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初中政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谈初中政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谈初中政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社会能力和个性方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要面向现实,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政治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意识。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关键
(一)情境话题应和学生特点相结合。

情境话题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条件比较优越,他们接触面广,知识面宽,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选取的材料既要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要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又必须注意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心理和接受能力上的适应性。

(二)情境创设应和尊重个性相结合。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就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三)情境铺设应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富有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情境没有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的实质,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要思考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

要求设问既要简要明确、新颖,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情境趣味应和教学效果相结合。

“趣”是创设良好课堂的调味剂,我认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应使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跃出课本,走出课堂,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情境教学仍然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因此、情境教学法首先应组织备课,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有个整体的思维轮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行为导向。

最后强调教学应从理论培养向实践培养转化、从示范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的。

(一)创设“情感式”情境。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 ,是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 ,其中知为基础 ,情是动力 ,行是归宿。

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为信念。

有了信念,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

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 ,设法使学生在愉悦中领悟知识 ,在激情中接受教育 ,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并通过激情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诱导,激发求知欲。

高尔基曾说:“开头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找到它。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新课教学中,常设计一些易激起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这种兴趣和求知欲的产生应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开始便不需要特意的刻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体验式”情境,寓教于乐。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时代感,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创设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课最佳的教学方法之一,“乐”字,更多的是指“乐”学,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在愉快中接受教育,我在“寓教于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小品表演法。

小品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文艺节目,它常常以讽刺、幽默、夸大等手法来揭示某一主题。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编排相应的小品在上课时表演,让学生进入角色,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课本告诉的道理。

如《问路》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次同学们到外面搞活动,由于走错了路,找不到目的地,于是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头去问,一位学生很有礼貌,请教一位老大爷,他在老大爷那里很快得到了准确路线,而另一位却碰了壁,后来才知道在他问路时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通过表演和观看,学生对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及其社会效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表演时更是笑声朗朗、掌声阵阵,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也多了一份兴趣和喜爱。

又如:在教学中去适时的创设情境,以乐引思,乐中获知,那么如何创设乐学情境呢?运用幽默是创设乐学情境的一种方法,如在讲一些概念时,有意识的曲解原意,让学生在笑声中追根求源。

如教师在教“公民”这一概念时,可先绘声绘色的说:公民就是公路上的人,公民就是公正的人,公民就是公平的人,公民就是公开的人,这一连串的语言,使学生不禁失笑,产生了公民到底是什么的求知心理,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特别是当学生处在学习低谷时,情绪不那么高涨,要适时的联系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穿插幽默,来愉悦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调整和组织教学。

(四)巧设情境,突出重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是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波浪形状态的,为了刺激学生学习重点内容的兴奋点,我在教学时开课设问,创设情景,常能很快使学生渴望求知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
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挫折,这既是思想政治课第一册第三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重难点教学问题,我巧设了如下情境:我拿来一只鸡蛋,鸡蛋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但鸡蛋一与桌面相碰,马上碎了。

于是请学生们回答:从这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答:“鸡蛋看起来很美,但是不堪一击。

”我就继续引导他们,这正如你们中学生,看起来各方面都挺好,却经不起小小的挫折,一碰到挫折就手足无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地会碰到各种各样挫折,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挫折所击败,其实,挫折本身也有积极意义。

这样,既使学生深刻了解到挫折的含意,也使学生在碰到挫折时更坚定了他们承受挫折,战胜逆境的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情境教学可以求得在一定程度上真善美的统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其它的方法结合一起用,互相补充,从而改变了“课上憋得慌,考前背得慌,考后全忘光”的现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

如在实施“参与式”情景教学法时,许多课、许多内容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中点拔,课后总结评价的指导作用.。

(三)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

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

同时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

在开展情境教学中,我总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励学生勇于接触未知领域,不断创新。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是抽象而深奥的,只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具体生动的情境,怎么能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

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这一方法的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李甫运主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0年出版
2、郭受农主编《政治课教学》 1999年出版
3、包南麟主编《政治教育》 2001年出版
论文(设计)
《谈初中政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姓名:彭正伟
2010年9月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