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概念1.什么是水文?答: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现在一般指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2.水文条例中对水文事业的定位?答: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3.什么叫水文要素?主要包括哪些要素?答:水文要素是构成某一地点或区域在某一时间的水文情势的主要因素,它描述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包括各种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基本要素。
同时,把水位、流量、流速、水温、含沙量、冰凌和水质等列为水文要素。
水文要素通常由水文站网通过水文测验加以测定。
11.水文测站的定义是什么?分哪几类?答: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12.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辅助站的设站目的各是什么?答: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辅助站是为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
13.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划分条件是什么?答:(1)控制面积为3000-5000km2以上大河干流上的流量站为大河控制站;(2)干旱区在300-500km2以下,湿润区在100-200km2以下的小河上设立的流量站为小河站;(3)其余的天然河道上的流量站为区域代表站。
14.布设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目的是什么?答:布设大河控制站的目的是为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和利用,水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科学研究及其他公共需要,提供基本数据。
布设区域代表站的目的在于控制流量特征值的空间分布,通过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提供分区内其他河流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过程。
布设小河站网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小面积暴雨洪水资料,探索产汇流参数在地区上和随下垫面变化的规律,以便无资料小流域移用。
15.什么是水文站网?答: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把收集某一项水文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站网、地下水监测站网等。
通常提及的水文站网是流量站网、水位站网、雨量站网等项目站网的总称,也为基本水文站网。
16.水文站网具有什么功能?答:水文站网的功能是按照规定的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收集设站地点的流量、水位、降水、泥沙、蒸发、地下水等基本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实时水情资料;插补延长网内短系列资料;利用空间内插或资料移用技术,在网内任何地点能为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和利用,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及其他公共需要提供基本数据。
30.对一类精度的水文站,流量测验的水位级如何划分?答:水位级的划分可采用年特征值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测站各年瞬时最高水位,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曲线,当频率P为90%时,其对应的水位为最高水位。
根据测站各年瞬时最低水位,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曲线,当频率P为10%时,其对应的水位为低水位。
根据测站各年日平均水位,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曲线,当频率P为50%时,其对应的水位为中水位。
31.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流量测验的水位级如何划分?答:水位级的划分可采用典型年法,其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测站各年汛期总水量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曲线,当频率P为10%、50%、90%时,其对应的汛期径流量的相应年份,为丰、平、枯水典型年。
根据三个典型年的汛期逐日最高水位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曲线,当频率P为10%、50%、90%时,其对应的水位为高、中、低水位。
57.什么是报汛站网?答:凡提供水情信息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气象站)和专用站统称为水情站。
水情站可分为常年水情站、汛期水情站和辅助水情站三类。
由水情站组成的报汛网络系统称为水情报汛站网。
58.报汛站网的布设原则是什么?答:水情报汛站网应按下列要求布设: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满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用、水资源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对水情的需要;满足作业预报的需要;具备良好的通信条件。
60.什么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答: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也称水位遥测系统,它是为收集、传递和处理水文实时数据而设置的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接受处理装置的总称。
通常由遥测站、信道和接受处理中心三部分组成。
6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通信方式有哪几种?答: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数据采集方式有自报式、应答式和自报应答兼容式三种。
国内外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从通信方式上可分为超短波通信、专网及电话线通信、流星余迹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混合通信等六大类。
62.什么是水文循环?答: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分通过蒸发、水气输送、降水、截留、下渗、径流等过程不断转化、迁移的现象,又称为水分循环或水循环。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与过程,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气,被气流输送到大陆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以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汇入海洋,另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气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或内循环,前者为海洋小循环,后者为陆地小循环。
6.什么是水位?水文中常见的特征水位有哪些,各表达什么意思?答: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水文中常见的特征水位有:(1)起涨水位。
一次洪水过程中,涨水前最低的水位。
(2)洪峰水位。
一次洪水过程中出现的最高水位值。
同样按日、月、年进行统计,可以分别得到日、月、年最高水位。
(3)警戒水位。
当水位继续上涨达到某一水位,防洪堤可能出现险情,此时防汛护堤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加防守,随时准备投入抢险,这一水位即定为警戒水位。
警戒水位主要是根据地区的重要性、洪水特性、堤防标准及工程现状而确定。
(4)保证水位。
按照防洪堤防设计标准,应保证在此水位时堤防不溃决。
有时也把历史最高水位定为保证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
(5)防洪限制水位。
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称防洪限制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的拟定,关系到防洪和兴利的结合问题,要兼顾两方面的需要。
如汛期内不同时段的洪水特征有明显差别时,可考虑分期采用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
7.什么是径流量?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答:径流是指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洋汇集的水流。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径流量。
一个年度内在河槽里流动的水流叫做年径流。
年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 (m3/s)、年径流深R(mm)、年径流模数M(mm /s·km2)等表示。
8.什么是蒸发?按蒸发面分哪几类?答: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
自然界凡有水的地方,几乎都存在着蒸发过程。
由于蒸发面的不同而有各种蒸发,蒸发面为水面的为水面蒸发,裸土里的水分蒸发为土壤蒸发,通过植物茎叶而产生的水分耗散为植物散发。
考虑流域蒸发时,则因其有复杂的水面、裸土和植物等组成,而统称为流域总蒸发。
10.何谓河流、水系及流域?河流流域的几何特征所包括的内容及概念是什么?答:河流是指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溪、川、江、河的总称。
水系(河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
流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习惯上是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河流流域几何特征包括:河长、河流比降、分段、河流断面、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分水线、长度、平均高程、平均宽度、平均坡度等。
(1)河长: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2)河道比降:沿水流方向,单位水平距离河床高程差。
(3)河流分段: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①.河源: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②.上游: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③.中游: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④.下游: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发育。
⑤.河口: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4)河流断面: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①.纵断面: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以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座标,高程为纵座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②.横断面: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
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
横断面出称为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
(5)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面积。
(6)流域分水线:分开相邻流域或河流地表集水的边界线。
(7)流域长度:由河源边线至河口的最长直线距离。
(8)流域平均高程:流域内各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乘以其相应平均高程乘积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9.河流泥沙及输沙率的概念是什么?根据泥沙运动特性可将泥沙分为几类?答:河流泥沙是指河流中随水流输移或在河床上发生冲淤的岩土颗粒物质。
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数量。
根据其运动情况,可将泥沙分为推移质、跃移质和悬移质。
由于跃移质是推移质和悬移质间的过渡情况,因此有时将其合并在推移质中而分为两种。
悬移质:受水流的紊动作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