用模板及施工平台统一加工好后运至现场安装、调试,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橡胶止水设施的型式、尺寸、埋设位置和材料的品种规格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橡胶止水及预埋件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负责预埋件安装的人员,必须和钢筋架立人员密切配合,严防乱割受力钢筋,埋件一定要牢固可靠,浇筑振捣时不会走样。

橡胶止水采用热合焊接或强力胶水粘接,必要时加钢夹板,保证止水连接牢靠。

止水安装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看管,对止水周边混凝土充分振捣,并防止位移,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过大位移,保证施工质量。

4)立模安装就位、校模所有模板经检验合格后运往现场拼装立模。

模板拼装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做到立模准确,支撑固定可靠,以确保混凝土体型尺寸及浇筑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模板与混凝土接缝以及模板与模板缝间采用双面胶粘结。

模板安装就位后,认真进行测量校模,并按设计要求安装止水及预埋件,然后人工清仓,高压风或水冲洗仓面。

5)清仓验收清理仓位内的杂物,并且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同时做好浇筑准备,浇筑仓位通过三检验收合格后,由质检部门提请监理人进行验收。

6)混凝土拌制运输及取样试验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系统按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程序和混凝土配料单进行统一拌制,并在浇筑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

各种不同类型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选定,并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浇筑部位、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等,选用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根据浇筑部位分别采用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自卸车运输。

7)混凝土入仓浇筑仓面验收合格后,可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人工使用Φ60、Φ100软轴式振捣棒进行振捣。

8)养护边墙及顶拱混凝土主要采用喷水养护方式。

在边顶拱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终凝后设专人进行喷水养护,每2小时进行喷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养护结束后在表面覆盖保护材料进行表面保护。

4.2、边墙及顶拱混凝土施工4.2.1、边顶拱混凝土施工方式本项目混凝土施工方法主要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人工进行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混凝土采用泵送入仓,人工振捣等方式进行边顶拱混凝土施工。

①满堂脚手架交通洞边墙及顶拱混凝土施工平台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龙门架作为施工通道支撑。

接头搭设:脚手架管支撑作为模板承重支撑,脚手架管间排距为75cm×60cm,层高1.6m。

碗扣式脚手架沿洞轴线方向每隔4排搭建一排剪刀撑,横断面每隔4排搭建一排剪刀撑;为了方便施工及施工运送材料的需要,搭设一通向顶拱的楼梯。

满足洞内通车的需要,采用龙门架搭设一通道。

1)接头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连接装置,应确保接头锁紧。

搭设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斜杆等接头插入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

2)如发现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扣螺旋面,应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个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横杆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的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充填等;如是装配原因,则因调整后锁紧;如是杆件本身原因,则应拆除,并送去整修。

搭设顺序是:立杆底座→立杆→横杆→斜杆→接头锁紧→脚手板→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

满堂红脚手架验算:a已知条件浇筑混凝土标号为C25钢筋混凝土,浇筑范围面积12×20.5m。

满堂红脚手架管间排距取75×60×160cm计算。

b强度计算计算:取一格脚手管进行计算。

a)受力分析计算振动荷载q1=2.0KN/m2浇筑设备、人员荷载:q2=1.5kN/m2混凝土自重:q3=25kN/m2×0.75×0.6=11.25kN/m2模板、脚手管自重:q4=1.0kN/m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5=2kN/m2故每平米垂直受力为p=(q1+ q2+ q3+ q4+ q5)=17.75kN/m2b)模板稳定计算顶拱模板按简支梁计算,受均布荷载作用,弧形架排距取0.6m。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p×0.6=17.75×0.6=10.65kN/m根据简支梁特点,跨中弯矩最大,跨中截面为最危险截面。

Mmax=qL2/8=10.65×0.62/8=0.48KN.mW= Mmax/[δ]=0.48/215=2.2cm3采用P3015钢模板,δ=2.75mm,净截面抵抗矩Wx=8.21cm3W<Wx,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跨中挠度最大。

fc=5qL4/384EI=5×17.75×0.64×1012/384×2.1×105×363000=0.39mm<1.5mm 模板满足要求。

3、弧形管稳定计算q=17.75×0.4=7.1 KN.mMmax=qL2/8=7.1×0.42/8=0.14KN.mW= Mmax/[δ]=0.14/215=6.6cm3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跨中挠度最大。

fc=5qL4/384EI=5×7.1×0.44×1012/384×2.1×105×121900=0.19mm<1.5mm 双根脚手管满足要求。

4、立管稳定验算4.1立管受力分析:立杆受最大应力:σ=N/A=17.75/489=36N/ mm24.2立管稳定验算钢管回转半径:i=(√(d2+d12))/4=15.78mm。

式中d为钢管外径,d1为钢管内径。

钢管长细比:λ=L0/i=1600/15.78=101.4<[λ]=150,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一,得稳定系数:ψ=0.84。

则σ=N/ψA=17.75/0.84×36=58.7N/ mm2则<f=215 N/ mm2,满足要求,立杆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