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致同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课时:一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欢迎你跨进生物学知识的宝库。

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看见过一些花草树木,鱼虫鸟畜,这些都是生物;另外,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也是生物。

师:下面我们看课本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什么是生物。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板书课题“走进生命科学”。

师:学生回答后,板书“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师:(提问)一只小狗是生物,但是在它死了以后,它还是生物吗?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总结。

它不再是生物。

因为没有新陈代谢.师:(提问)我们学习的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板书)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师: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上提供了8幅图片,我们能否把他们联系起来,看看哪两个是有关系的?生:学生认真看书后,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师:蝉的保护色与迷彩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车站与信天翁的外形相似;直升机的原理与蜻蜓是一样的;潜水艇的外壳的材料是和海豚的皮肤类似,对水的阻力都很小。

师:这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大家知道这是生物学中的什么知识吗?生:讨论。

师: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仿生学(板书),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

我们还知道什么也是利用仿生学的知识制造的吗?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师:我们下面再介绍一些比较高水平,高科技的例子。

看课本致同学的第5页,上面介绍了好多,现代生物技术。

(逐个讲解,举例)师:细胞核移植技术,也称克隆动物技术,是指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或成体动物的细胞核,经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组的细胞形成胚胎并使之发育成熟的过程。

该技术设想最早于1938年由汉斯•施佩曼提出。

1952年,科学家们先后克隆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年我国科学家童第周克隆金鱼成功,1997年英国克隆出“多利”羊。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高端生物技术,将需要的基因转移大批目标生物中去,从而培育出来的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转基因生物120种左右,最主要的是玉米、棉花、大豆和加拿大油菜籽。

试管婴儿,其实是体外受精技术的俗称。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出生,是女性,现在已结婚;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她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杰出的育种专家,也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继四大发明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生态农业(果园养鸡),高科技农业园。

师:虽然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揭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吗?人的青春可以永驻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爱滋病,攻克癌症?人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

师:同学们,生命科学关系着你、我、他,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

板书设计:走进生命世界1、什么是生物 4、高端生物技术2、什么是生物学 5、我们面临的问题3、仿生学教学反思: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

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如下图)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下图)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目镜和物镜、遮光器、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准备好制临时玻片标本所用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叶片、自来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印有“6”字的薄纸片。

2.检查预习情况:(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步进行归纳。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滴。

③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取。

④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

⑤展平材料——展。

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⑦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②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操作方法盖盖玻片,帮助学生区分气泡和细胞。

③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尝试自己进行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自己进行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如下: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1、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2、作出假设金鱼生活在水中,他们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3、制定计划全班同学分成8——10个实验小组,每组4——5人,推选一个组长。

制定实验方案。

(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记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2)改变水温,一半学生降低10度,一半同学升高10度,待金鱼安静后再记录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4、实施计划根据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

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5、得出结论看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

6、讨论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

巩固与反馈:能力测试P1 6、P2 17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本实验课井然有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

提醒学生实验中要细心,要尽量不惊扰金鱼,实验结束要把金鱼饲养起来。

第2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

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陆地,有炎热的地方,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的存在。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下面我们通过对课本上第3页和第四页的6幅图片进行分析,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企鹅: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冻极地;鼠妇:石快下、腐烂的木料,潮湿的草丛中和室内的阴湿处;雪莲:又叫雪莲花,雪荷花。

生活在高寒山区;珊瑚虫:热带海洋的浅海区;骆驼:干旱的沙漠,有“沙漠之舟”之称;亚洲象:亚热带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

在我们的校园中你可以看到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以及各种花草;在阴暗的角落里还可以找到更小的植物。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的木本植物。

植株高大,形成树冠。

灌木: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植株一般比较矮小,近地面处常常枝干丛生,均为多年生植物。

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后课后的时间到校园里走一下,了解一下,有那些生物。

观察校园植物的环境针对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应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功夫,为今后的调查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