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3《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3002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二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新技术》(1401004),。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知识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2.技能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3)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3.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4个
2.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操作示范。
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2.项目设计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任务引领式集教室、车间一体化。
(2)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法:⑴基于工作过程例分析教学法;⑵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⑶基于工作过程角色扮演教学法;⑷基于工作过程现场体验式教学法;⑸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科技创新教学法。
手段:⑴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⑵播放视频扩大学生视野;⑶软件仿真教学补充实验室资源不足;⑷网络教学及时反馈学生信息。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是一支校企共建、“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专业名词要规范,技术用语要准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
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
具备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新测试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推荐选用付铁军主编的《新能源汽车》。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表一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二项目考核标准
表三理论考核标准
对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提出差异性考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肯定学生的突出方面。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2017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