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发现和明确问题

第四章 发现和明确问题

第四章发现和明确问题
第二节明确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能够判断自己或自己所属的团体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条件。

(2) 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受到的限制。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对问题的敏感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三教学资源
图片案例
四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
五教学内容分析:
1.第二节“明确问题”由“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计划”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内容的组织顺序也是依据设计过程在时序上的内在逻辑而设计的。

2.在本章的内容组织中,选择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案例。

这些案例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可能有所接触,但一般都不是从技术角度理解的,在其文字陈述中,力求从技术的角度展示内容,并为课文中所要实现的目标服务,同时也避免过于专业化,给那些缺乏技术方面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学生带来学习困难。

3.本章在设计中强调学生理解、发现与明确问题对技术设计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项目,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各个具体环节,形成对技术设计过程中“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的实践性感悟和理论性认识。

六教学对象分析:
“明确问题”在本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对问题本身内容与价值的明确,也包括由问题确立而形成的设计项目的任务及限制的明确,以及解决问题的计划的形成。

前者紧接第一节的课文内容,后者突现了技术设计的内在要求。

这也是本课程与科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不同的“问题”所特有的内属的延伸。

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策略:
1.很多学科都涉及“问题”和“问题解决”。

本课程所讲的“问题”是指技术世界中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它与“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等问题有所不同。

教学时,要注意突出本教科书所提“问题”范畴的技术特征,防止在“问题”的一般性意义上泛泛而谈。

2.本章的教学应以技术设计的过程为基本背景,以“问题”为重点展开,但对“问题”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避免抽象地谈“问题”,避免脱离具体的问题情境、问题案例谈问题。

3.本章教学中要结合每个学生将要进行的设计项目的发现与确认来进行。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也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所在实际出发,提出多个值得解决同时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并进而确认为一个设计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计划。

也就是说,教学中要通过教科书内容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项目的提出和确认奠定基础,作好准备,也可以有机结合,同步展开。

4.教学本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设计项目进行仔细和反复的论证,以保证此后相应的设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
导入
这是一位同学的做梦所发现的问题,请同学们看看这个问题我们帮他能否解决吗?我很胖,因为我爱吃,也很爱睡觉。

因此我做过很多梦,噩梦丶好梦都有,但让我很惊讶的是众多的梦,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后的情形似曾相似,那场景是无比的熟悉。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能否可以做一个记录做梦的产品呢?通过产品能否可以预见我们的未来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能清楚这个问题呢?下面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同学的问题
一、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问题是否明确采用各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时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明确。

明确问题需从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方面考虑。

马上行动:判断以下两个问题是否明确,并说明理由。

1.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
2.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
问题的价值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1)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如“能否制造一个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机械装置带动车辆运行”就是一个不科学的问题)→科学性
(2)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先进性
(3)在你调查的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普遍性
(4)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主要性
(5)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可行性
(6)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经济性
案例分析:永动机?
能不能把水变成油?
水变油事件——曾有人声称做了大量实验发明了水变油的技术,即水通过机器后变成了油。

水变油一度被宣传为中国继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场闹剧已经使国家损失了四亿元。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如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等)来进行。

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P85---86台灯制作调查案例
讨论:孙宇等四组同学借助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等手段明确学生台灯问题的内容与价值的过程是否合理?谈谈你的认识。

二、明确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

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二是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案例分析:
美国国家防务亚洲问题分析评测顾问:中国解放军目前已开始批量装备的中国产T99式主战坦克,它的能力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想象
印度国防部30年的努力付诸流水,最终只好无奈地取消本土自行研发和制造的“阿琼”主战坦克的成军计划,而已经生产的少量“阿琼”坦克将用于执行训练任务。

“阿琼”坦克计划前后共耗资约35亿美元,最后却只得到了包括原型在内35辆成品车。

均价高达1亿美元的训练坦克——“阿琼”留给印度的,只有苦涩的回忆。

就设计对象而言,一方面,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的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

主观条件:设计者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客观条件:问题解决或设计的过程往往要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限制.
马上行动:
上次我们为教室设计的展示收纳柜,你认为从设计对象角度看应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讨论后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如果你自己动手制作展示收纳柜,请考虑各种限制因素,真实填写下表:
展示收纳柜的设计要求:
1、功能要求:收纳功能,存储功能
2、技术指标:安全高效
3、外观要求:美观
4、耐用性:结构稳固,经久耐用
5、成本要求:不高于100元
展示收纳柜的设计要求:
1、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
2、收纳空间大,方便使用;
3、成本不高于100元。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不顺当之处,烦恼之处,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问题被发现之后,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只有对它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深入的了解,对它的认识才会逐渐明晰起来。

3.上课思路清晰有利于师生互动,语音组织能力加强
4.重视板书设计。

能快速的让学生找到所学的知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