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格式要求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一般应包括:(一)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说明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工作难点及实施条件,经系主任审定批准后实施。
学生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时可由外单位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拟定课题。
毕业设计课题分类:工程技术类、经营管理类、智能操作类、艺术表现类,毕业设计的要求请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第71页。
(二)毕业设计任务书名称定为“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除布置整体工作内容,必要的资料、数据外,应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量化的工作要求,包括方案论证、论文字数、图量、软硬件的数量及技术要求等,并按毕业设计各环节拟定阶段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列出部分推荐参考文献目录。
(三)毕业设计文本主要包括封面、题目、内容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论文目录、正文以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附录(可选)等,若提供软件,则需要有软件及相关资料;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四)成绩评定表以及其它附件答辩意见(评语)以及其它附件(如评阅人意见等)采用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见后。
(五)毕业设计作品必须附作品说明书二、毕业论文正文内容要求与编写格式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下面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 中文摘要;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如果没有,则不写该项);7.致谢;8.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则不写该项)。
(一)封面采用系下发的统一封面,并在封面上填写相关内容,格式见后。
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论文题目必须正确无误,且不得超过36个汉字。
2.设计者姓名、班级、系部、学校。
3.指导教师姓名。
4.论文提交日期,填写XXXX年XX月。
(二)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涉及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果,以及最终结论等。
撰写摘要时,应注意论文中的创造性成果和创新见解。
论文的中文摘要限800字以内。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外,摘要中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
参考写法见后。
其次序为论文题目、"摘要"二字、摘要内容和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信息内容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
摘要内容的编写格式如下:1.论文题目为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可以分成1~2行。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在"摘要"二字之间空一格(字)。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左右对齐打印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加黑打印(前面不空格)"关键词:",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
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三)目录目录依次由论文的章、节、小节、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校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目录内容应简明扼要。
"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为第一章等等。
章、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均采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小节等小标题及所有页码均采用五号宋体。
格式见后。
(四)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和式五个部分构成。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差异,不可规定统一的内容形式。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情况由指导教师确定,以下格式仅供参考:1.标题每章的标题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采用五号宋体、加黑、左起打印。
换行后,采用五号宋体打印文字段落。
2.图图题采用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左起打印。
被引用的图应在图题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序号。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例如,图3.2即为第三章第二图。
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如"图3.2.1"表示图3.2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
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对于照片,如有必要,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试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应将图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图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图x.x"的字样。
3.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
表中只用长度相同、粗细适中的横线(居中),禁止使用竖线。
表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
编号的后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
中文标题分别采用五号楷体。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
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如果数据已绘成曲线图等,可不再列表。
应将表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表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表x.x"的字样。
4.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
式的序号按章顺序编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并标注在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
如果式必须转行,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五)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同时,所列的参考文献都应在正文中出现。
参考文献的第一页编排是先空一行、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参考文献"四字,再空一行,采用五号宋体、左起、悬挂缩进、依次打印参考文献。
格式见后。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1.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2. 著作[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本(第1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 作者. 题名. 见(英文用In):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六)附录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要的。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论文后:1.为了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重复性数据图表等。
4. 附录中的有关格式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
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写成"附录A"。
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附录A"。
在"附录A"下一行,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附录的题名。
在附录题名下空一行,采用五号宋体打印附录正文。
如果有小标题或更低一级的标题,则采用五号宋体、左起、加黑打印"A.1 ……"或"A.1.1……"。
在每一小标题的上面空一行。
附录中的图、表、式的编号与正文分开,即将A、B、C或…取代编号中"章"的序号。
例如图A.1、表B.2、式(C.3)分别表示附录A中的第1个图、附录B中的第2个表、附录C中的第3个式。
(七)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在"致谢"(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上空一行、下空二行,打印致谢内容。
参考写法见后。
(八)在校学习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在"在校学习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上空一行、下空二行,采用五号宋体打印成果内容(如有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打印)。
成果的内容及其编写格式如下。
在以下五部分内容中,分别按时间先后编排。
1.学术论文采用参考文献的格式编排,但注意两点:(1)如果论文已被或将被SCI、EI或ISTP收录、已确定将被刊物或论文集录用等,则应在所列学术论文条目的最后分别注明;2.著作采用参考文献的格式编排,但注意三点:(1)起止页码应是论文作者编写内容的起止页码;(2)如果论文作者不是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则应在所列著作条目的最后注明论文作者是参编人员或编委等。
3.专利采用参考文献的格式编排。
4.鉴定成果[序号] 前五名完成人,成果名称,组织鉴定单位,鉴定时间,鉴定水平(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
5.获奖成果[序号] 前五名完成人,成果名称,获奖时间,授奖单位,等级。
(九)、其他要求1.论文内容一律采用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为A4,页边距采用:上2.5cm、下2.0cm、左2.5cm、右2.0cm。
2.页码编排:自正文开始,到论文的最后一页,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
页码一律采用五号宋体,置于页面底端外侧。
3.编写论文时,行间距一般采用单倍行距。
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行间距不可太大或太小。
(十)、其他说明1.本规定是参考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其他高校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等编制而成的。
2.对于本规定未涉及内容,毕业生在编写论文时,怎样使论文美观就怎样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