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利用.



提纯:


选优提纯的主要方法:

杂种优势的利用必须在纯繁基础上进行!
二、杂交亲本的选择

因为对父、母本的要求不同,选择标准也不同:
1、数量多、适应性强; 2、繁殖力高、母性好、泌乳力强的品种或品系; 3、不影响杂种生长速度的前提下,体格不要求太大;
(一)对母本的要求:
(二)对父本的要求:
1、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A品种/品系正交的一般配合力:
G.C( A1 )
( A B) ( A C ) ( A D) n 1
( B A) (C A) ( D A) G.C( A2 ) n 1 2.计算特殊配合力(S.C)
A品种/品系反交的一般配合力:
S .C( AB ) ( A B)
2.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种群间杂交,一般可产生较 大的杂种优势 3.遗传率低、近交时衰退严重的性状,杂种优势 较大(非加性效应大)
4.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小的种群,杂交效果好 (整齐度反应基因型的纯合度) 5.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预估
四、配合力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双列杂交(完全、不完全、正反循环);经纬杂交 设A、B、C、……、n个品种或品系,设( A×B)、 (A×C)、(A×D)为杂种的成绩,A2、B2、C2、…为 纯繁的成绩,则有:
平均值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表现形式:
1.综合性表现:杂种个体生活力增强,饲料利用率提高,生长 速度加快,繁殖力增强,畸形、缺损、致死、半致死现象减 少。即各方面综合表现优势。 2.表现母系杂种优势:性早熟,繁殖力提高,泌乳力增强。 3.表现父系杂种优势:性早熟,经济品质好,配种能力强等。

杂种优势的产生原因:
4.每组数量要满足统计分析要求,头数太少没有 代表性。 5.集中地点、同一年度、同一季节进行测定。
五、配套杂交

确定最优杂交组合后,采用固定杂交方式进行杂种 后代的生产。
六、杂种的培育

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保证杂种后代能够表现 杂种优势。
七、随机抽样性能测定检Biblioteka 生产的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优势。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反映的是杂种群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种值之差, 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有很 大差异;

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可有很大差异,因
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一、亲本种群的选优与提纯
二、杂交亲本的选择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配套系与配套杂交 第四节 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杂交方式 第五节 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杂种优势

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
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

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平均育种值高低,主要依靠 纯繁选育提高。

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提高比较容易;

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合力不易提高。

特殊配合力:

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
三、杂交效果的预估
四、配合力测定
五、配套杂交
六、杂种的培育
七、随机抽样性能测定
一、亲本种群的选优与提纯

亲本群的类别:品种、品系 选优:

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 尽可能增大。 通过选择和近交,使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的纯合子 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小。 品系繁育和正反反复选择
第三节 配套系与配套杂交

配套系与配套杂交多用于家禽或中小型家
畜的生产

在家禽及猪的育种、制种、用种过程中已
形成了“选育——配合力测定——配套杂
交”三步曲。
一、配套系的概念

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 选出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2系、3系或4 系杂交组合,以期获得最佳生产效果, 这些品系称为配套系。
G.C( A1 ) G.C( A2 ) 2
配合力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有合理的试验设计,突出主要性状,有统一严 格的记录记载,控制实验条件

除品种/品系不同外,其它试验条件要一致
2.设立亲本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饲养条件相 同,试验组与推广地区条件一致。 3.不必要的组合可以不做

测定之前要对杂交效果进行预估,估计不会产生明 显杂种优势的组合取消。
母本父 本 A B A A2 B ×A B A ×B B2 C A ×C B ×C D A ×D B ×D …… …… …… 父本均值
XA XB XC XD ┊ X ..
C
D ┊ 母本均值
C ×A
D ×A ┊
C ×B
D ×B ┊
C2
D ×C ┊
C ×D
D2 ┊
……
…… ┊ ……
X1
X2
X3
X4
1.计算一般配合力(G.C)
2、父本群类型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3、数量要求少,故适应性和种源问题放在次要地位;
三、杂交效果的预估

不同种群杂交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必须通过配合
力测定才能准确判定其杂交效果。

在进行配合力测定前,应该对杂交效果有个大致
的估计,值得测定的才测定。
估计杂交效果的依据
1.种群间差异大者,杂种优势往往较大

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遗传平衡学说
杂种优势的度量
杂种优势值:
H F1 P ;
F1 为杂一代均值,即杂种组平均值;
P 为亲本种群均值,即亲本纯繁组均值
杂种优势率:
F1 P H (%) 100 P

目的:为便于各性状间比较,将杂种优势转化 为相对值
杂种优势产生的关键
1、是否对亲本群体选育提纯; 2、亲本群基因频率的差异大小; 3、亲本是否含优质高产基因; 4、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是否明显
H dy
2
二、杂种优势利用

指利用杂种优势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
益的过程。也把杂种优势利用称为经济
杂交。

杂种优势利用的含义比经济杂交广泛:

不仅是杂交方法问题,还包括杂交亲本的选
择提纯和杂交组合的筛选。
三、配合力
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
也即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
种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