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防腐剂之苯甲酸钠论文提要近日,零度可口可乐原液涉嫌防腐剂超标事件,不得不引起众人对相关碳酸饮料内禁止的物质渗入的忧虑,尤其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中的防腐剂。
同时,今年6月20日国家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施行,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一些食品添加剂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中一种常见的添加剂——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摘要: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但它也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影响人体的蛋白质的正常的生理机理。
本文从苯甲酸钠的理化性质等方面想大家介绍了苯甲酸钠这种物质。
关键词:防腐剂苯甲酸钠理化性质安全性危害用途。
一、苯甲酸钠的简介苯甲酸钠,英文名Sodium Benzoate,化学式C6H5CO2Na.相对分子质量为144.00.别名“安息香酸钠”。
苯甲酸钠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 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
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物化性质(1.含量:≥99.5% 2.外观:合格3.水不溶物:0.01 4.碱度:合格5.氯化物:0.01 6.硫酸盐:0.005;7.铁:0.0005 8.重金属(以Pb计):0.0005 )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食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
在酸性食品中能部分转化为有火星的苯甲酸,防腐机理同苯甲酸。
由于比苯甲酸更易溶于水,而且在空气中稳定,抑制酵母菌和细菌的作用强,因此比苯甲酸更常用。
二、理化性质及来源1、物理性质: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
2、化学性质:酸性防腐剂3、来源:工业生产苯甲酸钠是将苯甲酸和碳酸氢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而制得。
三、苯甲酸钠的用途、相关标准及应用现状苯甲酸钠在食品中的酸性条件下(PH2. 5^-4. 0 )能转化为苯甲酸,但溶解度远远大于苯甲酸〔", 1870年,H. Fleck在寻求一种酸来代替以熟知的水杨酸时,第一次描述了苯甲酸的防腐作用,他确立了这种物质的防腐作用。
但苯甲酸与水杨酸不同,在开始时它不能用合成法大量生产。
因此,直到本世纪初才首次用于食品防腐。
此后,它就大量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多的防腐剂之一,因为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价格低廉。
苯甲酸钠对多种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都有抑制作用,故广泛应用于保藏高酸性水果、浆果、果汁、果冻、果酱、饮料、人造奶油、餐用油橄榄、糖浆、咸菜及其它酸性食品,同时还用作医药、化妆品的防腐剂、汽车的防冻液、钢铁的防锈剂以及塑料。
苯甲酸钠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化学合成的防腐剂。
2000年,美国防腐剂销售额达3亿美元,其中苯甲酸钠为1.2万吨。
我国在2003年生产了7万吨苯甲酸钠,出口了2万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苯甲酸钠作为果酱、碳酸饮料和泡菜等酸性食品的防腐剂。
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均批准使用苯甲酸钠为防腐剂。
由于口感适于制作碳酸和果汁饮料,所以苯甲酸钠已成为国际上饮料工业最广泛采用的防腐剂之一。
在饮料中的应用达3096。
在世界范围销售的两大可乐,所用的防腐剂主要是苯甲酸钠。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 1996)规定: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 2g/kg:水果汽酒,0. 4 g/kg;低盐酱菜、泡菜、面酱、蜜饯,0. 5g/kg;四、苯甲酸钠的防腐作用机理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剂的作用。
其防腐最佳PH为2.5—4.0,在PH5.0以上的产品中,杀菌效果不是很好。
五、防腐剂苯甲酸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实例1、据英国媒体于2007年5月28日发表的报道称,软饮料(经过包装的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
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天然矿泉水饮料以及其他饮料)可能严重危害人体细胞。
英国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诸如芬达和百事极等饮料中发现的常见防腐剂苯甲酸钠可以破坏人体细胞DNA的重要部分。
这一问题通常与衰老和酗酒密切相关,最终导致肝硬化和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
2、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衰老问题专家彼得·派珀,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从事苯甲酸钠的研究。
派泊在实验室中对苯甲酸钠对活酵母细胞的影响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这种苯甲酸盐破坏了DNA的一个重要区域——被称为细胞“发电站”的线粒体。
派泊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物质可严重损坏线粒体中的DNA,其破坏能力会达到完全阻止其活动的程度,令其彻底‘罢工’。
线粒体消耗氧气以提供给人们能量,如果你破坏了它,细胞将出现非常严重的故障。
如今众多疾病就与对此类DNA的破坏有关,如帕金森氏症及很多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影响最严重的当属衰老过程。
”3、据报道,英国9岁男童布尼克不断出现头痛和出疹的毛病。
多年以来,布尼克的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找不出致病原因。
直到有一位专家建议男童停饮汽水,病情才有好转。
派普教授说布尼克的病情很有可能是饮了含苯钾酸钠的汽水所引起。
因此进行研究的派普教授忠告父母,不要让儿童饮用含有防腐剂的汽水。
4、另外,根据实验,苯甲酸钠可能造成怀孕小鼠的胎儿生长迟缓、出生后食欲不佳,不少先进国家已规范孕妇及孩童食品不得添加苯甲酸钠。
5、苯甲酸钠+维生素C=致癌物2006年,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称,一些软饮料可能产生致癌物苯。
英国食品标准局认为,如果汽水同时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与维生素C(抗氧化剂)这两种成分,可能相互产生作用生成苯。
而苯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
包括芬达、美年达等众多流行软饮料在内,都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能构成致癌危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早在1990年公布的测试报告就显示,软饮料中包含的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相互作用,可形成苯。
1991年,法国“巴黎水”饮料因苯含量超标,不得不在全球召回上亿瓶。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FDA 曾发出警告,并开始关注软饮料中的苯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
在FDA宣布在美国软饮料市场就苯问题开展全方位调查之后,德国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和英国食品标准局也展开了相应的调查。
六、专家观点1、蒋卓勤教授(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保健食品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教授)苯甲酸钠是非常常用的防腐剂,汽水、果汁等所有的饮料和绝大部分的食品如蛋糕、果脯、肉松、肉干等都使用。
没有苯甲酸钠的话,食品中微生物很快生长繁殖,导致食品变坏。
但苯甲酸钠毕竟不是营养素,作为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吃多了肯定有害。
十年前的儿童和青少年,一个星期最多喝一次汽水饮料,但现在的青少年每天喝几次,尽管每种饮料都按国家要求的标准生产,但累积起来苯甲酸钠摄入太多还是有害的。
蒋卓勤表示,根据以前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给每公斤大白鼠服用2.7克苯甲酸钠,参与实验的大白鼠一半会死亡。
至于长期低剂量的摄入会有什么问题,需要进行重新研究。
蒋卓勤建议,市民应该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含有苯甲酸钠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尽量饮用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及奶类等,少喝汽水等加工型饮料。
2、刘中霖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博士)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肯定对人体有害,所以小朋友尽量不要食用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但目前还没发现因防腐剂致人死亡的病例。
据刘中霖称,虽然人的肾脏有排毒功能,一般一两天内可将安全范围内的防腐剂排出体外,但如果长期且同时食用多种含有同类防腐剂的食物,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及手脚发麻、记忆力衰退、周围神经炎等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和肝肾功能均不完善的青少年,更是应该远离这类食物。
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了解苯甲酸钠编号E211,是苯甲酸的钠盐。
苯甲酸钠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均被广泛使用。
然而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
七、苯甲酸钠的危害如何避免和预防苯甲酸钠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苯甲酸。
还有一种名为过氧化苯甲酰的化学物质常常被作为氧化增白功能的添加剂用于馒头的制作,使馒头又白又松软,过氧化苯甲酰进入人体后,也会产生苯甲酸。
微量苯甲酸可以被肝脏解毒掉,但量过大可能会损害肝脏功能。
市场研究表明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
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
在使用中多选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
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
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食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
总结:苯甲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食用含有苯甲酸钠做防腐剂的物质,取利避害,正确对待苯甲酸钠。
参考文献:[1] 张铣,刘毓谷.毒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合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212[2]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3, 251-252[3]陈刚,高鉴,韩燕等防腐剂苯甲酸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 15[4] 王静,姜文玲,张静.齐蜻素油膏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畸性[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3, 17 101-102[5] 吴坤,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284,286[6] 刘钟栋.食品添加剂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5, 7-8, 27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GB 15193.1-94.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17 (4) 228—229[8] 张铣,刘毓谷.毒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合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212[9] 李颖,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防腐剂进入视频的挑战(下),中国科技日报,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