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主体

体育教学主体

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认知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及其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协作,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教学难点]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举例法、体验法、电化教学法第一节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导入:请学生回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学生回答: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教师: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

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

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这些教学指导思想既体现在体育的教材中,更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而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指导思想,这种贯彻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导者。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由于体育的素材非常多,而且许多素材是体育的正规竞技项目,体育教师是体育素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担负着选择体育素材并将素材加工成为教材的重要任务。

教师要从社会要求、学科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三者之间寻找到结合点,精选符合社会要求、符合学科特点和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选择和加工体育教学内容的主导者。

(三)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个体育教材都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正确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主导者。

(四)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教学反馈。

体育教师要通过对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来推动体育学习的深入和发展。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主导者。

(五)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有更加特殊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美观舒适的、有激励性的和安全的。

教师必须能够组织和创设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将已有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发生迁移形成新技能。

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创造优良体育教学环境的主导者。

(六)“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了必要的知识学习以后,还要将各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与认识能力相连接的“知识板块”,并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到体育生活实践中去,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以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自主地、有创造性地进行体育学习。

因此说,体育教师是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主导者。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教师主导性发挥的构成有三个要素。

一是“目标”、二是“导向哪里”,三是“被导的主体”。

有了“目标”才知道“导向哪里”,有了才知道“沿着什么去导”,有了“明确的被导的主体”才知道怎么去指导”。

“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一)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所谓教师要熟知体育教学观念,是指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为什么教”。

体育教师要理解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期待,明白体育学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什么”、“学会些什么”、“体验到什么”、“形成些什么”。

体育教师要能把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眼前的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要把体育教学导向何处。

教师:请学生列举体育教学实践中贯穿体育教学观念的事例。

(二)教师要熟知体育教材所谓教师熟知体育教材,是指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体育教师必须熟悉体育教材及其背后的体育学科,要对体育的文化体系和技能体系有个概观,对体育教材中的“科学体系”有必要的了解。

具体来说就要将本教材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本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本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连点搞清楚,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知道“把体育教学导向目标的载体和道路是什么”。

教师问:前滚翻动作教学的重点在哪里?可以讨论。

学生回答:低头含胸,团身滚动。

教师再问:请哪位同学举一例,说明其动作重点。

(三)教师要熟知学生体育教师面临的学生首先有着统一的特征,如同一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征、基本相同的体育学习经验等,体育教师要通过对这些共同特征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学生共同的学习兴趣、志向和要求,了解学生面临的学习难点;体育教师还面临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特征,如相差较大的体格特点和相差很大的性格特点等,体育教师要通过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志向和要求方面的差异,了解学生各自面临的不同学习难点。

只有熟知自己的学生,教师才能把客观的运动技能学习与学生主观的条件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怎样把眼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导向目标”。

四、“教师主导性”不同于“教师的主宰性”启发型的、民主型的“教师主导性”不同于灌输型和管束型的“教师主宰性”,两者在“性质和本质”、“教师课前的工作重点”、“课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重点”、“课中教师的主要行为方式”、“所构成的教学氛围”、“所构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师问:在你的想象中,体育课最难上的对象是哪一类学生?如何解决?学生问答:不肯动,身体素质差的女生;过分张扬个性的男生。

第二节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含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靠人通过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

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

人的主体性越明显,他就越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为什么而做和该怎样去做。

重要概念: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一)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上。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当代教学思想所提倡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性中最活跃的因素。

当然,学生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在体育课程专家根据社会和教育目标所做的初步筛选后进行的。

但是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助于他们学习目标的明确,也是通过学生的“我想要学”动机来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措施。

因此,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参与一部分教学内容选择,这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需要和必然。

教师提问:你在中学有选择体育学习内容的权利或机会吗?(二)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方略有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层面。

(2)表现在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有着一定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性,这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行为方面。

(3)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各种潜力存在,如想象力、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三)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在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能以自己已有的体育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体育知识进行新的组合。

学生也是“学问”者。

教师问: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何体现“学问者”的角色?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一)教师要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为什么教”,要充分理解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让学生“懂得什么”、“学会些什么”、“体验到什么”、“形成些什么”的最终教学目的。

但这还不够,还要将教授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标,即“我要懂得什么”、“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体验到什么”、“我想形成些什么”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有了“将学生导向教学目标”的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前的重要工作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目标”。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所谓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是指体育教师在明确了“用什么教”和“教什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用什么学”和“学什么”。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所学内容的文化体系和技能体系有个概观,要让学生了解本教材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本教材的科学教程、本教材的重点、本教材的难点以及本教材与自己身心发展之间的连点,只有这样师生才共同拥有“把体育教学导向目标的载体和道路”。

教师问:中学体育课上学生的情感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用什么教材来教学?(三)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的统一。

“教”的过程是以“传道”、“授业”和“解惑”为主要特征的程序,而“学”的过程是以“探究”、“发现”和“挑战”为主要特征的程序。

体育教师只有将“传道”和“探究”、“授业”和“发现”、“解惑”和“挑战”结合起来,才能“把眼前的学生充分有针对性地导向目标”。

(四)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情境体育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大胆地好奇和探索,才能诱发学生产生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条件是教学的民主性,而民主性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原谅他们在学习中的缺点与错误等方面,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源于具体情境又超越具体情境的课题。

教师问:你能创设一个中学体育教学情境吗?提示:抗洪救灾、奥运知识等。

(五)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具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当前的情况来讲,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单纯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要逐渐加强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设一种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