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的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的教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效方法指导的策略
一、方法指导应与具体的主题活动相结合。 活动方法的集中指导,不等于“知识的系统讲授”,应 当借助学生的具体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的活动过程来进行。 二、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获得方法指导的需求。 方法指导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 投入程度;而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取决于他 们对所学方法必要性的认识程度。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 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 的。
方法指导课的常见误区
第一,内容上,过于关注“专业性”。方法指导 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片面地追求所谓的“专 业性”,试图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性”。过于强调 学生对方法的认识,而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可 能知道了运用某一方法时“要怎样做”,而对“为什 么要这样做”缺乏感受、对“如何做到这样”缺少办 法。第三,运用时,过于关注“程式性”。方法指导 活动中,许多教师热衷于发各种表格让学生填写。这 样做看起来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规范性,而实际上让学 生用“书面作业”的方式去完成“实践体验”的任务, 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主动运用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20912· 杭州)
吴筱泉
方法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方法指导的时间、精力投入似乎没有收到预期的 成效,许多学生讲起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要求来头头是 道,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很少能正确合理地运用, 运用方法获得的信息不丰富、不准确、不能服务于研 究目标的现象屡见不鲜。-----方法指导实效性不强 导致方法指导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指导 教师受学科教学惯性影响,不自觉地将方法作为知识 进行传授,而不是以学生掌握和运用方法的实际能力 发展作为方法指导的价值追求。
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方法,从而提高方法指导课的效率。
谢谢大家!
有效方法指导的关键
一、以学生现实水平为目标基点。 由小学阶段的“初识”,到初中阶段的“熟识”, 再到高中阶段的“系统认识”。 例如“采访”,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就是“问问 题”,就是通过向有关人员提问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在 进行采访指导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要明确“为什么 问?”——即采访的目的;“问什么?”——即采访的 内容;“怎么问?”——即采访的实施过程和技巧。因 此,教学活动可以围绕这样三个贴近学生实际的具体问 题来展开。
案例呈现:
小组合作,根据“了解小学四年级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研究目的设计采访问题,并按 一定顺序排列。 选择一组学生的问题展示: 1.你对什么课外书最感兴趣? 2.你读过哪些课外书? 3.你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是多少? 4.你所读的课外书对你有哪些影响? 5.你认为什么课外书适合小学生阅读?什么书不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与讨论: 1.逐个问题想一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与研究目的有关系吗?(旨在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设计必须紧扣目的、突出重点。) 2.选择一个问题试一试,如果你是受访者,你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吗?回答有困难吗? (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所提问题必须有话可说、便于受访者回答。) 3.每个问题读一读,看问题的叙述是否准确、是否通顺、是否简洁、是否通俗易懂、是 否适合采访对象?(旨在使学生明确,所提问题应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考虑采 访对象的特点。)
有效方法指导的策略
三、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寻找方法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要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及时进行方法的归纳和提 炼。 在学生探究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方法的 归纳和提炼,使学生对方法的认识从经验层面的感性认识提 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
有效方法指导的策略
五、要把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所学方法的价值,正确把握 运用方法的具体要求,获得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只有在这 样的活动中,方法才能从知识的形态逐步走向技能的形态, 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总之,上好方法指导课要结合实际开展的主题活动进 行,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充分经历探 索和分享方法的过程,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
案例呈现:
在对学生的采访提纲进行论证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小组现场采访受邀 到场的高年级同学。要求一组学生分成两个小小组,分别负责实施采访和 观察采访进程。 对于实施采访的同学,要求他们协商决定采访分工,自主选择采访对 象、确定采访地点,按照采访提纲进行采访;对于观察采访进程的同学, 则要求他们仔细观察采访者和受访者各有什么表现、双方沟通中有什么障 碍或问题、提问和记录活动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具体问题。 模拟采访结束后组织两方面的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分享采访 记录,看看哪些采访问题得到了受访者的积极回应、有效地了解到了研究 需要的信息;采访记录是否齐全、是否抓住了受访者回答的要点。二是组 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请提问和记录的同学谈谈感受,说说自己采访过 程中的心情、对自己的表现作个简要的自我评价、反思采访过程中的问题 和困惑;请观察采访进程的同学说说观察体会,对采访进程和实施采访的 同学进行评价,有哪些表现值得肯定、哪些表现值得商榷,还有哪些方面 需要改进。在学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概括,提炼采访实施的要点:有 序提问、及时记录、注意倾听、得体回应。
案例呈现:
(播放高年级同学采访校长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看视频, 听一听他们问了些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问的,然后 在小组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两个层次的讨论: 1、围绕“问什么”进行:他们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 与他们研究的主题有什么关系?看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你还有什么发现?…… 2、围绕“怎么问”进行:提问者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 刻的印象?参与采访的其他同学在做些什么?采访活动 从哪里正式开始(结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有效方法指导的关键
三、以学生真实体验为深化重点。 方法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多数指导老师都 会在方法指导的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方法的模拟应用活动。 指导教师应以学生获得尽可能真实的体验作为模拟应用 的着眼点,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模拟应用活动,经历完全真实的过程,特别是尽可能多地暴 露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廓清 方法应用的要点,获得运用方法的真实体验,积累运用方法 的实际经验。
有效方法指导的关键
二、以学生扎实理解为过程要点。 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方法从感性认识 到理解内化、再到实践外显的复杂过程,其中对方法内 涵具体深入的解读,是方法指导课教学的重点。 以“采访”的指导为例。学生成功运用方法的关键 是确定“问什么”——即采访问题的设计和组织。教学 中,教师要在学生尝试提问之后,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 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比较、分析、改进的活动中了解问 题设计的依据、要求和评价标准,掌握设计采访问题的 基本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