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分期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成A、B、C、D四个阶段。

A期:有心衰的高危因素,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B期:有心脏器质性病变,但从无心衰症状;C期:有心脏器质性病变,有或曾有心衰症状;D期:终末期心衰。

本期专家观点详细为您介绍心力衰竭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

∙A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人群确定目标血压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加ACE抑制剂;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控制高脂血症、戒烟、服用ACE抑制剂;其它引起心脏损害因素:戒酒、停用心脏毒性药物、甲亢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等。

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冠脉再通,尽早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陈旧性心肌梗死: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脂血症,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防止心脏重构;对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但无症状患者,推荐应用A CE抑制剂、β-阻滞剂、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不建议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包括A期和B期的有效治疗措施(I类适应证);限钠摄入(3 g以下);鼓励体力活动(失代偿期或急性心肌炎时除外);避免服用下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仅胺碘酮不增加死亡率):钙拮抗剂(仅安氯地平不增加死亡率):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利尿剂和ACE抑制剂的疗效增加其毒性):监测并维持血钾于安全范围(3.8-5.2);病人教育,增加依从性。

∙C期心力衰竭应常规使用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阻滞剂、地高辛,除此之外其它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还有醛固酮拮抗剂、肼苯哒嗪+消心痛、双心室同步起搏(CRT)以及运动训练。

不推荐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措施:营养补充和激素治疗,包括:辅酶Q10、肉(毒)碱、牛磺酸、抗氧化剂、生长素、甲状腺素。

间歇性的静脉正性肌力药物长期使用,增加死亡率。

∙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A、B、C期的I类适应证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推荐仔细识别和控制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液体潴留,进一步限制钠摄入(每天2g以下),增加袢利尿剂剂量或加用其它利尿剂,静脉使用袢利尿剂(可加用增加肾灌注的药物),轻中度的氮质血症可不停用,严重者透析。

D期心衰对ACEI和β-阻滞剂反应良好,建议小剂量开始使用。

收缩压低于80mmHg,或低灌注状态不能使用ACEI,有明显容量超负荷者和正在用正性肌力药物者不能用β-阻滞剂,不能耐受ACEI和β-阻滞剂者可用肼苯哒嗪+消心痛。

静脉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常同时应用,并不一定需要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一旦病情稳定及时停用并换上口服药物。

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心脏移植。

心衰是心脏病的最后战场.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引起心衰.心衰有几种分类方法:1.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2,慢性,急性3,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的共同症状是心排血量不足的症状;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左心衰的症状:主要是肺淤血,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什么意思那?简单说就是,活动后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有时需要枕高些才舒服;夜间有时阵发性胸闷或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坐起方能缓解;如果需要端坐位,伴有象吹哨子似的声音(医学上称为哮鸣音)就叫做心原性哮喘.一部分人表现一躺下就咳嗽,还有咳血,血丝痰,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也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后者一般见于急性左心衰.这个病情没有立杆见影的治疗药物,应该说只要是对症辨证治疗,就会一点点的见好,不能指望快速康复,平时主要靠坚持治疗和保养,营养适当运动, 非药物治疗方面; 这属于患者自己可掌控因素。

作为医生要把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向患者详细地解释清楚,只有充分重视非药物疗法,才能使药物治疗效果更佳,这一点在基层医院尤其重要。

(1)休息:除重症及顽固性心衰需要卧床休息外,轻、中度慢性心衰一般不强调严格休息,在病情稳定时可以短距离散步、简单的日常生活料理等,以不引起气促、心悸为宜。

(2)控制情绪:病人在病情不稳定时,一定要做到精神放松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欢乐或悲伤,不宜看恐怖影视片,以免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衰加重。

(3)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主要是低钠饮食,病人每日摄入钠量不宜超过3克,适当控制水量,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这样可以使心衰时常用的利尿剂作用更佳或直接导致其用量减少。

(4)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衰。

(5)控制高血压。

结合,持久的信心药物治疗方面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有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1受体阻断剂等,其中强心苷为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是降低心脏负荷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拮抗剂可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和拮抗其缩血管作用,减少高醛固酮所引起的水钠储留;β1受体阻断剂使β受体密度上调而对抗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

因慢性心衰需要长期维持稳定治疗,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遵循低剂量、副作用小、联合用药、病人耐受性好易于接受的治疗原则。

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心衰者禁用洋地黄,肺心病心衰时要慎用洋地黄制剂(如地戈辛),而应以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内放血”疗法为主。

以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慢性心衰,在服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可加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以对抗体内过度增多的儿茶酚胺毒性,因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的功能改善作用需在用药治疗一个月后才能出现,在无明显禁忌症时,主张尽早使用,其中以卡维洛尔效果最好,从小剂量的3mg开始,在严密随访下1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最多不超过50mg)。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慢性心衰在应用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如果不能耐受干咳等副作用或效果不佳时,要及时应用氯沙坦、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硝苯地平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硝苯地平可使治疗病人的死亡率升高,且其特有的增快心率及体液储留等副作用,都会对心衰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慢性心衰应尽量避免使用硝苯地平(尤其短效制剂一.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二.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对急性左心衰竭即可做出诊断。

1.有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心脏病基础,如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老年瓣膜病等病史。

2.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及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有奔马律,两肺满布水泡音及喘鸣音。

3.X 线检查显示支气管和血管影增粗,可见kerleyB 线,肺泡水肿时有两侧肺门附近云雾状蝶翼状阴影。

4.PVWP>4.0kPa(30mmHg)。

三.治疗:治疗原发病,且这些措施必须同时施行。

1.体位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肺血容量降低约25%,还可改善肺活量。

2.氧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故积极纠正缺氧,阻断恶性循环是治疗的首要环节。

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3.药物治疗:(1)吗啡. (2)快速利尿剂. (3)血管扩张剂. (4)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洋地黄制剂. (5)改善心肌代谢药物.(6)激素:常用的为地塞米松。

左心衰和右心衰的区别,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左心衰的症状:主要是肺淤血,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什么意思那?简单说就是,活动后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有时需要枕高些才舒服;夜间有时阵发性胸闷或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坐起方能缓解;如果需要端坐位,伴有象吹哨子似的声音(医学上称为哮鸣音)就叫做心原性哮喘.一部分人表现一躺下就咳嗽,还有咳血,血丝痰,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也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后者一般见于急性左心衰.右心衰(体循环淤血):一般出现消化道症状:腹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也可以有呼吸困难.还经常表现双下肢浮肿,肝大疼痛甚至黄疸,可以出现胸腹水,(有时需要检查才能发现).全心衰:上诉两种相加.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急救。

其治疗原则是迅速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降低升高的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和消除患者的焦虑;去除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且这些措施必须同时施行。

1.体位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肺血容量降低约25%,还可改善肺活量。

2.氧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故积极纠正缺氧,阻断恶性循环是治疗的首要环节。

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1)鼻导管吸氧:是最常用的给氧方法,适用于轻中度缺氧者。

一般需较高的氧流量4~6L/min,需加用除泡剂。

因严重肺水肿患者的肺泡支气管内含有大量液体,当液体表面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受气流冲击可形成大量泡沫,泡沫妨碍通气和气体交换,能加重缺氧。

所以可于吸氧的湿化器内加入50%的酒精以降低泡沫表面张力。

使之破裂变为液体而易咳出,减轻呼吸道阻力,改善通气与换气。

还可用二甲硅油消泡气雾剂雾化吸入,连续40~60次,一般5min起效,15~30min作用最大,必要时可反复使用。

(2)面罩吸氧:普通面罩给氧时,吸入氧气浓度与鼻导管法相似。

此种方法可提高氧气浓度,多适用于昏睡的患者,但有的患者在神志清醒时不能接受气管插管,可给予面罩吸氧。

(3)加压给氧:适用于神志不清的患者。

如采用Venturi面罩加压给氧,则能提高吸入氧的浓度达95%以上。

并可依据PaO2高低而使用不同浓度的氧。

严重肺水肿患者经面罩连续正压给氧能在早期改善患者因缺氧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减少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例数,但此法患者常有不适,仅限于较短时间内应用。

(4)机械正压呼吸给氧:神志不清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给氧后PaO2<8.0kPa(60mmHg)时,应行气管?骞芑蚱芮锌褂萌斯ず粑?加τ眉湫购粑酢D茉黾臃闻菽谘沽Γ佣柚购投钥狗蚊秆艿囊禾迳?;能使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前负荷;有助于吸入高浓度氧,改善通气与氧的弥散,提高血氧浓度;减轻呼吸肌做功,减少组织耗氧量;总之可改善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提高血氧浓度,达到纠正缺氧的目的,一般吸气正压在1.5kPa(15cmH2O)若仍无效,可改用呼气末正压呼吸给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