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试用)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30+实践教学6)
2.先修课程:
高中语文
大学语文
3.使用专业:
两年制: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三年制:音乐教育(舞蹈)、表演艺术(计算机音乐、音乐表演)、
初等教育(综合艺术)、文化事业管理(艺术)、学前教育(英语)、
艺术设计(广告、综合美术)、电脑艺术设计
五年制:英语教育、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4、教育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
《文学作品选读》是中文类一门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的限选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音乐、美术、英语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已经修过《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等课程,对中外文学作品已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方向和要旨应该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帮助修课学生提高语文修养以及汉语言能力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基于这种认识,本课程选择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突出对文学作品拓展式的阅读,选文注重着眼于当下青年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养的却失,着眼于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的供给,通过阅读这些文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历史中文学领域所留下的重要足迹,从中了解人类自身,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建立人文关怀的生活处世态度,使学生精神生活和内心
世界更加丰富、充实和健康,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开阔视野,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讲授过程中,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的演变,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学史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教育。
这门课除了教师讲授以外,还计划安排适量的影视片的观摩与讨论,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学习能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接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对其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有理性的认识,利用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敢于大胆质疑和阐发个人的观点,通过阅读作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品味、评价和鉴赏作品的能力,提高玩味作品语言的优美,鉴赏语言的精妙的能力,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完成课后指定阅读的作品。
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学习写作评论和鉴赏的文章,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并能独立撰写论文,做到观点鲜明,明确自己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态度,文通字顺,语言规范、准确、简明而富有逻辑性。
本课程的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5.1 第一章神奇瑰丽的上古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精神的遗留物,上古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对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它是民族远古的梦和文化的根。
通过对神话作品的品读,让学生了解中国神话的概貌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中国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感受我国神话的神奇瑰丽以及它在后来的时代与后来者心中具有的“永久魅力”。
5.2 第二章希腊悲剧《俄狄普斯王》:介绍古希腊三大悲剧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悲剧,悲剧的美学原则及中西悲剧的主要区别。
在品读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普斯王》之后,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和艺术成就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命运观,了解“俄狄普斯情结”这个名词的来源及其运用。
5.3 第三章南中国的奇葩《楚辞》:本章介绍《楚辞》和屈原,精读屈原的作品《橘颂》。
《橘颂》被称为我国古诗咏物之祖。
此诗的学习,首先要求结合相关
注释,读懂作品,能熟练吟咏,其次要求能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诗作的主题,分析其中各种表现方法。
通过品读,了解屈原的人格理想和美学理想,认识到作者对橘树的描写所寄寓的理想人格以及掌握诗歌在体物寄情、托物言志方面的艺术方法。
5.4 第四章“风骨”刚健的建安诗歌: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建安风骨”这种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美的概念——阳刚之美有明确的了解,并通过对建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薤露行》、《蒿里行》的学习,了解曹操及其诗歌风格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建安诗歌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遒劲浑成的风格。
5.5第五章情彩缤纷的宋词:简单介绍宋代主要词作家和流派,如苏轼、李清照;豪放派和婉约派等。
着重品读陆游作品《钗头凤》,了解作为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在词作方面的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之所以感动人的主要原因,并经过反复吟咏进而能背诵。
5.6第六章易中天随笔选读:《烟·酒·茶》:本章通过对文化散文的介绍,使学生对当代文化散文的发展、演进和创作特色有初步的了解。
并通过对易中天作品的品读,了解作者别具特色的创作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和现实意义,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人文关怀和处世态度。
5.7第七章古代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代表演义小说的最高峰。
通过对小说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特点,进而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乃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能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艺术分析,并通过选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选读,品味其中精彩的心理描写和巧妙的环境描写的特殊艺术效果,掌握曹操和刘备的主要性格特征。
5.8第8章古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为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总结。
本章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品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并通过对作品《婴宁》的解读鉴赏,了解故事情节,把握“婴宁”这位可爱少女的艺术形象,了解蒲松龄的创作目的和所寄托的人生理想,品味作品出色的景物描写,人情描写和人物情态描写的独特魅力。
学习写鉴赏人物的小论文,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5.9第九章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为古典小说巓峰之作。
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了解曹雪芹的身世和创作,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成就。
并通过对作品部分诗词、人物的分析和鉴赏,进一部加深对这部“呕心沥血”的古典名著的主题的理解,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其中细腻的人物刻画方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5.10第十章说不尽的张爱玲及其小说《金锁记》:介绍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及其创作,了解张爱玲独具魅力创作特色,具体品读其重要作品《金琐记》,引导学生准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曹七巧”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把握作家在人物语言、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独具匠心的表现,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位“民国奇女子”的艺术才华。
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作品。
5.11第十一章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简单介绍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着重介绍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作品中的体现,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能准确分析埃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克洛德
等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雨果小说创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
要求课后认真阅读作品。
6、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7、教学形式方法:
集体课,教师讲授加学生讨论、学生资料搜集与专题研究
8、考核形式:
书面开卷笔试期末考
《文学作品选读》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讨论、课堂表现、作品分析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书面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9、教材:《中外文学名作选读》中山大学出版社李丽蓉主编
方燕妹张瑞华副主编,2005年9月第二次印刷
10、主要参考书:
《大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石万能 2001年9月
《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湖北人民出版社冯天渝周积明 1986年 12月
11、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VCD、电脑等
12、必要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