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B)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3、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A、夸美纽斯B、纽曼C、皮洛戈夫D、保尔森4、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D)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神哲理法B、文理法农C、法商工农D、文法医神第二章、1、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是(A)A、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完全中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B、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完全高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C、中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完全高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D、中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完全中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2、(C)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广泛用于对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A、西奥多B、夸美纽斯C、舒尔茨D、亚当.斯密3、(D)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
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B、夸美纽斯C、舒尔茨D、亚当.斯密第三章、1、马克思主义关于(A)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A、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B、素质教育理论C、理论联系实践理论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2、(D)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社会需要B、教育规律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D、个体需要3、(B)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方向保证。
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第四章、1、高校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设立一定的岗位,采取一定的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叫做(B)A、教师使用制度B、教师聘任制度C、教师任用制度D、教师培养制度第五章、1、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B、)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B、教书育人C、从事科研工作D、为社会服务2、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D)。
A、教师和家长B、校长和教师C、校长和学生D、教师和学生3、(A)年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转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明确了各级教师的职责。
A、1986B、1987C、1988D、1989第六章、1、(B)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
A、广义的课程B、课程体系C、狭义的课程表D、课程结构2、(A)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A、课程建设B、教学方法C、教学内容D、多媒体建设3、(D)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B、学生C、校长D、课程第七章、1、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2、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备课B、辅导答疑C、上课D、课后总结3、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称为(A)A、学年制B、学分制C、学年学分制D、学制第八章、1、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从而巩固知识,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B)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自学指导法2、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酒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A)A、发现教学法B、问题教学法C、案例教学法D、程序教学法3、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叫做(D)。
A、教学检查B、教学总结C、教学设计D、教学评价第九章、1、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是(A)。
A、私立主导型B、双轨型C、公立主导型三种类型D、私立主导和公立主导相结合型2、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B)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地方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以上都不是3、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是(A)A、“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体制B、“三级管理,以省级为主C、“两级管理,以国家为主”的体制D、“三级管理,以国家为主”。
第十章、1、( A )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2、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 B )A、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B、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C、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3、( A )是德育工作的载体和媒体。
A、德育内容B、德育手段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第十一章1、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开发研究2、高校科研按活动对象分,包括(ABCE)A、自然科学研究B、工程科学研究C、基础科学研究D、综合科学研究E、人文科学研究第十三章1、校园文化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C)四个层面。
A、学校文化B、学生文化C、精神文化 D 网络文化2、下列不属于高校制度文化的是(B)A、学校的领导体制B、校园绿化C、人事管理制度D、教学管理制度3、关于高校行为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关于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B、行为文化处在校园文化的最表层C、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D、行为文化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二)、多项选择题:第二章、1、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有(B、C、D)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上层建筑C、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双层性质D、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A、B、C、D、)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D、经济体制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经济结构决定高等教育结构3、教育的政治功能有(A、B、D)A、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B、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在政治斗争中造成舆论。
C、组织老师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D、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C、D、)A、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作用C、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D、对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2、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A、B、C、D、)。
A、德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方向保证B、智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C、体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生理基础D、美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动力支持。
3、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A、B、C、)A、面向全体学生B、全面发展学生C、让学生主动发展D、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第四章、2、高校自主权包括(A、B、C、D)A、自主调整招生比例B、自主调整专业设置C、自主制订教学计划D、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的交流E、自主决定收费额度3、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情况是指(A、B、C、D、)。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第五章、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B、教书育人C、从事科研工作D、为社会服务2、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是(A、C、D、)。
A、独立性和协用性B、长效性C、创造性D、高度复杂性3、大学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因而大学教师的应具备(A、B、C、D、)素质。
A、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B、要热爱学生,要团结协作C、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D、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第六章1、课程的功能有(A、B、)。
A、课程的育人功能B、课程的文化功能C、课程的评价功能D、课程的激励功能2、要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要坚持以下原则(A、B、C、)。
A、从单一化课程向多样化课程转变的原则。
B、从专业化课程向多样化课程转变的原则C、从传授型课程向隐性课程转变的原则D、从显性课程向隐性课程转变的原则3、课程体系改革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B、C、D、)A、专业定向与分流培养的关系B、课内与课外的关系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八章1、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A、B、C、D、)。
A、层次结构和形式结构B、科类结构C、地域结构D、管理体制结构等2、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概括为(A、B、C、)。
A、私立主导型B、双轨型C、公立主导型三种类型D、私立主导和公立主导相结合型3、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主要以下几种类型(A、B、C、)。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地方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共和联邦型第十章、1、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C)。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影响或手段D、教学场地2、高校德育工作在高等教育工作中都起着(ABCD)重要作用。
A、高校德育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B、大学德育能够提高、扩展人的价值C、加强德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D、德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德育能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其他教育。
3、德育过程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展开的,是一系列矛盾中展开的,是一系列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这一系列矛盾主要包括(ABCD)。
A、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高校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之间的矛盾。
C、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
D、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要求与其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
第十二章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A、鼓励学生跨国家活动 B、地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C、世界留学生规模剧增D、合作办学趋势方兴未艾E、普遍增设国际性内容的课程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ABCE)A、学会求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D、学会共同生活 E、学会做人3、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第十三章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包括( ABCD )A、创新性B、超前性C、高雅性D、多样性2、下面所列选项属于校园标识的是( ACDE )A、校徽B、学风C、校服D、校歌E、校园环境3、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 BDE )A、校训B、校园标识C、文体活动D、校园设施E、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