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试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试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测测你的移情能力移情(Empathy)能力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知觉功能。

它潜隐在人际交流时的语言、词汇与表达之中,不是靠理解而是靠感觉与体验来达成的。

这里说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中的移情稍有不同,精神分析的移情指一种过去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在新的人际关系或治疗关系中被体现或转移。

这里说的移情要宽泛一些,指一个人感觉和猜度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一个移情能力强的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1.善解人意。

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真切地理解别人,并且愿意或喜欢去理解别人。

能变化多种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或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敏感的洞察力。

一叶知秋,能迅速地捕捉非语言信息,察言观色,识破人的防御和伪装,看人看到骨子里去。

3.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

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释义能快速地理解、共情、识别,感同身受,并能快速做出恰当的反应,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情绪方式。

移情能力是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

在所有的心理专业培训中,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人心理活动的敏感力,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觉察力、共情和应答能力。

本测题共设计18个涉及移情能力的问题,每个问题有四种回答,这些回答对应着某一水平的移情。

请不要过多思考和猜测,只是按照你的自然选择(第一感)来回答就可以,不然,你可能夸大了你的移情能力。

测试题:1.看看图中的两个情景,你喜欢接受哪一种描述?(见图1一l、图1—2、图1—3、图1—4)A.男人向女士求婚,但被拒绝了。

B.男人向女士道歉,但那位女士不愿意原谅他。

C.男人因为女人不能理解他而生气。

D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同意那男人的意见,但内心已经相信了。

2.让十个小学生,十个中学生对一篇文章写评语。

四周后,又让两组同学再来评论同一篇文章,但在上面写上“你上次的评语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个附加解释会对两组同学有什么影响?A.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已经忘了是怎么评论的了。

B.全部小学生会改变自己对文摘的看法,但中学生不会。

C. 大多数小学生和少数中学生会改变对文章的看法。

D.在两组人里,改变对文章的看法的比例是大致相同的。

3.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滑倒时,你猜大家的反应是( )A.大多数人会暗自庆幸自己幸免,然后扬长而去。

B.大多数人内心会谴责那个乱丢香蕉皮的人,走路更加小心。

C. 大多数人会稍作停留,看看摔倒的人是否需要帮助。

D.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笑料,得好好地笑一笑。

4.你和朋友到超市排队购物交款,有人前来夹塞,你的朋友变得有些着急,你会( )A.努力地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告诉朋友“那人一定尿急”。

B.用语言撩拨、火上浇油,盼望朋友把那人臭骂一顿。

C.告诉朋友“心理学家说多排排队,养养性子对身心都有好处”。

D.装出比朋友还生气的样子,让朋友感到他自己的涵养还不错。

5.仔细观察这一组图片(见图2-1、图2-2、图2-3、图2-4),你的感觉是( )A.男人向女人诉说痛苦,得到了女人的同情。

B.他们之间原本有什么误会,坦诚的交谈使彼此有了谅解。

C.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反正那个男人让女人哭了。

D.看起来他们的倾诉更像是一种心理试探,表演有些过火,但答案似乎都找到了。

6.你和一个新朋友交谈时,比较关注( )A.尉方对你的态度。

B.自己的内心感觉。

C. 仔细听懂对方的语言含义。

D.敏感对方语言和表情不一致的地方。

7.在公共汽车上站着一个绝色美女,你猜哪一类男人会有明显的不自然?A.开朗而坦诚的人。

B.年轻好色的人。

C.想入非非的人。

D.年老孤独的人。

8.在公司里,一个大家都不怎么看好的同事得到上司的竭力推崇和赞扬,你猜大家会有什么反应?A. 大多数人心生嫉妒,但表面会装出无所谓的样子。

B.大多数人会追随上司,改变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C.大多数人会找机会讽刺、嘲笑,直到他变得沮丧,失去进取心。

D.大多数人会有心理压力,感觉上司是和自己过不去。

9.许多学生都承认自己有考试焦虑,一个在考试前真正焦虑的人会( )A.一个人单独静一静,平息内心,等待测试。

B.找一些没有焦虑的同学聊聊天、说说话,借此调整心情。

C./找有同样焦虑的人陪同,看到别人也害怕,心里会有些安慰。

D.可能会放弃考试,转身回家。

10.如图(图3)是认知心理学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你认可它象征下面哪一句话?A.在人的精神层面的四维空间,只能是这样的三角。

B.人对自我的觉察,虽然中规中矩,但结构扭曲。

C.真正的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除非让它变得扭曲。

D.理性与情感之间永远不是一种真实关系。

11.在味觉测试中,把微量的苦味素放在水里,十个人里有一个人说他尝到了苦味,让所有人重新呷一口后( )A·十个人都说尝到了苦味。

B. 那九个人坚持说没有尝到什么苦味。

C.那个说尝到苦味的人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

D.有七个人说尝到了苦味,还有三个人不能确定。

12.你认为哪一类人更具有危险性?A.看起来总是怒气冲冲的人。

B.精力过剩,活动过多的人。

C.戴着假面具,让人难以捉摸的人。

D. 喜欢说愿意无条件帮助你和接近你的人。

13.对一个宣称自己从来不说谎的人,你会( )A. 提防他,因为说“从不撒谎”的入本身就在撒谎。

B.喜欢他,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安全。

C.认为他有较强的虚荣心,会注意维护他的面子。

D.担心他有些内心困扰,自卑的人有时会刻意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外表。

14.对颜色的体验反映着人的心境:红色象征积极、热烈;蓝色象征宁静、忧郁;绿色代表活力与希望;黄色代表兴奋与娇饰;喜欢紫色的罗曼蒂克;喜欢黑色的矜持、凝重……你以为( )A.喜欢原色(红黄蓝)的人个性独立、张扬,喜欢中间色(调和色系)的人喜欢谦让、妥协。

B. 喜欢某种颜色的人有一种心理补偿作用,人们喜欢的东西往往正是他们心境中缺乏的。

C.颜色是内心的装饰,人们个性中有什么,就会表现出什么。

D.色彩只是人的审美情趣,与个性没有什么关系。

15.下列是一些心理现象,你喜欢哪一种说法?A.情绪喜欢激动的人,内心体验比较少;情绪压抑的人,内心体验深刻且持久。

B. 表情丰富的人,内心感觉也丰富多彩;表情淡漠的人,感觉也淡漠。

C.对女性冷漠傲慢的人,骨子里对女人充满暧昧感,只是害怕被人看出来。

D.人们总是心口如一,内心不喜欢的东西,现实中就会回避。

16.看下图,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见图4-1、图4-2、图4-3、图4-4)A.保险推销员在热情地对一名男子做保险推销,那男子说同样的险我已经上过了。

B.一个上司在对员工发脾气,可怜的员工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C.两个商业对手碰在一起,彼此挑衅,分外眼红。

D. 坦一个人说自己是另一个人的老朋友,遗憾的是,另一人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

17.当一个已婚男性上司对一个美貌妙龄的女下属有非分之想时,他一般会( )A.突然变得文质彬彬,对所有的职员都很和气。

B.开始留意寻找那个女子的毛病,让大家觉得他不喜欢那个女子。

C.会找机会提拔那个女子,让她对他心存感激。

D.变得有些软弱和情绪的歇斯底里,让人觉得他需要关怀与同情。

18.心理学有一种人格整合技术,通过心理想象把某种动物的性格融入自我,你愿意选择哪种动物的性格?A.猫 B. 狮子 C.马 D.狗评分规则:把你答案所对应的格打钩,然后将得分相加,得出的总分分组如下:1.0—15分:移情能力低 2.16—30分:移情能力中3.31—45分:移情能力高 4.46_-54分:移情专家分析:请不要对结果耿耿于怀。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通过测量增加你对自己的认识。

在这个世界里,无论你是哪一类人,只要知道自己是谁,什么样的事都难不倒你。

1.移情能力低:你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误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你常常会有一些人际关系中的烦恼,你不知道也不明白别人对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需求。

多数情况下,你喜欢独来独往,过天马行空的日子。

在你的朋友或亲友的圈子里,你是一个比较冷静、不爱动感情的人,因而朋友有话也不怎么喜欢对你说。

而你喜欢的人大多会抱怨你冷血。

如果你不稍加改变,注定会是一个靠自娱自乐生活的孤家寡人。

2.移情能力中:你对人的洞察力刚好适应你的社会交往,你会不偏不倚地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公平合理对你来说是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准则。

你不喜欢为别人投入太多的情感,因为你并不那么确信自己感觉到的东西。

在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你有一半的时间会出错,但却会赢得朋友们对你的欢迎,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交圈子里,聪明的人只需要一个,不那么聪明的人却可以有很多,再说,不那么聪明的人也不那么危险。

3.移情能力高:你是一个具有洞察力的人,你很敏感,善解人意。

如果你想接近谁,你总可以成功,因为你很容易猜到别人对你的想法,因势利导地获得别人的信任。

如果你还有足够的爱心和同情心,那你一定是一个很受大家爱戴的助人者。

见到你的人无意识中都想亲近你,甚至愿意把一些隐私暴露给你,这让你有时感觉有些累。

但如果你的能力有限,会无意中伤害一些人,尤其是爱你的人,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是你的立身之本。

4.移情专家:能得到这个分数的人一定不多,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那一定会是个“江湖骗子”。

你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能轻易识破人的防御和弱点,并能一针见血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武侠书中,你被描述为点穴高手,善于洞察人的行为动机,投其所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人要好,可立地成佛;要孬,骗人也是轻而易举。

对于你,天性善良才是社会之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