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新型政府公共关系浅析Analysis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Model of theNetwork Times摘要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介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由此带来公众获取信息方式带来新变化,使政府公共关系由传统单向变为多向,方式由政府主体向公众客体播,而公众客体被动接受,向公众客体和政府主体通过网络媒介相互传递,这样使得社会公共危机的特征发生了变化。
所以政府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新型公共关系,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我国的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实践的探索,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主客体的缺失,以及实体和制度的不健全,在解决网络公共关系的思维逻辑上存在误区,并且制度上存在问题,这就着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发展。
本文将浅析现阶段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中存在的思维误区和制度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关系AbstractToday's Internet age, Social public crisis has changed.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mmunication, This m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ublic crisis has changed. In the face of new characteristics have changed social public crisis, The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 As the requirement of era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 Although the early start,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thought erroneous zone and the system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government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government thought erroneous zone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system problem, An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Network Era; Public Issues; The Government Network PR目录前言 (1)第一章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 (2)1.1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 (2)1.2网络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基本特征及优势 (3)1.3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 (4)第二章网络时代下我国公共关系的现状 (9)2.1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建设的探索过程 (9)2.2我国政府网络公关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10)第三章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13)3.1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中的制度问题 (13)3.2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思维误区 (15)第四章对我国政府网络关系建设的思考 (17)4.1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建设问题形成的根源 (17)4.2转变网络公共关系的逻辑思维 (19)4.3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制度建设的思考 (21)结束语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前言前言网络时代的到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各种传播媒介是新媒介的主要表现,因此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讨论公共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使用网络时代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网络的,是通过人际的、媒介的等种种形式勾连。
网络时代,公共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变化仍然在进行中。
笔者认为这种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革,也让传统的公共关系领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公共危机问题、公关对象、公关部门、公关运作方式的变化。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迅速性、资源共享无限性等特点。
这样的特点也使得社会公共问题和公共危机出现了蔓延性、扩散性、非理性以及关联复杂性等各种新型的特点。
面对这些新类型的社会公共关系特点的问题,我们原先政府公共关系的思维逻辑、解决方法和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不断研究新情况,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去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第一章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1.1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科技生活的代表,信息技术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了组织的存在形式,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媒介方式,从而使得公共关系在新的媒介方式下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
1.1.1网络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后,传统的公共关系发展需要新传播平台,而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个性化、信息共享化和资源无限性等优势,很好的满足了公共关系个人传播、组织传播的需要,满足了网络时代公共关系的整合性需求,公共关系传播因此影响力大大增强。
网络公关在我国,从“200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上成为热门话题,到2001年则开办了“中国公关网”,各类社会组织包括政府、企业等组织的网络公关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成为政府处理公共关系和重要载体和平台。
1.1.2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网络公共关系兴起已经有十多年,目前业界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定义。
目前,大多学者认为网络公关指组织借助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的功能来实现公关目标的行为。
笔者对网络公共关系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广义上的网络公关是指网络化组织以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为传播媒介,来实现营造和维护组织形象等公关目标的行为;而狭义的网络公共则是单纯的指利用电信网络为传播媒介进行的公关活动。
1.2网络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基本特征及优势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具有网络的特性,而在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发展推动着公共关系的发展,造就网络公共关系与传统公共关系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基本特征,如利用好网络公共关系的特征,掌握其传播方式,是建立有效网络公共关系的必然选择。
1.2.1网络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笔者认为,网络公关脱胎于传统公关范畴。
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的公关相同,网络公关也需要解决“传播什么、向谁传播、向何处传播、怎么传播”的问题。
“传播什么”即中网络关系中的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向公众传递的信息;“向谁传播”即网络公关的受众是现代网络社会广大公众;“在何处传播”是关于媒体选择的问题;“怎么传播”网络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建立组织自身的网站,二是利用其他新闻服务商和媒体。
1.2.2网络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及优势由于公共关系本身具有网络的特性,因此,网络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把网络特性放大的同时,另一方面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有着区别于传统的新特点。
受到上述两点的影响,网络公共关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迅速性、可靠性、廉价性、信息共享化和资源无限性等。
这些特征,使得网络公共关系具有极大的传播优势。
主要表现为:第一,网络公关主体的主动性增强,网络公关突破了传统公关的时空限制、传统媒体的限制,使组织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传播优势。
第二,网络公关客体的能动性提高。
这包括: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增强,在互动过程中,客体不只是单一的信息接收器,也成为了信息传播源,公众可以对网络信息自由选择、编辑、加工等,从而使“一对一”的双向沟通得以实现;诸如一封友好的电子邮件、一个引人注目的论坛都可以成为公关开展的方式;在效果方面,网络公关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容易进行统计,如一个简单的记数器就可以统计本网页的浏览量,从而有效降低了社会组织创建公共关系的成本。
1.3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1.3.1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挑战加上经济领域内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方式变化带来和政府引导下的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等,所积累的各种矛盾新旧叠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使得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公共危机的易发期。
同时进入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内容越来越复杂多变。
这使公共危机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来新的特点,给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网络时代下的公共危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和紧急性。
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没有准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
二是不定性和易变性。
公共危机的发生,既可能是一种单一的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结果,既可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可能是某一事件瞬间激化的结果。
三是速度快和不可控。
危机发生后,信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被全球多个不同网络传播平台予以发布。
四是社会性和扩散性。
公共危机事件因为牵涉到的人员面广、影响面大,所以信息量非常巨大。
五是危害性和破坏性。
一个事件或一个状态之所以被称为公共危机,就在于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基本的价值观受到威胁,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就有可能被肢解,发生混乱,因此,公共危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极强的破坏性。
1.3.2网络政府公共关系的新内涵在我国,网络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完善主要表现为政府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完成与公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是政府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主动作为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有了丰富的内容:第一,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
第二,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难以掌控。
第三,目标的独特性。
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目标,实现其价值追求。
第四,传播的优越性。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其组织的传播严密有效。
第五,性质上的民主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