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
摘要:个性张扬的学生渴望人性化教学模式的到来,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探究目标导引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探究课堂氛围,通过科学设定的导引目标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中创新,实现学生的快乐学
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目标导引同伴合作学习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79-01
1 目标导引
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为他们
制定符合课本内容要求和教学要求的学习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师生互动完成学习目标,在课堂展示完成后,由全体同学集体评价其优劣,最后英语教师做点评,表扬学生的创新之处和鼓励学生对有待改进地方的再探究,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需要为他们讲解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自主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科学发展。
2 同伴合作学习模式
同伴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久经考验的成功教学模式,成为近年来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同伴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的动态互动,实现学生英语学习
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最后以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成绩为课堂活动评价的统一标准,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的活动。
同伴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原则:首先,掌握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水平,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科学分组;其次,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英语问题的解决探究,通过积极思考和大胆尝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失败中进步,在尝试中发展;最后,在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后,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评价各组的展示内容,批评要少一点,表扬要多一点,用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促进小组各成员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同伴合作学习模式的主题思想:在同伴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和主动创新的教育时机,在英语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和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
3 目标导引与同伴合作学习模式
目标导引是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它解决了学生学习内容方面的问题,同伴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探究学习形式,它解决了学生探究形式和合作方法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载体,学生完成目标的主观意愿是学习的动力。
目标导引与同伴合作学习模式二者的结合能够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以及
导引目标的设定更科学,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宝贵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有利于
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发挥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是英语学习的真正主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
4 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
4.1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前提
英语教师要深挖课堂教学潜力,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组织各小组学生一起进行关于英语问题的合作探究。
在追求升学率的年代,师道尊严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英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扼杀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是师生协同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2]。
学生只有在没有“清规戒律”的英语课堂上才能大胆地表达个人感受,及时把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信息反馈给教师。
优良的探究课堂环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师生接触机会最多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师生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利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自我发展意识,全面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4.2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关键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
产生兴趣的前提。
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假若英语教师一味地高高在上,不重视和学生积极交流与沟通,问题只做简单处理,或以“严师”的姿态出现,犀利批评为先,当头棒喝为主,没有情感交流的训斥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越搞越差,并且时间长了,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疏远情绪会变为厌恶心理,更不要谈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了,所以,英语教师要使学生主动学好英语,必须满怀仁者之心和智者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爱之火点亮学生心灵之灯,用自己爱岗敬业的师德之光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以朋友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英语,一起发展,因此,英语教师只有和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间情感上的亲和力,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3],也只有学习兴趣的产生,学生才会把英语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看成自己的征服目标,去努力完成,否则,一切皆枉然。
4.3 导引目标的设定要科学,能为学生接受和完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洞悉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并为其设定符合学生知识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合理、科学的合作方法,在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导引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取决于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备课的智力含量和科学性。
英语教师备课做得越充分,对导引目标的设定越科学,对教学活动安排越合理,
对课堂教学过程操控越得心应手,越能好好地把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正确运用教学模式,对于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的探究能力,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人杰.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97-898.
[2]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15.
[3] 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则[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139.
[4]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