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科学判断形势,提高战 和 是大有裨益的。 抓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些具有里程碑 作用的决策,深入分析当时历史背景,进行 细细品味和对照比较,能切实提高我们
• 青年的人格修养是一个全面自我提高、自 我培养、自我开发、自我完善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史学的育人功能有着不可忽 视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沉淀、凝聚的传统美德是人格修养锻炼的 一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 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 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 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4、为善
• 善:在封建社会指呵护道义,合乎礼仪。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 古代教育中重视幼儿积善行德、积小德行 大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 式——社会公育
Hale Waihona Puke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教育 4)原始的艺术教育 5)军事训练
远古时期,有巢氏教民构木巢 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 猎;神农氏教民农耕。
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主要是在劳动和生活过程 中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的经验,没有专门的教 育人员和专门的教育场所。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育方式,因此可以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同时,传统 文化中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 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 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有 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创造一定的 真实情境来加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理解 与领悟。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封建社会,家庭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 基本形式。
家长而言: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而优则仕”
学校而言:“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二)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光宗耀祖
是封建社会的普通家庭实施家庭教 育最直接的动机和最根本的目的。 “一人到道,鸡犬升天”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推荐一本书
• 《读史的智慧》是知名学者 多年来阅读有关史学 著述的各类随笔,计三十余篇,内容涉及如何读书,历史学 家的人文思索,书籍、学问与社会人生以及书评,取名“读 史的智慧”,大体反映出他写作这些文章的用意和重心所在。 通过阅读,读者大体可以看到一个历史学家如何用朴素而张 力十足的文字构织起严谨、朴茂的思想世界,看到一个以 “极高远底于平实”作为人生和学问之境的长者是如何在读 史和治史的学术生涯驰骋个人的思想智慧。 • 本书为姚大力的史学文集,主要内容包括:谈古论今第一 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漫谈读书,二十世纪中国的 元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颠扑不破的老生常 谈——读弗拉埃写给青年学生的一封信等。
《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三、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演进
• 四、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 • • 1、权利下移 2、内容丰富 3、胎教完善 4、目的功利
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幼儿园所谓 的“国学”教育?
•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 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 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 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 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 方面。
1、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历史规律,学 习古今中外的理论基础,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 激励我们发展适合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握学前教育 发展的国情所在。 3 、增强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引经据典、 触类旁通)
二、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 业性较强的基础必修课程。 在于通过学前教育理论 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教育 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审视、评价当前的学前教育问 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 值得借鉴经验。
明朝朱伯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3、诚信
典故 • “一诺千金” • “曾参杀猪”
“一诺千金”的典故
•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 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 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 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 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 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 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 3、避免生搬硬套,注重传统观念的现代转化。 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刘心明博士指出:“传统 观念的现代转化是国学教育中需注意的关键 问题。既要在孩子们身上实现文化传承,又 要注意不要让年轻一代墨守成规。如二十四 孝中“黄香暖席”的故事,放到今天,一般 家庭早已不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通过这样 的故事让学生领会的应该是那种为父母分忧、 体贴父母的孝心。”
庠——《三礼义宗》中说:“虞舜 之学名庠”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教育性质)
2、原始群落的老人担任教育工作(师资)
3、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口耳相传,实践中教育(教育手 段)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我国教育史 上最早关于 学前教育的 记录
• 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 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 分。
• 1、国学教育不是万能良药,应以塑造性灵 为主。说到底,国学教育只是一种独特的 教育方式,而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仅靠 国学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的多样化,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2、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形象生动,灵活变 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最好的教
(三)文化知识教育
识字、学书、听解《四书》 学习名诗、名赋、格言
《千字文》周兴嗣
天地玄黄 寒来暑往 罔谈彼短 存以甘棠 上和下睦 谓语助者 宇宙洪荒 秋收冬藏 靡恃己长 去而益咏 夫唱妇随 焉哉乎也 日月盈昃 知过必改 信使可覆 乐殊贵贱 孤陋寡闻 辰宿列张 得能莫忘 器欲难量 礼别尊卑 愚蒙等诮
(二)宫廷学前教育制度
• 宫廷教育与一般家庭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 有制度作为保障,就是 和
• 1、保傅制度:殷商建立,西周继承
设太保、太傅、太师, 合称 ”
另设 : 少保、少傅、 少师
保:保其身体(生活常规); 傅:傅之道义(培养道德 师:道之教训(文化知识及 统治经验的传授)。
为副职,时常 伴太子左右, 以影响太子
“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用火 熟食
捕 鱼
神农教稼图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教育 4)原始的艺术教育 5)军事训练
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较前一时期发 展了,出现了阶级和私有财产,这是教育开 始萌芽。特权阶级为了使自己的子弟接受教 育,创办了学校,这时的学校只能算学校的 雏形,而且受教育者不再是氏族全体成员的 子弟,而只是少数特权子弟。
讨论:你如何理解古代的“孝”和 今天的“孝”?
9月10日,江苏南通一所小学举行入学仪式。532名新 入学的小学生,穿仿古装束,和家长一起参加“感恩礼”、 “拜师礼”和“开笔礼”等独具特色的入学礼。新生跪在 蒲垫上行礼,与父母拥抱。
悌:尊兄长为悌 “融四岁,能让梨”
2、崇尚节俭
“简朴是一种美德,能促进人奋进;奢侈是一 种罪恶,能让人堕落” 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 2、三母制度
设“三母”:子 师、慈母、保姆 另设“乳母” 哺育太子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1、孝悌
• 孝:尊父母为孝 “香九龄,能温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一味顺 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 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 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 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 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的特点?
•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逐渐代替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 2.儿童的教育限于奴隶主贵族家庭 3.有了明确的年龄划分 4.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男女性别差异 5.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特别重视,设立了 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并实施胎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