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DB37 T 596-2006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 T 596-2006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氮 (以N 计)
光度法
13
磷酸盐(以P 计)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001 0.002
0.007
----30 2 1 -0.1 0.002
0.05
0.01
GB7468 GB7469
GB7485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GB11914 GB7488 HJ/T86 GB11901 GB/T16488 GB7490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必测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 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四级标准。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和选测项目不分级。 4.1.3.1 排入 GB3838Ⅲ类水域中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游泳区之外的区域,执 行一级标准。 4.1.3.2 排入 GB3838Ⅳ、Ⅴ类水域或排入 GB3097 中三类海域以及排入未设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城镇 污水排放系统的医疗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1.3.3 排入设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污水排放系统的医疗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1.3.4 床位小于 20 床以及不设床位的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污水,应当设消毒处理设施,执行四 级标准。 4.1.3.5 传染病爆发期间,应当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应急 处置措施要求。 4.1.4 标准值 4.1.4.1 医疗卫生机构水污染物排放,必测项目执行表 1 和表 2 的规定。 4.1.4.2 选测项目按表 3 的规定执行。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
2
总砷
光光度法
3
粪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
4
沙门氏菌
--
5
志贺氏菌
--
6
结核杆菌
--
7
化学需氧量(CODCr) 重铬酸盐法
稀释与接种法
8
BOD5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9
悬浮物(SS)
重量法
10
动植物油
红外分光光度法
11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
12
I
DB37/ 596—2006
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污水排放和医疗废物处置(控制)的污染物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污水排放和医疗废物处置(控制)的管理,也适用于兽医院 的污水和医疗废物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
--
法
19
余氯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
--
光度法
GB11897 GB11898
4.2 医疗废物控制标准 4.2.1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随意弃置。 4.2.2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医疗废物应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置,生活垃圾 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4.2.3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并采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要求 的容器、转运器械进行包装、转运,包装、转运期间应注意防护措施。 4.2.4 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具有 100 张床位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专门的 医疗废物暂存库房,暂存库房必须满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关于暂存库房的设计 要求;具有 100 张床位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及门诊、部、所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并满足《医 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暂存场所的要求。
对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硫 酸长春新碱等可采用化学降解 法或封存或使之自动失效
化学性废弃物(包括在诊断、试验、清洁、
管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腐
6
焚烧或化学处理
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遗传毒性的物质。
如甲醛、摄影用剂、有机化合物等)
对于一般的化学废弃物,如糖、 氨基酸和特定的盐类可按城市 生活垃圾进行处置或排入下水 道。
4
DB37/ 596—2006
4.2.5 医疗废物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用表 5 的处置方法进行处置。
序号 1
2
3 4 5
医疗废物种类
表5 医疗废物处置方法
医疗废物处置方法
病理性废物(包括人体组织、死胎、器官、 火化或焚烧
肢体和动物尸体、血液、体液)
感染性废物(包括传染病人手术或尸解后 的废弃物,如污染的材料和仪器;来自传 染病房的废弃物,如排泄物、手术或感染 伤口的敷料、严重污染的衣物;传染病人 血透析中产生的废弃物;实验室感染的动 物;传染病人或动物接触过的任何其他设 备和材料;实验室所用的菌落及病原株培 养基和保菌液;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器、输血器等废弃物)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促进医疗废物处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 疗卫生机构废物的排放控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委托济南市环境工程设计院、济南市环保局直属分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成志、高旭光、迟智香、张建国、周蓬、徐志浩 本标准于 2006 年 1 月 4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GB11894
GB11893
14
pH
玻璃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15
F-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0.05 ---
GB6920 GB7484 GB7482 GB7483
16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
GB11896
17
甲醛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0.05
GB13197
18
TOC
非红外吸收法
0.5
GB13183
低放射性废物(包括诊断或治疗用的棉
7
焚烧
签、注射器、输液器等)
8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焚烧
4.2.6 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的技术要求 4.2.6.1 采用高温热处理技术要求
按GB19218执行。 4.2.6.2 高温蒸汽灭菌
按GB15982执行 4.2.6.3 其他处理技术
采用微波处理法、化学消毒法、电热去活技术(EDT)等其它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行政 主管部门认可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时,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 门的要求。 4.2.7 无害化处置后的医疗废物应达到的排放标准
四级标准
粪大肠菌群数(MPN/L)
50
100
500
5000
肠道致病菌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
—
肠道病毒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
—
结核杆菌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
—
化学需氧量(CODCr)
40
60
120
—
生化需氧量(BOD5) 悬浮物(SS)a
10
20
10(5)
20
30
—
60
—
动植物油
1.0
5
15
—
挥发酚 氨氮b
0.1
序号
表3 选测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为毫克每升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
氟化物
10
2
氯化物
250
3
甲醛类
1.0
4
总有机碳(TOC)
30
4.1.4.3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按照GB18466执行 4.1.5 取样与监测 4.1.5.1 水质取样在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其中一类污染物的取样按照 HJ/T 91 执行。
1
DB37/ 596—2006
3.4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具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疗废物处置资格的区域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4 技术内容
4.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1.1 处理要求 4.1.1.1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传染病房的污水与其他污水分别收集。传染病医院(包括设传染病房的综合 性医院)应设专用化粪池,进行预消毒处理。 4.1.1.2 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种特殊排水,如含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等应单独收集,分别 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后排入医疗污水处理系统。 4.1.1.3 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 4.1.1.4 医疗污水不得排入 GB 3838 中的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 级保护区、游泳区以及 GB 3097 中的一、二类海域。 4.1.2 排放要求 4.1.2.1 根据水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水污染物控制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 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了保护水环境,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必须监测的水污染物控制项目,主要包括 影响水环境和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基本控制项目及部分一类污染物,共 15 项。选测 项目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污染状况及水环境保护状况对污水排放可 以选择监测的控制项目,共计 4 项。 4.1.2.2 必测项目必须执行。选测项目由县级及其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医疗 卫生机构的具体情况和水环境质量要求选择控制。 4.1.3 标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