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守则.doc

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守则.doc

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制度1
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单位公务车辆管理,节减公用经费支出,促进廉政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纳入我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的车辆都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定点维修
第三条定点维修的车辆范围及维修点的确定。

根据灞桥区有关规定,确定我单位公务用车辆定点维修供应商。

第四条维修及服务范围。

除新购车辆保修期内的正常保养、维护和纳入车辆统一保险的故障维修范围以外的车辆保养、维修。

因意外事故等引起的应由个人承担经济责任的维修,不在此范围。

第五条送修单位的职责。

车辆维修时,送修单位必须填写统一印制的《公务用车维修送修单》(简称《送修单》)一式叁份,否则,定点维修点有权拒绝修理。

《送修单》上应注明送修单位、车牌号码、送修原因、维修项目、更换配件、送修日期、完工日期,双方盖章。

第六条维修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维修企业接到《送修单》后,对待修项目诊断估价后填写《公务用车维修报价单》(简称《报价单》),经送修单位责任人确认和领导签字同意后才可进行维
修。

在维修过程中,发现其它故障需增加维修项目、费用或延长维修时间的,应及时填写《报价单》并通知送修单位,让送修单位负责人签名认可。

对超出送修单位填报的《送修单》所确定的车辆维修项目,维修企业有权拒绝修理,如擅自修理或提供超范围服务的,其所发生的费用,不予
报帐。

第七条结算方式。

结算时维修点必须提供《送修单》和《公务用车维修结算单》(简称《结算单》)作为结算依据,送修单位在收到《结算单》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对相关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单位报账员凭《送修单》、《结算单》和维修企业开出的正式发票到馆财务处报账。

第八条车辆异地维修费用的结算。

车辆因工作原因,在异地发生故障,属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范围,确需在当地进行修理的,其所发生的费用,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予以报销。

报帐员凭异地维修发票到馆财务处报帐。

第三章定点加油
第九条公务车辆加油时,司机要主动出示加油卡,经加油站工作人员核对车牌号码、油品种类后方可加油。

既保证公务车辆执行公务用油的需要,又要勤俭节约的原则,对本单位所有车辆的用油实行管理
第十条加油卡的使用及管理。

单位财务处申办一张加油卡,对编制内的都可使用。

因特殊情况车辆用油的,方可使用加油卡。

第四章定点保险
第十四条根据政府集中管理定点单位,确定我单位公务用车定点保险供应商。

第十五条车辆保险包括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和公务用车辆附加险等,以投保单位办理车辆投保时填写的
《投保单》为准。

第十六条车辆保险费用及赔偿限额。

按照国家保险监督部门及有关车辆保险规定和投标文件的承诺确定保险费用,理赔额度、事故评估费用,计算标准在合同期间原则上不予调整。

第十七条其它。

投保车辆必须是《投保车辆表》内的车辆,各投保单位同时填写《投保单》,《投保单》上应注明投保车辆车牌号码、厂牌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及被保险人等。

《投保单》一式二份,投保方与保险方各执一份。

第六章使用登记和公示
第十八条对公务用车进行使用登记和公示,包括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采取一月一公示。

公务用车严格实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封存后使用的,必须征得单位主管领导的同意方可使用。

第十九条单位工作人员到外地办理公务,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公务用车长途行使。

外事接待、会议和集体活动用车应当主要通过社会租赁方式解决。

第七章监督及处罚
第二十条定点供应商须严格执行合同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相关规定,或发生有效投诉的供应商,我单位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并取消其下一年度的供应资格,同时重新确定供应商。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在合同期内,我单位如与供应商发生争议,应通过
协商解决。

如协商无结果,相关部门根据合同及有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1年月日起实施。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2)_调查报告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则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倍以上,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

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
用车,有的则成了专车。

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处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置浪费。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我市目前车辆配备的标准是根据市委发[1997]121号《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乡镇参照实行。

但是在现实中,超标准配备车辆仍然存在。

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XX年,全市61个市级单位238辆(其中轿车204辆。

面包车34辆,不含特殊单位的专用车辆)的公务用车中按现有标准衡量,达标的单位19个,未达标的单位1个,超标的单位37个,超标率达61%。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1998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

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

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

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

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状。

山东省泰安市于XX年下半年成立了市直机关管理局车辆管理中心,规定各部门和单位除保留一辆工作用车外,其余车辆和驾驶员全部由车辆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计价使用。

部门按每车每年8000元的标准领取用车代币券,超支不补,节余归己。

当年11月,泰安市53个党政机关搬到新大楼,1700多名公务员从部门领导到一般干部,上下班都持市财政局统一办理的乘车证,搭乘由公交公司开通的专线公共汽车。

同时,泰安市把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指挥中心根据每一辆车的行驶路线和所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就近调度用车,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这种公务用车形式,改变了“家庭式”、“小而全”的公务资源配备方式,实行资源共享。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

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

也能达到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乐清市教育局自从XX年3月试行私车公用制度以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据该局的资料显示XX年3月、4月该局平均每次下乡的费用分别是108。

57元和133。

54元,而试行私车公用后,XX年3月、4月的平均每次下乡费用分别为80。

74元和94.65元,同期相比,平均每次下乡费用节约27.83元和38.89元;私车公用和乘坐公交车下乡进行比较,XX年3月、4月私车公用下乡每次费用分别为64.33元和54.37元,乘公交车下乡费
用分别为110.28元和123.95元,平均每次节约45.95元和69.58元,从数字上可以看出私车公用后,经费得到了很大的节约,同时,与同期相比,下乡的次数明显增加,干部的下乡积极性明显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