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刚开学不久之后学习,正就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因
此编者安排的就是春光篇,内容清新活泼,健康向上,且每篇课文都精心配了彩图,非常适合也很吸引孩子的阅读学习。
本单元包括了4篇课文与一个练习,分别就是《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与《练习2》。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当中有所感悟,从中受到熏陶。
同时,还要注意识字教学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此外,课后的练习设计,体现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每篇课文,必须紧扣课后的练习,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古诗两首》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一首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象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
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与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一首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实情感。
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
后两句写想起
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全诗平实自然,
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腐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课文7个自然段,按照蚕的一生作了清楚的介绍。
课文配有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朗读与背诵。
《月亮湾》就是一篇描写家乡美丽景色的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全文3个自然段,先总后分写了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课文的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
《快乐的节日》就是一首诗歌,采用拟人与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歌唱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表达了她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全诗共四小节。
第一节写孩子们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生长在祖国的大花园里。
第二节写花儿、白杨树、小鸟向孩子祝贺,向孩子们歌唱,都说她们就是祖国的希望。
第三节写孩子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与实现远大理想的美好愿望。
第四节写师生们欢度节日的热闹、欢乐场面。
重点就是第二、三自然段。
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去展开想象,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这个单元四篇课文内容都比较欢快活泼,形象生动,学生比较喜欢。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对照课后练习要求,深入浅出地与学生共同领悟其中的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发动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以取得更深的领悟。
后面的练习共安排了四个版块,内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与口语交际(讲童话故事)。
继续学习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其中学用字词句与口语交际就是重点。
《蚕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一、导入。
1.小朋友,您们见过蚕不?有谁愿意来讲一讲您见过的蚕就是什么样子的呢?
2.对!蚕,又叫蚕宝宝。
它就是一种昆虫,吃桑叶长大,长大以后能吐丝结茧。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给蚕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蚕姑娘。
二、自学。
1.师范读课文,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3.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导学。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2)指生领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4)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继续自读课文
要求:一边快速地读一边思考下列问题:
(1)蚕姑娘就是从哪里来的?(从蚕卵里钻出来)
(2)蚕姑娘睡了几次?(四次)
(3)睡在什么地方?(蚕床上)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做了什么事情?(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脱下黄衣裳,变成白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4)茧子里的蚕姑娘最后变成了什么?(茧子开了窗,变成蛾姑娘) 3、理解词语:
蚕卵(luǎn):领读“蚕卵”,就就是蚕蛾产的子。
蚕床:就是养蚕的工具。
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睡眠,因为人们把蚕生活的地方叫“蚕床”。
四、练习。
1.指导正字
出示:蚕姑娘桑旧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蚕”、“桑”就是平舌音,“娘”就是鼻音。
(2)说说您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口头组词。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蚕姑娘到底就是怎么样一点点长大变成蛾姑娘的呢?我们下节
课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就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
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与形态特点就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节课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