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1.鸳鸯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2.鸿雁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它们结队排成“人”字或“一”字秩序井然向南飞去。

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3.杜鹃杜鹃,又叫杜宇,子规。

相传古代蜀国郡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禅让给自己的臣子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化为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因杜鹃鸟口角鲜红,人们又附会出“杜鹃啼血”之说。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4.丁香指愁思。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牛峤《感恩多》)5.鹧鸪鸟鹧鸪的呜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难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渲染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7.乌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渲染秋日萧瑟、肃杀的气氛。

8.黄鹂(黄莺)它善于呜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9.燕子春天的象征。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现了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11.折柳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柳是汉代的“惜别风俗”。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2.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的高尚和纯洁。

1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梅花也同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倍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4.松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自写诗规劝他,希望他作一个正直的人。

15.莲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运用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深思念和纯洁的爱恋。

16.莲花指纯洁高尚的情操。

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17.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寄托了词人凄凉的秋思。

18.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

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19.浮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如:“浮云游子意,落Et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20.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梅梅花,美丽而不妖艳,历来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青睐。

在中国的诗词中,以梅为题材的作品很多。

例如,王安石《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黄蘖《上堂开示颂》,卢梅坡《雪梅》,张谓《早梅》,林逋《梅花》,周邦彦《花犯》,范成大《霜天晓角》,姜夔《暗香》《疏影》,萧泰来《霜天晓角》,彭元逊《解佩环·寻梅不见》等。

现录以下几首诗歌作为课后练习二的补充资料。

《卜算子》(宋)朱敦儒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

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

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找。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临江仙·探梅(宋)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写离愁所借之物有:柳(杨柳、折柳)、草(芳草、青草)、残月、长亭、短亭、南浦等。

如:⑴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⑵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⑷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⑸春草碧色,春水碧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写羁旅愁绪所借之物有:寒蝉、西风、归雁、夕阳、残照、斜阳、猿啸、子规(杜鹃、杜宇、蜀鸟)、鹧鸪、笛、管等。

如: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⑵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⑶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⑷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⑸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⑺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1、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