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胡音位把位图演奏技巧

二胡音位把位图演奏技巧

(1)内外弦比较粗的那一根是内弦(D弦),细的是外弦(A弦)。

D调:内弦拉出来是1 2 3 4 ,外弦拉出来是5 6 7 1。

(2)左手持琴注意要领(一)三个四十五度:小臂与琴杆、大臂与体侧、身体与琴杆各保持45度状态。

(二)食指: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形成90度直角,食指右侧面靠近琴弦(指联系虎口处的侧面)。

(三)虎口持琴点与食指触弦点形成同一高度(从空弦音至同一弦的高八度任何把位)。

DA定弦固定音高外弦2(两个高八度)以后则虎口在上,手指在下。

(3)持弓要领(一)食指第一指节为支点,大指指肚为力点,两者成为力的反作用,切忌使劲捏弓杆。

(二)拉外弦时大指、食指低于手腕,拉里弦时大指、食指高于手腕,拉外弦时弓杆搭在琴筒外侧,拉里弦时弓杆抬起离开琴筒。

(三)拉外弦时中指第三关节向外抵住弓杆,拉里弦时中指无名指抵住弓毛。

五种常用的定弦:五种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

其中15和52这两种定弦通常称作基础定弦,属于按把法,应用也比较广泛。

其余三种定弦属于切弦法。

原把位按音,是指左手虎口在【千金稍】下一点地方持住琴杆后,四个按指所能控制的包括两个空弦音在内的第一把音位。

学习拉奏必须要先从原把位学起,因为每一种定弦的原把位按音是其余把位按音的基础。

确定一首乐曲采用什么定弦拉奏,首先应着眼于乐曲的最低音。

1)15弦15弦即内空弦音为“1”,外空弦音为“5”的定弦。

它是五种常用定弦中最易入门的一种定弦。

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最低音为“1”的乐曲都可采用15弦来拉奏。

京剧音乐中的“反二黄”一般就用15弦来演奏。

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15弦奏出乐曲的调高就是“1=D”,在民间音乐中,15弦的按音手法称作“小工调”。

2)26弦26弦即以内空弦音为“2”,外空弦音为“6”的一种定弦。

凡是最低音为“2”的乐曲都适宜用26弦来拉奏,京剧音乐里的“反西皮”也适宜用26弦的拉奏手法来处理。

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26弦拉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C”,在民间音乐中,26弦的按弦手法称作“尺字调”。

3)37弦37弦即以内空弦音为“3”,外空弦音为“7”,凡是最低音为“3”的乐曲都适宜用37弦来拉奏。

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 A”定音,用37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B”,在民间音乐中,37弦的按音手法称作“上字调”。

4)5.2弦52弦即以内空弦音为“5”,外空弦音为“2”的定弦,凡是最低音为"5"的乐曲一般情况下都适合用52弦来拉奏。

京剧音乐中的“二黄”一般采用52弦。

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52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G”,在民间音乐中,52弦的按音手法称作“正宫调”。

5)63弦63弦即以内空弦音为“6”,外空弦音为“3”,凡是最低音为“6”的乐曲一般都适宜用6 3弦来拉奏。

京剧音乐中的“西皮”一般情况采用63弦。

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63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F”,在民间音乐中,63弦的接指手法称作“六字调”。

其他:1、把位图最上面的长粗横线代表空弦,手指不按弦拉弓发出的音。

细短线是半音的手指位。

3、调子虽然很多,但是在演奏中最常用的只有D、F、G三种调子。

二胡演奏方法和技法—左手快速技巧本文以手指的机能训练开始,着重探讨高抬指对于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一、手型与四度定位法二胡的演奏技法种类繁多,而一种演奏技法又有多种变化。

例如弓法中持弓技术的变化,在演奏慢长弓时,持弓位置靠后,持弓较深。

手接触琴弓的面积较大,这样有助于提高对琴弓的控制力,便于做音量等变化。

在演奏快弓时,则需要将琴弓位置向指尖处移动,持弓浅。

由于指尖较为灵活,演奏快弓时才会更为轻松。

左手的手型也需要根据作品中音值长短、音色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这就需要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后选取合适的手型来演奏。

手型的变化体现在手整体重力转移和手指与手掌重力叠加上。

本文将这种变化归纳为两类,一类为根据技术类作品或乐段需要而采用的技术性手型。

另一类为根据表情丰富,情感丰富的表情性作品或乐段而采用的表情性手型。

(一)表情性手型与技术性手型左手手型可大体分为表情性手型(图1-1)和技术性手型(图1-2)两种。

1.表情性手型:表情性手型重心靠前,手指下指有力,可很好的完成时值较长,音乐表情较丰富的乐段。

但是由于手指重心靠前,所以在完成快速交替指等短时值快速技巧时稍显反映迟缓。

如汉宫秋月(谱例1-1),第一句为极慢板。

这时需要左手按弦扎实、稳定,才可以让音色更厚重。

按照作品要求,手的重心需向右靠落在琴弦的一侧,即琴的右侧(演奏者持琴方向的右侧)持琴较深,使手指露出琴弦的部分较多,这样可以借助到手的部分自然重力使按弦更有力。

在手指自重的基础上加上部分手掌的重量才便于做大幅度揉弦等情绪渲染类技术。

更有利于体现出曲目欲表现的那种哀怨和悲伤的感情色彩。

表情性手型常用于慢板乐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在此只做简要介绍。

2.技术性手型:技术性手型重心靠后,手指运动更为灵活,但力度不足,对于完成大幅度情绪煽动性揉弦等技术有一定困难。

快速曲目或快速乐段要求每个音干净清晰、时值准确。

音位准确。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急板乐段(谱例1-2)。

作品中速度要求为急速。

所以需要手指快速干净的完成本乐段的演奏。

才能体现出火热的情绪。

技术性手型来源于人最放松时的手部状态。

比如人在睡眠时,手呈半握拳状态,(见右图,手的休息位),此状态的手部肌肉和肌腱都是放松的。

在放松的状态下,手指才能达到最大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人手呈半握拳状是最自然松弛的,在按指时能保证最接近半握拳状态的手型是符合科学放松原则的。

将左手(左臂)自然下垂,此时手呈半握拳状(休息位)。

之后保持住此状态将手放到琴上,用食指的掌指关节(手掌与手指相连接的关节,也称掌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轻夹住琴杆,在这时食指的第二指关节处于最高点。

这时的手型是上文中所提到的技术性手型(图1-1)的基本雏形。

(二)四度定位法技术性手型的基本形态确定之后就需要四度定位的方法给手的各个工作部分定位。

各把位在一根琴弦上的音程范围取决于第一指到第四指之间的距离。

这两根手指成为了各把位的两个定点。

一指到四指最自然的距离可以看成是四度音程。

所谓四度定位法就是通过四度音程的框架(食指到小指所形成的四度音程框架)来确定手的角度、手指延展幅度、手指触弦点、手指触弦角度。

四度定位步骤:在基本形态的基础上。

以D调为准,依次以保留指按下la si do re 四个音,然后调整虎口位置到自己舒服的位置,一般虎口处于一指与二指之间。

拇指与琴杆基本成45°夹角。

之后便形成图1-2的手型。

以四根手指全部能同时触弦为前提的四度定位法,把手指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从根本上基于手的休息位,在此状态下手指工作会更加稳定和准确,充分减少手的疲劳度。

二、抬指抬指训练是为了提高手指肌肉(尤其是肌腱)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建立一种手指在琴弦上“走路”的条件反射。

二胡中的抬指训练是借鉴于钢琴演奏中的《哈农练指法》中的高抬指训练。

对于提高手指力量,手指反应速度有很大帮助。

在二胡中抬指可分为高抬指和低抬指两种。

高抬指应用方法和钢琴高抬指大体相同,是重要的抬指技术,主要训练指伸肌腱反映速度。

低抬指建立在高抬指的基础上,是为快速交替指做准备。

手指上抬高度保持在很小的幅度时才能“快起来”。

(一)手指触弦法每一个手指真正抬起的动作是由指根关节所做的,手指只是这个动作的传递者,只是这个动作的仆人。

肌腱生理学研究指出手指屈伸活动,取决于手部内、外在肌的协调运动。

屈指运动起自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随后是远侧指间关节(距离掌关节较远的指关节)的活动。

远侧指间关节的活动速率比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要慢。

根据手指肌腱的生理学研究来看。

以掌关节为运动轴心的抬指速度要大于指关节的抬指速度,掌关节为运动轴的抬指速度最快且更为灵活。

这就要求触弦手指像锤子一样敲击琴弦(就像钢琴内部琴槌),而不是以手指第二关节为轴触摸琴弦。

以指根(掌指关节)为运动轴心,手指保持触弦时的弯度,进行抬起落下的重复动作。

这样的抬指动作可以保证抬起前的触弦点和落下后的触弦点在同一点,同时也保证了音高的准确度。

(二)手指肌腱简述伸肌群和屈肌群是抬指落指运动的主要工作源,指伸肌腱与指屈肌腱最直接的控制着手指抬与落。

抬指的训练也主要针对的是指屈肌腱和指伸肌腱的训练。

屈指肌腱分深浅两条(图2-1),牵引手指末端活动的是指深屈肌腱,牵引近端活动的是指浅屈肌腱,两条肌腱都位于指骨下方。

指伸肌腱(图2-2)位于掌骨上方。

是控制手掌张开,手指抬起的主要肌腱。

抬指是针对肌腱的锻炼,使其独立,协调,有弹性。

如同舞蹈的压腿训练一样,长期的重复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三)高抬指所谓高抬指是尽量抬高手指的一种大幅度的关节运动。

高抬指应用于经过四度定位之后的手型。

在此手型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的抬指训练,以建立一种条件反射。

钢琴中的高抬指下键时如果手指距离琴键有一定的高度,击键将变得更加有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可解释为:在下键的过程中手指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手指抬得越高则势能越大,因此接触琴键的瞬间手指所获得的动能也就越大。

如果这些表现在听觉上,就是响度增加了。

高抬指的可行性可以从肌肉长度与张力之间的关系来解释。

要使肌肉产生最大力量,在收缩前最好处于被动拉长状态,即长于静止长度。

收缩前短于静止长度的肌肉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收缩作用。

由此得出,如果要使手部参与抬指的肌肉和肌腱达到最大力量并得到充分锻炼就必须达到其最长的被动拉长状态。

如此才能充分的发挥手下落时的自然重力和势能。

1.食指(一指、示指)高抬指:首先,控制掌关节以后的部分锁定不动,拇指和食指掌指关节两个控琴点稳定。

其次,以食指指根(掌指关节)为轴,锁定食指弯曲度,将手指上抬至极限,此时需注意手心不可同方向运动,手掌需保持向下的稳定。

最后,抬指方向竖直向上,顺琴弦方向运动。

手指抬至极限后食指由于肌腱的收缩力量具有了一定的势能,依靠肌腱的收缩力,让手指回落到琴弦上。

把手指放下来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因为有一种自然的重量(手指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自然下落,也可称为手指的自然重力)可以使他们掉下来。

二胡中的高抬指与钢琴高抬指不同,钢琴高抬指在具有势能的同时需要手腕和小臂的辅助来改变力度从而改变音量。

而二胡的琴弦处于悬空状态,不同于小提琴,二胡琴弦下面无指板,如果在这个下落的势能之外加之其他力量必然会影响琴弦张力,造成琴弦的下陷从而导致音准问题。

左手基本任务只是确定音位,二胡的音量取决于右手而不是左手。

所以二胡的高抬指下落只需要肌腱收缩的势能即可。

在势能作用下回落的同时也要适当保持对食指弯曲度的控制。

让其下落后的触弦点,和抬指前的触弦点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