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综合训练(四)教材知识梳理核心要点突破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萤火虫。
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均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如果介质不同或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可能会发生改变或弯曲。
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都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规律。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的,光在_______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小是________,在空气中也接近这个值。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________单位。
二、光的反射5.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________________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_____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
(3)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可以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8.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物大小______________。
(2)像、物到镜面的__________。
(3)像、物的连线__________。
(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
9.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汽车的观后镜及路口的反光镜都是______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以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
10.实像与虚像:实像是由____________会聚而成的,眼睛可以看到,也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相交形成的,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1.平面镜的应用:结合图4-F-1说明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图4-F-1四、光的折射12.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现象: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睛”、水面断筷、钢笔“错位”等。
13.光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_,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
五、光的色散14.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该现象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15.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光谱的________之外是红外线,在光谱的________之外是紫外线;遥控器利用__________进行控制,验钞机利用__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教材知识纵横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2.实像和虚像教材图片展示命题点1光的直线传播图4-F -2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可以作为光的传播______,光在同种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命题点2 小孔成像图4-F -3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________像,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3 手影的形成图4-F-4手影的形成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
命题点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图4-F-5光照射到物体上会发生__________反射或______反射,无论哪种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__。
我们能在教室里的不同方向看到桌椅就是因为光照射到它们表面上时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
命题点5平面镜成像图4-F-6眼睛看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________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_得到的。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命题点6光的折射图4-F-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相反,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命题点7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4-F-8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______方投叉,才能叉到鱼。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看到的其实是树的______像,比树的真实位置偏________。
命题点8光的色散图4-F-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橙、黄、绿、蓝、靛、______,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组成的。
重点实验再现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4-F-10所示。
图4-F-10(2)实验过程:略。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4)讨论交流:①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②为了验证光路的可逆性,应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4-F-11所示,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图4-F-11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2)实验设计: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实验过程: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大小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4)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5)评估交流:①实验中要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B应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6)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详解详析【核心要点突破】1.发光不是2.同种均匀直线直线传播3.不同真空 3.0×108 m/s4.长度 5.返回原来介质反射的光6.(1)同一平面(2)两侧(3)等于(4)可逆7.镜面漫8.(1)相等(2)距离相等(3)与镜面垂直(4)虚像9.发散凸会聚10.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11.①成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2.斜射13.同一平面法线两侧增大不变可逆14.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15.红绿蓝16.红光紫光红外线紫外线【教材图片展示】命题点1介质均匀命题点2实直线传播命题点3直线传播命题点4镜面漫反射定律漫命题点5会聚相交虚命题点6靠近小于远离大于命题点7下虚高命题点8红紫七色光【重点实验再现】实验一(3)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可逆(4)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②让光线沿FO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沿OE射出实验二(2)较黑暗蜡烛B(3)完全重合相等垂直相等(4)虚相等等于垂直(5)①厚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均成像,造成重影②玻璃板与镜面不垂直③不点燃(6)光的反射正立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