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吃动平衡,做对了才有效
作者:陆娇娇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1期
要想减肥成功,吃动平衡是王道,做好细节是法宝。
美国著名的医学家Paul R Thomas说,减肥成功的标准是,减掉体重的5%或更多,并保
持一年以上。
而美国体重控制注册研究(The 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对减肥成功的标准定义为,体重减少至少30磅(相当于13.5公斤),并且保持一年以上。
很显然,根据这样的标准,大部分人的减肥是失败的,说它失败是因为不能长期保持减肥的胜利果实。
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少吃多动就可以减肥,盲目减肥者不是热衷于各种变相的节食法,就是狂热地挥汗如雨,结果必然是两者皆不能持之以恒。
这样的减肥既得不到满意的效果,还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甚至身体损伤。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吃多了就会胖,少吃点就会瘦。
控制饮食在减轻体重上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
通过控制饮食减重的关键点在于,第一是均衡膳食,避免因食物摄入总量减少或摄入种类不均衡带来营养素缺乏,从而导致疾病;第二是维持基础代谢率不降低,避免因极低热量的饮食(如减肥饼干,代餐粉、辟谷等网红减肥饮食,其本质上都是以低热量为目的)对身体带来的不可逆伤害。
“饿”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基础代谢率降低,甚至多种激素水平下降。
随着体重下降,人体分泌的瘦素减少,食欲增加,基础代谢下降。
这些不可逆的变化正是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反弹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减肥者最大的天敌。
想减肥的人,千万不要被社会上流传的那些减肥饮食方法忽悠了,比如“xx让你越吃越瘦,不用运动躺着也能减肥。
”我们知道,吃得多不等于摄入能量多,“减肥不挨饿”本身就是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选择不同能量密度和血糖负荷的食物来达到的。
仔细研究各种奇葩减肥产品,核心仍然是低热量饮食,这种情况下你想动也没有力气了。
人体是个精密的自适应系统,吃多了就先囤脂肪,饿的时候却把脂肪留着最后用。
在低热量饮食减重初期,脂肪和肌肉均丢失,肌肉丢失得比脂肪多;而恢复饮食后脂肪和肌肉均增加,但脂肪增加的比肌肉多。
这与体内系列促合成和促分解激素的改变有关。
减肥的人都会看体脂含量,两个同样体重的人,体脂含量高的体型不如体脂含量低的那个人。
因此,脂肪囤积,体型的变化才是我们真正害怕看到的。
如果看起来瘦了,谁还会在意体重称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