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

0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

第七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本章内容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引言

美术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 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部分。因此,幼儿园、家庭和 社会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 的美术环境,使他们在各种美术 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ⅱ 美术角和美术活动室活动
ⅲ 随机的美术指导
二、家庭美术教育
家庭中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欣 赏美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 能,培养孩子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
(一)家庭美术教育特点

随机性
家庭美术教育特点

长期性


个别性
(二)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艺 术 教 育
美 术 教 育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定位于审美教育
特点一
ⅰ 在具体美术作品、自然景物、生活
在幼儿园 美术教育 中,学前 儿童应该 获得
中的美好事物中,美是一个整体, 是由各种审美要素共同构成的。
ⅱ 视觉感受能力的锻炼
特点二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表现能力的教育。
拟人化
特点二
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 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理 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可以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谈一 谈等形式将之表现出来。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3、以指导联系为主的方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 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和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的教学 方法。语言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 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所以是必须的教学方法。
社会美术教育
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完成美术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师生相互 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称。
• 教学方法对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着重 要的作用,方法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 系到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 术教育活 动
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直接有 关的学科或领域(美术、艺 术等)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其他学科或领域(语言、社 会、音乐、品德教育等)
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通过幼儿在活动区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美术环境 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随机进行的集体的或个体的 美术指导等方式进行。 ⅰ 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
1、讲授法 主要包括 2、谈话法 3、讨论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 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知识 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等教学 方式。
讲述: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讲解: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和教育性。
基本要求
2、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讨论。 3、教师要小结。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感 知。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 美术学科的特点,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
2、观察法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向幼儿展示 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过程,以使幼儿获 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1、形象感知 2、质疑探新 根据演示的功能不同分为 3、引起兴趣 4、了解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
二、家庭美术教育
三、社会美术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教师根据学前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 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 需要,从而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 程。它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 •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建构儿童审美 心理的教育,需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审 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 造能力。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三、社会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是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 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例如,美术训 练班、美术技能大赛、美术等级考试、博物馆、美术 馆、电视、电影等。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
教师在培 养儿童审美表 现力时应做到
为儿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 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的审美环 境,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观点,抒发内心情感。
特点三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
教师应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儿 童大胆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 利用美术本身的审美艺术氛围,让儿童运 用艺术语言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 动,从儿提高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基本要求
2、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3、教师应鼓励幼儿发问。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认识、解 决、探究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获得知 识的方法。(适合在幼儿大班中使用) 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1、要做好讨论的准备。
基本要求
2、要遵循启发的原则。
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情 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4、坚持体态语与讲解相配合的原则。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向 幼儿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或是幼儿提出问题 要求教师解答,并通过解答使幼儿获得新知识、提 升经验的教学方法。
1、教师在提问前有计划性,要注意 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 审美心理:是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 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 一个结构。
特点一
通过色彩感、空间感、 材质感、形式感等直接感 性方面的培养,是学前儿 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创 造活动中领悟审美形态、 审美内容、从而构建自身 的审美心理结构。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感受能力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