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防污染基础知识培训

船舶防污染基础知识培训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在内河航行的船舶,必须持有 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防污文书或者记录文书。在内 河航行的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 的非油轮,必须持有油类记录本。 第二十七条 港口或者码头应当配备含油污 水和垃圾的接收与处理设施。接收与处理设施由港 口经营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 在内河航行的船舶不得向水体排放废油、残 油和垃圾。在内河航行的客运、旅游船舶,必须建 立垃圾管理制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条 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 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 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 第六十二条 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从事有污染 风险的作业活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海事管理机构、 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的监 督管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发生拆船污染损害事故时,拆船 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消除或者控制污染的措 施,并迅速报告监督拆船污染的主管部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 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十条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 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指标。 第三十三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 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六、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十九条 船舶运载危险品或者污染危害 性货物,应当制定相关防治船舶溢漏应急预案,采 取防溢流、防渗漏、防坠落等措施。发生海损事故 或者货物落水事故,船主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 消除污染,并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以及有关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条 从事船舶清舱、洗舱、污染危害 性货物过驳活动,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 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的,应当依法报经海事 管理机构批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治污染措施。

一、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大 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和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结合履行国际公约相关义务和我国水运发展实际,全 面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绿色水 路交通发展,特制定《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 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
六、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十八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应当具备 与其装卸货物和吞吐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物接收或者 处理能力。船舶修造(拆)厂、从事船舶污染物接 收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运营规模相适应的接 收处理能力。 禁止船舶向水体排放废油、残油、垃圾和含 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排放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 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船舶应当将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排放要求的污 染物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 接收。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 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六十二条 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发动机及 有关设备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的,船舶方可运营。 第六十三条 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 符合标准的普通柴油。远洋船舶靠港后应当使用符 合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船舶用燃油。
第十条 拆船单位必须配备或者设置防止拆 船污染必需的拦油装置、废油接收设备、含油污水 接收处理设施或者设备、废弃物回收处置场等,并 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验收 合格,发给验收合格证后,方可进船拆解。 第十一条 拆船单位在废船拆解前,必须清除 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关闭海底阀和封闭可能引 起油污水外溢的管道。垃圾、残油、废油、油泥、 含油污水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废弃物必须送到岸上集 中处理,并不得采用渗坑、渗井的处理方式。
第六条 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 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及交通 运输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 规定的船舶污染物应当交由港口、码头或有资质的 单位接收处理。 第七条 《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 单》一式四联,分别由船舶、接收单位和转运处置 单位在接收和转运处置的每个环节交接过程中填写 并分别留存。
六、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 条例》已于2011年7月29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 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六、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十七条 在库区流域航行、停泊、作业 的船舶,其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 治船舶污染内河环境的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取得并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环境的证书与 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岸边拆船,指废船停靠 拆船码头拆解;废船在船坞拆解;废船冲滩(不包 括海难事故中的船舶冲滩)拆解。 本条例所称水上拆船,指对完全处于水上的废 船进行拆解。 第九条 拆船单位应当健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认真组织实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3
一、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主要任务 (二)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依法强制报废超 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继续落实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 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并力争延续内河船型标准化 政策,加快淘汰老旧落后船舶,鼓励节能环保船舶 建造和船上污染物储存、处理设备改造,严格执行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限期淘汰不能达到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船舶,严禁新建不达标船舶进入运输市场, 规范船舶水上拆解行为。
八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
3.主、辅柴油机总功率2kW及以上但小于220kW 的船,至少装设一套额定处理量不小于0.04m³/h。 4.装有油水分离设备的船舶,应设置污油舱(柜), 用于贮存污油。 5.对于主辅柴油机总功率小于10kW小型船舶,若 设置污油舱(柜)较困难可设置简易的污存桶存放污 油。
八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
二、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1.本规定适用于下述内河航行船舶 (1)400总吨及以上的新船; (2)小于400总吨但核定载运船上人员15人以 上的新船。 2.航行于内河水域的船舶,其生活污水不应随意 向水域排放。 3.餐饮趸船的餐饮污水不应向水域排放,应排放 至污水贮存舱(柜),由船岸有关部门予以接收。
七 重庆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对重庆市境内航行、 停泊、作业船舶的垃圾、油污水、残油、生活污水 等可能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物实施接收、转 运和处置的相关活动。 本制度所称船舶不包括渔船、体育运动船舶 和景区园林水域内游览船、筏。
七 重庆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船舶在港口或者码头装卸油类 及其他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货物时,船方和 作业单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污染水体。 第三十条 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 成水体污染的,海事管理机构组织强制打捞清除或 者强制拖航,由此支付的费用由肇事船方承担。 第三十一条 造船、修船、拆船、打捞船舶 的单位,必须配防污设备和器材;进行作业时, 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其他 废弃物污染水体。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 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 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 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七 重庆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船舶生活垃圾处置程序...... 船舶生活污水处置程序...... 船舶废油、油污水处置程序......
八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
一、防止油类污染 1. 航行于三峡库区和京杭运河的船舶,应设置污 油水舱(柜),将含油舱底水贮存在船上,排给接收 设备。严禁将污油水直接排往舷外,污油水舱的容 积应规范要求。 2.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 他船舶,应配有本局规定的油类记录簿。 3.主、辅柴油机总功率220kW及以上的船舶,至少 装设套油水分离设备。
八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
4.为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水域,船舶(包括为 客船和渡船服务的趸船如设有卫生间)应符合下列 要求之一: (1)装设生活污水贮存舱(柜),该贮存舱(柜)应有 足够的容积以贮存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并应離生 活污水排往接收设施; (2)装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对船舶产生的 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往水域; (3)装设打包收集设施(免冲),将船舶产生的生活 污水打包收集,打包后的生活污水应送到接收设施。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 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造成渔业水体污染 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渔政管理机构报 告。 第二十五条 在内河航行的船舶,应当配置 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并持有船舶检验部门签 发的合格证书。 船舶无防污设备或者防污设备不符合国家规 定的,应当限期达到规定的标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第十二条 在水上进行拆船作业的拆船单位 和个人,必须事先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防止溢出、 散落水中的油类和其他漂浮物扩散。 第十三条 排放洗舱水、压舱水和舱底水, 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未经处 理的洗舱水、压舱水和舱底水,还必须经过监督拆 船污染的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拆下的船舶部件或者废弃物,不 得投弃或者存放水中;带有污染物的船舶部件或者 废弃物,严禁进入水体。未清洗干净的船底和油柜 必须拖到岸上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