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置针日常维护与管理ppt

留置针日常维护与管理ppt

-
五、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液体渗出和外渗 静脉炎 导管堵塞 神经损伤
-
外渗/渗出
• 输液渗出 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非腐蚀性药物或液体 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 输液外渗 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液和发泡剂或液体输 入了周围组织
-
外渗/渗出
——症状和体征 • 穿刺部位体液渗漏、肿胀、疼痛 • 部分药物(如造影剂)可在数小时内出现水泡,一些抗
凉;轻到中度疼痛;可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
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 中到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外渗都是4级。
-
外渗/渗出——相关因素
对药物的理化性质不熟悉 • 错误选择穿刺工具和部位 • 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巡视观察不仔细 • 辅助加压设备加重损伤 • 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的预防输液外渗及外渗后处理的流程及指引
-
二、外周静脉置管部位
• 避开手腕内侧、关节和疼痛区域,避免疼痛和桡神经损害; • 除非有必要,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 避开有开放性损伤、感染的远端部位;偏瘫侧肢体,因为它会导
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 脉炎和溃疡(IV)
-
三、导管的固定
u 固定方法 – 不影响对穿刺部位的评估 – 不影响血液循环或药物治疗
-
更换敷料
1、透明或半透明贴5-7天 2、纱布2天 3、穿刺口压纱布视为纱布,2天更换 4、当敷料出现潮湿、卷边或破损时立更换
-
22
导管的更换时间
根据评估结果,如出现并发症需更换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h-96h更换一次 根据产品说明书:
建议留置72-96小时,留置期限也可根据,CDC“指导” 或“医院”的明文规定 产品说明书=证据
-
Turbulent Flow
A-C-L导管维护最佳实践标准
A- Assess导管功能评估 C- Clear 冲管 L- Lock 封管:输液完毕
或在两次间断的输液之间, 需用封管液封管,维持导 管通畅
-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方法1(普通肝素帽) 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
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 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u 考虑使用固定装置 (IV) 不要依赖血管通路装置敷料的固定作用:如: 标准无边缘透明半透膜(TSM)敷料或者纱 布和胶布敷料;缺乏证据证明其作为固定性 装置的优点。
-
三、导管的固定
u 不要使用卷绷带 – 不能充分固定 – 掩盖并发症的指征和症状 – 破坏血液循环或输液速度
-
具体固定方法
-
敷料中心对准穿刺点 敷料
-
二、外周静脉置管部位
首选前臂
从末梢到近端
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 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 位


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 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于护理, 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
-
二、外周静脉置管部位:儿童患者
— 选用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中能保留的静脉位置,考虑手部、前臂 及腋窝以下的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部区域 — 对于婴幼儿可考虑头皮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静 脉 避开敷料
-
10
塑形导管
由中心向外抚平 整片敷料,避免 留气泡
-
周围边框边撕边按压
肝素帽要高于针尖位置固定, 标签要写好日期,时间,签名
-
12
四、导管的维护
A-C-L导管维护最佳实践标准
A- Assess C- Clear L- Lock
导管功能评估 冲管 封管
-
A-C-L导管维护最佳实践标准
肿瘤药物可在几天后出现水泡,不同的药物导致皮肤损 伤乃至溃疡的时间长短不一,可数日或1-2周不等
-
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高渗性药物 ; 阳离子液
抗肿瘤药
血管活性药 抗生素
•20%甘露醇 •50%葡萄糖、脂肪乳 剂 •葡萄糖酸钙、氯化 钙、氯化钾、碳酸氢 钠、
•阿霉素、表阿霉素 •长春碱类、诺维苯 •氮芥丝裂霉素 •柔红霉素
A- 导管功能评估 置管期间-评估短外周导管是否已被恰当放置 导管留置期间-评估留置导管的开放情况 每次输液治疗前应检测导管的回血情况 无回血则说明导管功能丧失
-
A-C-L导管维护最佳实践标准
A- Assess导管功能评估 C- Clear 冲管:将导管内
残留的药液和血液冲入血管 L– Lock 封管
-
外渗/渗出——预防
• 选择正确的穿刺工具和合适的部位 • 输注腐蚀性较强的药物时不可使用局麻药,不可使用推注
(pump)状态输液泵 • 在注射过程中确认维持静脉的良好状态,定时巡视观察及评估 • 输注药物前需常规冲洗静脉导管 • 腐蚀性及刺激性药物给药-双注射器技术
•用于评估和保持导管通畅 •–防止因溶液/药物的不相容而出 •现的沉淀
-
冲管
1、预冲液
3、当药物与盐水不相溶时,先用5%的葡萄糖冲管后再用 0.9%生理盐水冲管
为导管和输液附加装置的容量再 增加2倍,一般3-5ml。
-
冲管方法
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Laminar Flow
-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方法2(正压无针接头) 不需要正压封管的手法,由接头产生的正压排量保证血液不会回流 到留置针,断开注射器和留置针之后,再夹住输液夹
-
导管日常 评估频次
成人2小时一次 儿童1小时一次
• 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每推注2~5 mL 或滴注 5~10 min 就应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情况。
•多巴胺、间羟胺、垂 体后叶素、去甲肾上 腺素 •氨苄青霉素、万古霉 素
-
渗出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凉;伴有或不
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1-6英寸,皮肤凉;伴有或不
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
外周静脉留置针 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
主要内容
• 一、选择原则 • 二、置管部位选择 • 三、导管固定 • 四、导管维护 • 五、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
一、临床使用
•适应症:
外周静脉短导管:用药时间少于6天 短时间输注发疱性药物,时间应限制在30~60 min
禁忌或慎用:
持续发疱剂输注 胃肠外营养 渗透浓度>900 mOsm/L 的液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