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1.摘要
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助词是虚词中的关键一环,结构助词又是助词的一大难关。
因此,对于结构助词的外对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着重从结构助词的本体研究、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总结、结构助词的对比分析以及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等几个方面综述国内近几十年对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结构助词、偏误、对比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2.国内对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助词属于虚词里面非常重要、不可避免的一环。
再者,结构助词又从属于助词。
因此,对于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近些年来,日益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知网上可查阅到,从1977年至今,共有7000多篇文章关于结构助词的教学,其中却只有1000多篇谈到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诚然,这是我与我国对外汉语发展进程紧密相连。
另外,在这些文章中,单纯地介绍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很少。
但是,很多学者从某些国家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谈到目的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等,也很有借鉴意义。
并且在这些研究论述中,都一致认为结构助词的教学和学习是整个虚词学习里最难的,本文将着重介绍结构助词在这些年来的相关研究。
2.1概述
先前谈到了结构助词在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情况,现更具体地展开说明:20 世纪 50 年代由张志公等提出的助词词类系统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该助词系统包括: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
20 世纪 60 年代,对于是否将语气助词归入助词的观点产生了争议,到 80 年代初大多学者们接受了将语气助词从助词分出来的提议。
高更生[1]将助词和语气词通称为助语词,即“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起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的词。
”而结构助词就是指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某种结构关系。
到了20世纪至今,多数学着不再争论各类助词的分类,逐渐开始认识到研究助词本体的重要性,而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对于
结构助词等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更是拔得头筹。
笔者在这里主要归纳总结出从1977年至今国内对于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通过对以前的学者研究成果的综述能对今后结构助词“的教学有指导作用,甚至给有志于做这方面深入研究的学着以参考。
2.2 主要观点和教学方法
在近几十年来的相关论著中,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谈到了结构助词的研究,包括:结构助词的本体知识研究、不同国别的学生在学习结构助词时出现的偏误、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以及少许结构助词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现就每个学者的研究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综述。
2.2.1 结构助词本体研究论
1.学者李荫[2]在谈到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时认为首先就应该对助词项目进行本体深入研究,这种本体研究可以从助词的释义义项分析和各类词典中助词用例分析两方面着手。
他认为,外国学生学习虚词时会感到措手不及,唯一有效的可以借用的工具书就是字词典,而很多字词典里面对于结构助词等助词的各项释义本身就不够完善,甚至漏洞百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修改。
同理,在这些字词典中对各个结构助词解释后的举例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举例与义项说明相背离,或者举例不够等等。
2.学者王爱军[6]提出在对结构助词“的”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与语气助词“的”,而且他谈到几种判别方法,比如:如果“的”后面还有“了”、“呢”等,通常是结构助词。
只有区别了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才能对结构助词“的”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知道教学。
3.学者周美英[9]在其“关于留学生在结构助词‘的’和‘地’的习得考察”一书中认为要更好地进行结构助词的教学,必须正确区别“的”和“地”,这两者不仅在语义上有巨大差异,在语用方面也有显著不同。
因此,对于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其重心就是做好结构助词中“的”和“地”的本体研究,把教学重点对象放在此二者上。
2.2.2 外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偏误统计
1.学者李荫统计分析得出外国学生在学习助词时主要出现的偏误有错词、缺词和多词,并且通过分析数以万计份HSK试卷得出结构助词的错误偏多,特别是
结构助词“的”。
再者,这些偏误的出现也呈现出不平衡性,即不同的国别和不同汉语水平学生,有的用错结构助词,有的缺少,有的误添。
2.学者夏迪亚[4]在文章“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偏误研究”中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结构助词时出现的四类偏误:混用偏误、遗漏偏误、泛用偏误和位置不当偏误。
并且,这些偏误分布在不用学习阶段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例如,混用、泛用和位置不当偏误主要出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遗漏偏误主要出现在高中和大学阶段。
3.学者杨骐冰,齐春红[5]在研究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时提出其主要偏误是误加、误代和遗漏。
误加误代是母语的负迁移导致,而遗漏则是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导致。
他们还指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是难点,其主要困难之处在于当名词作定语时“的”的隐现判别。
2.2.3 结构助词的对比分析
1.学者陈福生[3]在对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学习情况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汉语和越南语的结构助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汉语的定中结构有的必须要“的”,有的可以有可以没有“的”。
然而,在这些情况下,越南语的结构助词很难做到对应。
就拿汉语的结构助词“的”来说,在越南语中有cua、ma、bang、de、o等各种形式。
这也说明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结构助词时易受母语的负迁移干扰。
2.学者范波[8]对比分析了汉语结构助词和英语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即汉语“的、地、得”和英语定、状、补的对应关系,认为只有掌握了两者之间关系和不同才能更好地运用结构助词,找对其各个位置,这是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难点。
3.学者付营、高松[10]谈到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结构助词时提出不同国别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偏误类型,比如英国学生主要是结构助词的遗漏现象较严重,而俄国学生主要是错序,日本学生主要是误用。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比分析每个国别的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不同偏误类型,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教学。
2.2.4 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1.李荫学者谈到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对策时,提出:首先要对这些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助词进行选取和分级;然后对每个结构助词出现的频率和用错
频率进行统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突出难点;最后对那些偏误小的情况也不能忽视,适度讲解。
2.学者于茜[7]对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是:首先要选择较好的教学材料,然后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替换的方法,比如教授“的”时可以用“地”来对比替换教学,最后还可以创造情境教授结构助词等虚词。
3.学者李晶[11]认为在结构助词,如“的”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人只关注“的”做定语的语法用途,而忽视了其很多其它用法。
因此,她提出了一个“习得顺序假设”,即外国学生在习得“的”(基本归纳为4种用法)时的先后顺序,根据习得顺序进行教材的编排和安排教学有利于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这样,能根据实际情况来促进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4.学者唐春华、朱元富[12提出结构助词的教学中“的”字结构是重点,且把“的”为语气助词时叫做“语气助词型‘的’字结构”。
因此,教学对策就是:分清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然后从结构助词“的”的语义功能、出现与否以及“的”字结构的句法作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典型举例教学。
3.结论
综上,本文主要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对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方面进行了综述。
总结起来,国内的学着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1.汉语结构助词的本体研究;2.外国学生在学习或习得汉语结构助词时的偏误;3.结构助词的国别对比分析;4.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今后对于不同国别学生学习、习得汉语知识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且研究会趋向于多国别性、知识具体性。
对于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这一块,笔者认为应趋向于研究针对不同国别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而不仅仅局限于深挖结构助词的本体研究。
希望会有更多学者投身于汉语语法知识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4.参考文献
[1].高更生.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李荫.现代汉语助词项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3].陈福生.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字使用偏误考察[M].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9
[4].夏迪亚.依布拉音.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偏误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26卷第3期
[5].杨骐冰,齐春红.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年9月第3卷第6期
[6].王爱军.如何区别结构助词“的”和语气助词“的”[J].阅读与写作,1998年第01期
[7].于茜.浅谈结构助词“的”的外对汉语教学[J].语文教学,2009.12下旬刊
[8].范波.汉语结构助词与英语修饰成分的比较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1月第1卷第6期
[9].周美英.关于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和“地”的习得考察[M].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5月
[10].付营,高松.高级阶段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J].语文学刊,2013年第16期
[11].李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对策[M].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3月
[12].唐春华,朱元富.“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