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资料
注册会计师李浩审计ABC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时,发现:1.在2007年度,ABC公司有甲、乙、丙、丁四项在建工程已完工,情况如下:甲在建工程已经试运行,且已经能够生产合格产品,但产量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乙在建工程已经试运行,产量已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生产的产品中仅有少量合格产品;丙在建工程不需试运行,其实体建造和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验收手续;丁在建工程不需试运行,其实体建造和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资产负债表日后尚发生少量的购建支出。
2.ABC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增加投资者投入的一条生产线,其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生产线账面原值为l 500万元,累计折旧为900万元,评估增值为200万元,协议价格与评估价值一致;2007年6月30日对该生产线进行更新改
造,200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更新改造完成,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为1 000万元,该次改造提高了使用性能,但并未延长其使用寿命;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述生产线账面原值和累计折旧分别为2 700万元和1 100万元。
3.ABC公司于2005年1月购置一台半自动机床,价格为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6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006年1月,该机床经使用磨损太大,加上该种类型的
全自动机床问世,导致半自动机床价格大跌。
2006年12月,公司对该半自
动机床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40万元,并决定自2007年起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
案例分析
1.针对事项1,应当建议哪些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为什么?
分析:应当建议甲、丙、丁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
原因是甲、丙、丁在建工程均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而乙在建工程虽已经试运行,产量已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生产的产品中仅有少量合格产品,说明工程未达到可使用状态,不能转入固定资产。
2.针对事项2,在对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进行审计后,应提出什么审计调整建议?为什么?
分析:建议ABC公司调减固定资产原值l 000万元,调减累计折旧100万元。
因为当该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没有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更新改造支出1 000万元不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应当当期费用化,为此应调整多计的l 000万元原值。
由于1 500÷10一150 (万元/年),900÷150一6(年),故该项固定资产尚有4年使用年限,从2004年1月1日起,计提折旧的基数为1 500~900+200—800(万元),每年计提折旧800÷4—200(万元)。
考虑2004年6月30日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2003年只能计提半年的折旧,即累计折旧为900+100=1000(万元),故应当把多计提的100万元折旧冲回。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
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针对事项3,讨论查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变更的审计程序. 分析:查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变更的审计程序有:
(1)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变更是否合理、合法;
(2)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变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变更是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适当披露。
4.在审计实务中,如何测试本年度折旧费用整体的合理性?
分析:(1)根据各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折旧率,重新计算折旧费用;(2)根据各月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以及综合折旧率,重新计算折旧费用;(3)计算本年度折旧费用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年度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