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

开展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主要内容。

在集体备课时,将研讨问题提出来,分组交流解决方案,从中选优;每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对比交流,优化解决方案;最后形成二次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以新课标为准绳,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前置基础。

这样的备课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高效的。

以前的集体备课仅是同一级部的几个老师一起交流,比较低效。

我们不断反思如何提高我们集体备课的质量。

经过研究,我们数学组确定每个学年一个研讨主题。

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磨课”,整个教研组同备一节课,经历“执教教师初备-教研会集备,形成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形成三次备课”的“三次备课,一次上课”的过程。

在教研会上要求每个老师都对同一个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的,老师们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要求”变成了“主动”,教研气氛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家常,像拉呱一样交流,智慧共享,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经常是不知不觉就到了放学时间。

这样的教研不仅让执教教师明白这节课我该把握什么目标,环节应该怎么设计,同时对每一个参与讨论者都是一个提高,而且大家在研讨中还明晰了小学阶段同一主题的的知识结构。

执教教师都带着在备课过程中的疑惑,期待在教研会上听听团队的看法,教研效果一下就提高了,教研会时间没能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延伸到会后继续研讨。

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虽然集体备课初见成效,但随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初备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集体备课时提炼不出研讨的问题,或研讨问题不够典型,没有做到“有备而来”,降低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所以我们考虑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模式,提高要求。

比如要求初备教师先周备课,梳理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其他成员也同时对该课时进行深入备课,要求每个参与成员均有文本材料,然后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有重点的进行研讨交流。

我认为,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地集体备课应具备人人参与、研讨问题清晰有重点、研讨有序、人人有收获等特点。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模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