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
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
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
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
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
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⑴消费者行为理论。
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
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
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
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
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
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解,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的英文是macro,愿意是大。
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模型。
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⑴研究如何实现宏观经济学的四个目标:提高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平衡国际收支。
⑵通过对总量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经济运行的方式与规律。
⑶研究资源如何得到有效的利用。
⑷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
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如经济增长、经济的周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国际经济等。
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⑴经济增长。
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搞清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
通过物流技术创新、先进技术应用、改进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的规模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⑵经济的周期波动。
在经济学里,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周期并非如时钟的云装一样那么规则和固定,其演变的进程通常是难以预计的。
⑶失业。
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一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两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
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计算价格指数首先要将以前的某个时间设定为基期,再将即期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较,所得出的比数就是即期的价格指数。
⑸国际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经济,或者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
⑹宏观经济政策(三)现代经济学内容的发展1.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物流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2.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等;3.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等;4.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等等;5.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管理经济学、价格经济学、销售经济学等等;6.以某种分析方法为划分标准的学科,如数理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等等;7.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等等。
二、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⑴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的,也即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
实证方法排除价值判断,指客观地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⑵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方法。
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称为规范方法。
规范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或规范某种经济行为。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法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力量处于平衡时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经借用机械力学的研究方法来说明经济的均衡,通过作用和反作用的力量来说明均衡和均衡的形成及其变化。
因此可以说,均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均衡实现稳定的条件。
虽然,由于影响均衡的条件经常发生变动,以致均衡难以达到,成为非均衡状态,但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研究各种力量的均衡方向,仍然是极为有用的。
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⑴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是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而静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均衡状态所要达到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
⑵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如果只着眼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而不考虑从一个均衡点的移动过程和经济变化中的时间延滞,则被称为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
⑶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是对经济体系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研究,其特点是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区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二)经济模型分析法现实世界是复杂的,为了简化现实中不必要的细节,在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首先要作出假设,然后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所涉及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说(未经证明的理论),最后用事实来检验这些假说。
如果假说正确,就成为理论;如果不正确就要进行修改。
用数学形式(公式、图表等)陈述的经济理论称为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使经济理论更为直观、简洁、明了和精确,使经济理论易于理解,便于证伪和具有可操作性,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表达形式。
(三)经济理论经济运行产生众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数据,搜集所有的经济资料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经济理论来理解复杂的世界,表明哪些事实相互关联,以及这些事实如何发生关系。
经济理论是关于经济事实如何发生联系的一种逻辑解释。
经济理论抽离出在解释经济现象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并做出假设或预测。
西方经济学界通常把理论经济学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理论的应用,即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理论的应用方法、技术与具体的应用理法。
经济理论是指导思想,统计资料是基础,数学模型是工具。
第二节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一、物流成本经济分析理论1.物流黑大陆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E 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
黑大陆主要是指尚未认识、了解。
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主要针对物流而言,即物流领域未知的东西很多,理论和研究皆不成熟。
2.物流冰山说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
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3.第三利润源泉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也是日本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
认为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不但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而且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4.效益悖反说效益背反说认为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损益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使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现象,往往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低下,最终会损害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利益。
5.成本中心说成本中心说含义是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