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资料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资料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1段:1、自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直起身子不割草了呢?“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由于空气潮湿感到不舒服)3、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一名同学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做动作。

4、在小白兔做的动作中,有两个正相反的动作,你们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画下来。

(弯、直)5、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2、3段:三、1、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什么?电脑出示第一幅图。

四、2、燕子和平时一样吗?(不一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燕子平时飞得高,而现在飞得低)。

五、3、燕子为什么要低飞呀!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听一听,燕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六、4、哪句话与燕子低飞有关系呢?读一读,画一画。

七、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为什么低飞呀?八、出示电脑投影:因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九、让学生练习说一说。

十、5、分角色朗读课文。

十一、①同桌同学,一个当燕子,一个当小白兔练习朗读。

十二、②请一组对读。

十三、③教师指导:十四、小白兔长到了小燕子说了些什么?它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这些话呢?(大声喊)想想应该怎样读呢?应读出问话的语气,自己试试。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十五、小燕子是怎么回来的呢?指名读。

小燕子飞不高的原因是什么?(燕子低飞是为了捉虫子)自己试着读读最后一句话。

十六、④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十七、教师读旁白,男生当小白兔、女生当燕子。

十八、总结学法:十九、1、抓住“燕子为什么低飞”这个问题,认真读课文2、3段。

二十、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画下来,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什么意思。

二十一、3、燕子说的哪句话与燕子低飞有关系。

二十二、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二十三、4、分角色朗读课文2、3段。

二十四、小组讨论学习4、5、6段。

二十五、五、学习4、5、6段。

二十六、1、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十七、2、电脑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二十八、①让学生出声读读这句话。

二十九、②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白兔对燕子说的话半信半疑。

)三十、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十一、3、电脑出示2个句子:三十二、三十三、读读这2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三十四、书中用的是“都”为什么?三十五、4、电脑出示第二幅图,看到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白兔说了什么话?这此话该怎么读呢?“跑过去问”说明了什么?(小鱼的行为跟平时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缘由。

)教师指导朗读这句话,速度稍快些,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

三十六、5、小鱼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燕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三十七、6、哪句话与小鱼游出水面有关,读一读,画一画,用“因为……所以……”说说小鱼为什么游出水面?三十八、出示电脑投影:因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三十九、(1)分小组读课文4、5、6段。

四十、(2)分角色读课文。

四十一、(3)教师指导读。

四十二、7、你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四十三、(小鱼生活在水里,平时水中的空气够用,但要下雨了,水中的空气少,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小鱼要到水面上透透气。

)四十四、读小白兔的问话应读出急切、语气亲切。

当读到第三句话时,要读出对小白兔的关心。

四十五、(4)分角色学生练习读,练后指名读。

六、学习第7自然段。

1、导语:(小白兔听到小鱼的话有疑问吗?)指名读一读。

2、这时小白兔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还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

)3、蚂蚁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呢?电脑出示第三幅图。

4、指名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七、学习8、9自然段。

1、电脑出示第四幅图,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样做的?他一边跑一边喊什么?(教师引读)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到此为止就下起来了。

这雨下得怎么样呢?齐读第9自然段。

教师指导读“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

3、教师重点指导第8自然段,语速稍快,特别要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八、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带着头饰可以进行表演。

九、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要雨了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吗?用一句话说一说。

2、除了书上的这三种自然现象,你还知道有哪些下到此为止前的自然现象。

3、老师希望你们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多问别人,还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老师想念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 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 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 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 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一、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1. 出示任务:(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3)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 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1. 导语:会认读的字我们都读准了,那么,把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2. 反馈指导:(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一个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1. 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

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 反馈指导:提问:你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三拼音的:端、间、念;舌尖前音的:粽、总;翘舌音的:肉、知。

正音后,单字检查、巩固。

3. 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 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1. 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 反馈指导:(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端、端、端,端午节的端”。

齐读,自由读。

3. “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知、据、念”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 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里面有一颗红红的栆。

外婆一揭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 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1.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2. 反馈指导:端(“立”“耑”)立字旁粽(“米”“宗”)米字旁3. 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端”字的立字旁和“粽”字的米字旁。

(一边通过PPT演示,一边讲解)“立”字是个象形字,像人站立在地上,表示站立,“立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站立、直立有关。

如“端”本义是直、正;“竖”本义是直立;“米字旁”的字大多与粮食有关,如“糯”“粉”“糕”。

4. PPT示,齐读一遍:“端”字——“立”,立字旁“粽”字——“米”,米字旁5. 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两个偏旁新朋友:立字旁和米字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