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章节练习题及答案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

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

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和类比B.演绎和类比C.归纳和演绎D.类比和对比5.《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A.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区别C.梁惠王的治国方法D.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6.《秋水》中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7.“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8.《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9.《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满招损,谦得益10.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答案:1.正确答案:C2.正确答案:D3.正确答案:A4.正确答案:D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是指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选项C不全面,选项D是指“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所以答案选B.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而孔子、孟子是人,因此按照三段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了。

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秋水》中有“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由此而来。

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情况,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是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B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其余可以看作是论据。

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庄宗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来说明道理的。

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庄宗得失天下、先盛后衰来证明论点属于()。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12.《论毅力》一文中列举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有无毅力的重要意义C.显示毅力大小结果的差异D.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13.《论毅力》的核心观点是()。

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B.小逆之后必有小顺C.人生历程顺境亦居十三四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14.《论毅力》中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说理方法是()。

A.归纳法B.正反对举C.层递D.演绎15.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学生们大多数就读()。

A.文科B.理科C.法科D.医科1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明确提出大学性质是()。

A.为做官提供方便B.研究高深学问C.有利于学生得到毕业文凭D.为发财提供方便17.蔡元培教育当时北大的青年学生不要()。

A.以诚相待B.敬礼有加C.不敬师友D.互相亲爱18.《容忍与自由》中陈独秀的例子证明的观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年龄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批判“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19.《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20.《容忍与自由》中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证明观点的方法属于()。

A.例证法B.类比法C.对比法D.演绎法答案:11.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得与失、盛与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12.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情况。

文中列举了“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五种人的五种结果,用以突出毅力至强才能事业成功的道理。

13.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在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中心论点后,又强调了“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的观点。

14.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章中始终贯穿着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等等的对比。

15.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6页文章第二段内容。

16.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文作者提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不是为做官发财提供条件的。

17.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C明显错误,选项ABD都是蔡元培所提倡的。

18.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章通过陈独秀的例子说明了“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的观点。

19.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BCD是本文的分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0.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文章引用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例子说明了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属于例证法。

2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A.类比法B.概括法C.例证法D.演绎法2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A.感情的起伏不定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2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2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A.吃饭有很多功用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中华考试网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2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2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B.地点统一性联想C.相似性联想D.对比性联想28.《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29.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30.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

A.冯谖B.孟尝君C.齐王D.梁王答案:21.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一般说来,在议论文中,凡引进普遍性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都是运用演绎论证法来证明论点的。

文章在第二层的议论中,提出了“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观点,这一观点可谓是普遍性的原理,接着通过塞维图斯的惨史印证这一观点,最后演绎出“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的结论。

22.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章有:“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可以看出答案为C。

23.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B符合题意,其余选项也是作者的观点,但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4.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议论文课文内容的知识,不过换成了“从论据来找论点”的角度。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咬文嚼字》一课,应“识记文中所采用的典型例证,简要说明这些例证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熟读课文,就应该知道:A.C.D三项不是作者的论点。

只怕有些自学应考者不注意审题,把自己对“推敲”典故的理解当成答案而误选了。

25.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文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来类比论证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的观点。

26.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的论点即是提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在此。

27.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38页提示部分。

28.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文主要用了归纳法来证明论点。

29.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是第一次弹铗而歌的原因,选项C是第二次弹铗而歌的原因,选项D教材没有提到。

30.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文中的三窟是由冯谖凿成的,答案选A。

31.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32.在《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是下面哪一个场景的典型情节()。

A.自刎乌江B.决战楚汉C.东城快战D.霸王别姬33.在《垓下之围》中,“瞋目而叱”是下面哪一个场景的典型情节()。

A.东城快战B.决战楚汉C.自刎乌江D.霸王别姬3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心理描写D.行为描写35.《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B.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C.吾不害其长而已D.不抑耗其实36.《种树郭橐驼传》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B.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使“木之性日以离”C.郭橐驼种树“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D.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37.下列关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有()。

A.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B.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D.改变了人们的穿衣打扮3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动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39.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最后肯定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