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系统中的热点研究对象,是相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最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然而,企业管理人员为实现自身效用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干预和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决策,其目标是得到一种令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报告结果,从而影响了盈余的长期稳健性。
因而,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因此,研究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主题,也是具有实务意义的话题。
到目前为止,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相关管理的研究众说纷纭,然而学术界对其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操纵举措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由于在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环境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本文重点讨论了盈余管理具体手段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并且论述了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并阐述了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的概念以及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分别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本文将盈余管理、盈余稳健性的定义及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的概念,盈余管理、盈余稳健性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保持盈余的稳健性这四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在认识和揭示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本质和基本层次框架以及探究盈余管理、盈余稳健性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合理的盈余质量管理举措来确保盈余质量长期的稳健性,为保证高质量、长期稳定的盈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的关系拓宽了研究思路和视野。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盈余管理、盈余稳健性的定义及二者分别对盈余质量的影响1、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用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干预和影响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进而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决策,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其目标是得到一种令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报告结果,其结果必然导致盈余质量下降。
而低劣的盈余质量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
[8]2、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本文,我通过公司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来阐述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即从会计盈余管理和实际盈余管理两方面来论述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3、盈余稳健性的定义盈余稳健性是指财务报告中会计师要求对确认好消息比坏消息有更高的可证实性程序的倾向,是对会计利得和损失要求不同的可证实性,从而导致对净资产的低估。
盈余稳健性是一种内在于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机制,公司盈余稳健性及其提高应当来自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和强化, 以及会计师对此的恰当执行。
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利润。
[5]4、盈余稳健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稳健性又称谨慎性,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
会计盈余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质量特征,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
稳健的财务报告被视为是一种治理机制,它能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管理者控制和高估业绩的能力,提高公司的现金流量和价值。
会计盈余稳健性能让信息环境更加繁荣,因为它对收益采用更高的确认标准,此时的盈余信息是稳健的、强硬的,为市场中其他缺乏验证的信息提供了一个基准,从而约束了管理者向其他市场参与者释放虚假信息的动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保护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
[6]然而,会计盈余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其中一个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净资产价值的持续性低估。
会计盈余稳健性会对盈余信息含量、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效率产生影响。
(二)盈余管理影响盈余稳健性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1、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概念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反映各种利益关系。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与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1]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是个不辨的事实。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的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巨大,最终导致交易的中断,企业也会由于无法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也会倒闭,失业率会增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会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目前,我国存在非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昂贵、企业难以筹集到运营的资金而破产,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进而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因此,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减轻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是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直接表现,即会计财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2]当前,企业管理人员会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而做出会计选择,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干预和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决策,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都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采取的手段,这些也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
2、盈余稳健性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会计盈余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质量特征,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
然而,会计盈余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
会计盈余稳健性会对盈余信息含量、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效率产生影响,而其本身则受到制度环境和行业、公司治理、契约等因素的影响。
[4]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的一个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净资产价值的持续性低估,因而一些资本市场监管者、准则制定者对会计稳健性持批评态度,认为它造成了对当期盈利的低估和对后期盈利的高估,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中立的。
合理分配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是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稳健的财务报告被视为是一种治理机制,它能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管理者操控和高估业绩的能力,提高公司的现金流量和价值。
会计盈余稳健性能让信息环境更加繁荣,因为它对收益采用更高的确认标准,此时的盈余信息是稳健的、强硬的,为市场中其他缺乏验证的信息提供了一个基准,从而约束了管理者向其他市场参与者释放虚假信息的动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保护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
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管理者、债权人、股东等方面的影响。
3、追求盈余稳健性的盈余管理由于盈余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因此,管理者会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即管理者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者往往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盈余管理手段来使盈余稳健性产生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
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者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动机。
由于契约的签订总是不够完全严谨,只要委托人与代理人当局目标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侵犯股东权益,即产生盈余管理行为。
一般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奖金或者升迁奖励等则有可能采用将几年的利润集中在一定时期或者是一定期限内的利润出现逐年增加的表象,而且管理者可能会企业的经营发生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出于避免被解雇或者免职的目的,尽量会采取美化财务状况来提高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稳健的虚假局面,从而让委托人信任管理者,从而使管理者获得更多的收益。
正因为盈余稳健性会对管理者产生这样的经济后果,管理者才会为了追求盈余稳健性而采用具体的盈余管理手段。
(三)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1、有关保持盈余稳健性的方法(1)尽量缓解盈余稳健性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2)转变企业的收益观念。
(3)企业具体会计政策时应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4)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5)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2、运用盈余管理方法保持盈余长期稳健(1)利用对应计项目的管理。
(2)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3)利用关联交易(4)利用债务重组。
(5)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目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主要采用演绎法,从已知的法则和理论推演出新理论;实证研究则采用归纳法,以观察和归纳为基础,透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概括出理论命题。
本文运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
首先,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
其次,结合具体案例论证盈余管理行为的普遍性,分析盈余管理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探讨其制度成因。
考虑到资料收集的便利性,本文侧重考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引出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的定义与概念→阐述盈余管理影响盈余稳健性的基础→如何运用盈余管理方法来保持盈余的稳健性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05—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2.2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2011.05.23—2011.06.03 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吴翔峰. 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探析[D].成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23-25.[2] 李曌或,孟俊婷. 浅论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及关系 [J].会计之友,2010,(2):20-25.[3] 王君.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2-13.[4] 徐全华.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J].广西社会科学,2010,(5):35-46.[5] 洪庆宾. 会计盈余稳健性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0,(3):106-107[6] 杨华军.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7,(1):11-16.[7] 潘春萍.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8,(2):16-19.[8] 孙红梅.论公司盈余管理[J].山东商业会计,2006,(2):23-32.[9] 包文娇.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经济纵横,2009,(7):18-23.[10]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0,(2):20-28.[11] 曲晓辉,邱月华.会计稳健性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7,(1):23-35.[12]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J].会计研究,2003,(3):19-27.[13] 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9,(9) :124—127.[14] 邓凤娇,邓凤兰.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的再探讨[J].财会通讯,2008,(1):273—286.[15] 郦玉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现实方法[J].商业研究,2007,(15):323—334.[16] 张兰萍.介绍几种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指标[J].财会月刊,2009,(5):264—269.[17] 李刚.盈余持续性、盈余信息含量和投资组合回报[J].财会月刊,2008,(6):83—100.[18] 祁晓峰.公司盈余质量的立体分析[J].会计研究,2008,(9) :42—55.[19] Ball, R, A Robin, and J S Wu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on properties of accouting earnings[J].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2000, (7):71-95.[20] Chen, Q., T. Hemmer, and Y. Zha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servatismi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centive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1): 54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