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色彩学第3章 颜色显色系统表示法
色彩学第3章 颜色显色系统表示法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一.色相与明度关系 1. 同一色相的明度大小决定于所含黑白成分的比
例。 2. 不同色相的明度决定于人眼三种感色细胞所受
刺激量的总和。 3. 复色光一般此单色光的明度大。 4. 光谱中各色根据光反射率的大小及三种感色细
胞对相应色光的敏感性共同决定其明度大小。 常见色相的明度大小顺序:白,黄,橙,绿,青,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伊登十二色相環
(二) 明度(L)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明暗的特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一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 计的十二色相环中,我们就会发现,黄颜色的 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基本 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
色相与明度关系 色相与饱和度的关系 明度与饱和度的关系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色相的差别归因于光波的波长不同, 波长的不同使人们看到不同的颜色。
明度表现了颜色的深浅,它是人们借 以区别一种浅色和一种深色的特性。
饱和度表现了颜色的鲜艳程度,它是 我们借以区别强弱两种颜色的特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4)从色彩的光谱反射曲线来分析,如果光谱曲线在某一较窄 波段的色光反射率很高,则其选择性吸收程度就高,相对来 说,其饱和度就高;但是很窄的光谱反射率波段,意味着其 明度值较低,在明度值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有高彩度的色 彩。因此,在等饱和度的色彩中,彩度往往随明度的增加而 有所增加。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3) 物体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 性。 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高。而对其他波段 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则表明它有很高的光谱选择 性,这一颜色的饱和度就高。
4) 如果向饱和度大的颜色中加入消色成分,就会使该色 彩度(饱和度)变小。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C. 人眼对色相的辨别力
1) 正常色觉者在最好的观视条件下,大约能分辨180种色相。 光谱色相150种,谱外色一品红色系30种
2)①人眼对494nm左右的青绿色光及波长为585nm左右的橙黄 色光最敏感。波长每差1nm就能分辨。 ②对于480—550nm光谱段的绿光,则需3—4nm的变化 ③对655nm—780nm红光和380—430nm的紫光区,人眼几乎 无法区分它们颜色上的区别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2)人眼对黄色的分辨级数最少,只有4级可分辨级数最 多的是红色,可达25级。
3) 能够影响人眼分辨颜色饱和度的客观因素是彩色物 体表面的光滑度,彩色物体的反射光分为两部分;一部 分是经选择性吸收后折射出的色光,另一部分是表面反 射的白光。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四) 颜色三属性的关系
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Sa+ura +lOn)或色品。饱和度常用高低来指述,饱和度越高, 色越纯,越艳;饱和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饱 和度最高的一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源自A.饱和度的意义1)饱和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 度,也是彩色与同明度无 彩色判别的程度。
2)光谱色是最纯净,最鲜艳 的颜色,光谱色彩度最大。
(5)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对于同明度及同色相的色彩而言, 其饱和度与彩度的目视知觉等间隔分级才是相等的。
3.2 颜色感觉空间几何模型
用颜色的心理属性描述颜色的体系称为颜色感受 空间几何模型。
由于所选用的心理属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几何模型: (1)HLS心理三属性模型,例如孟塞尔(Munsell) HV/C系统; (2)R-G . Y-B 和W-Bk 感觉对立模型,例如自然 颜色系统(NCS)。
B.饱和度的表示法
1) 饱和度的一般表示方法是以颜色中含彩色(或单色光) 成分的比例数来表示,也就是说:颜色饱和度大小取决于 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关系
2) 饱和度可用光谱反射曲线表示 曲线反射峰的宽窄可以理解为色彩饱和度的高低。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C. 人眼对色彩饱和度的分辨力
理上的重要特征。 3) 决定因素
色相决定于刺激人眼的光谱成分 对于单色光可以由其光的波长来确定色相 对于混合光组成的色彩,则以组成混合光各种波长光 量的比例来确定色相
B. 色相的表示法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利用反射率光谱曲线表示
注意:用反射率光谱中各种波长的光能够给人产生相 同的视觉效果,但并不能说明光谱成分一定相同。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A.明度的意义
1) 色彩的明度就是人眼所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 2) 分为同色相明度与异色相明度
同色相明度:越接近的白色明度越大,越接近黑色则明度越 小 异色相明度:不同色相的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 光谱七色从明到暗:黄,橙,绿青,红,蓝,紫 3) 明度取决于人眼所感受的辐射光通量的大小和人眼的 光谱光效率函数共同决定。 一般,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高,它的明度亦就高。
第三章 颜色显色系统表示法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3.2 颜色感觉空间几何模型 3.3 颜色孟塞尔系统 3.4 自然颜色系统
颜色的显色系统Color appearance system是在荟集各种实 际色彩的基础上,根据色彩的外貌,按直观颜色视觉的心 理感受,将色进行有系统、有规律的归纳和排列;并给各 色样以相应的文字和数字标记,以及固定的空间位置,做 到“对号入座” 的方法。
明度的另一层内容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 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桔红、朱红要比深红、 玫瑰红从明度上要亮,而大红、土红则在明度 上介乎中间值。
明度还有一层内容,是指某种颜色由于光照的 强弱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明暗变化。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从人们的感觉上来说,画面上色彩明度高,易形成淡雅、明 亮的格调,有轻松、明快等特点。如果画面中色彩明度偏低, 就会给人一种沉稳、凝重甚至压抑的感觉。
红,蓝,紫,黑。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二.色相与饱和度的关系 颜色的饱和度决定于人眼中三种感色细胞所受的最
强和最弱刺激量的相对值。 实验证明:在光谱中,红色,蓝色和紫色饱和度大,
而黄色的饱和度则很小,青,绿色饱和度居中。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三.明度与饱和度的关系 1.明度的改变都要引起饱和度的改变,只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一)色 相 (二)明 度 (三)饱和度
(一) 色相(Hue H)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 颜色在不同波长彼此区分的特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A.色相的意义 B.色相的表示法 C.人眼对色相的辨别力
例如:孟塞尔表色系统、德国DIN表色系统、美国光学委员 会表色系统、瑞典自然色系统、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日 本的彩度顺序表色系统。
颜色的混色系统是基于三原色光(红、绿、蓝)能够混合匹 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所归纳的系统。
例如:CIE系统、密度计测色法。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第三章 颜色显色系统表示法
A.色相的意义
1) 从光的物理刺激角度认识 是指不同波长的光或某些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后,所呈
现的不同色彩表像。 从人的颜色视觉生理角度认识 是指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受不同刺激后引起的不同颜
色感觉。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2) 定义 色相指颜色的外观相貌 色相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所引起的不同颜色心
消色饱和度为零,它们 只有明度特征,没有色彩 倾向。
彩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 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同 时逐一扣去纯色的一份。于是便得到纯色的八个连 续的彩度。5 S是扣去4/9纯色加入了 4/9的灰量; ISG是扣去 8/9纯度,加入了 8/9纯色,加入了 8 /9灰量。通俗的分法,与九级彩度相对应。用高、 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
3.3 孟塞尔系统
10G:是G和BG的中间色 5R:红色R的代表色相 7R:在R和YR之间,偏R 1R:在RP和R之间,略偏R 7BG:在BG和B之间,偏BG 8P:在P和RP之间,偏P
2)彩色印刷品表现画面中各色明度大小主要是通过不同 面积的网点来实现的。
(三)饱和度(S)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浓淡的特性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A. 饱和度的意义 B. 饱和度的表示法 C. 人眼对色彩饱和度的分辨力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一种色相彩调,也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 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 的粉红。
一种色彩在与其它色调和时,其明度由于受调入色的影响而 发生明度上的变化。如大红颜色和淡黄调和,就会变成桔红 色,明度就会提高;如果和群青色调和,其明度自然会降低。
色彩的明度变化,产生出浓淡差别,这是绘画中用色彩塑造 形体,表现空间和体积的重要因素。初学者往往容易将色彩 的明度与纯度混淆起来,一说要使画面响亮些,就赶快调粉 加白,结果明度是提高了,色彩纯度却降低了,这就是色彩 认识的片面性所致。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红、绿、蓝等几个色
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
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
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
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
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3.1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
1) 人眼对彩度的分辨能力在光谱两端最为灵敏,当白光 中加入0.1%红光或紫光时人眼就能辨别。 在570nm处的黄光区,人眼的分辨能力最差,需在白光 中加入2%的黄光,人眼才能区分出饱和度的变化。 例:在白纸上印黄色图文比其它颜色更难以辩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