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柱层析分离芦丁与槲皮素

柱层析分离芦丁与槲皮素


三.实验操作步骤
• (一)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聚酰胺5g 加水50ml 5g, 50ml, 1. 装柱 聚酰胺5g,加水50ml,搅 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匀,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1cm高度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 2. 加样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在水浴上除尽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 溶解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50%的乙醇冲洗 3. 洗脱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 1cm后 再用90% 90%的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后,再用90%的 乙醇冲洗。 乙醇冲洗。
二、实验原理
• 2).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脂溶性溶剂所占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 比例>50% >50%) 丁酮: 60: 比例>50%)时,如:苯:丁酮:甲醇 = 60: 20: 洗脱先后顺序: 20:20; 洗脱先后顺序: •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三.实验操作步骤
• 4. 收集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 5. 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TLC检测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苯=8:1: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 • 2.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展开缸中展开剂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 的高度4mm左右。 4mm左右 的高度4mm左右。 • 3.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1.5cm;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 1.5cm; 1.0~ • 4.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试样2、芦丁、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 试样2 芦丁、 槲皮素) 点样一般为圆点, 槲皮素),点样一般为圆点,点样直径一般不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四.体会与讨论
• 1. 画出聚酰胺薄膜层析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分析图
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 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TLC
一 、实验目的
• 掌握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的方法。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槲皮素与芦丁的结构
OH HO O OH
OGlc OH O
Rha
芦丁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5. 将点好样品的聚酰胺薄膜放入展开缸中 无展开剂的一侧预饱和15min 15min。 无展开剂的一侧预饱和15min。 • 6. 倾斜展开缸,使展开剂到入展开缸的另 倾斜展开缸, 一个槽中, 一个槽中,聚酰胺薄膜浸入展开剂的深度 为距圆点5 mm为宜 一般展距为8 cm,取出 为宜, 为距圆点5 mm为宜,一般展距为8 cm,取出 薄层板,晾干。 薄层板,晾干。 • 7. 喷1%的AlCl3显色。 显色。 • 8. 实验结果见图1。 实验结果见图1
二、实验原理
• 二).黄酮苷元之间的比较: ).黄酮苷元之间的比较 黄酮苷元之间的比较: • 用氢键吸附的原理来解释。 用氢键吸附的原理来解释。
二、实验原理
• 本实验利用聚酰胺在乙醇-水系统中, 本实验利用聚酰胺在乙醇-水系统中,洗 脱原理与RP 18的洗脱原理类似 因此, RP- 的洗脱原理类似, 脱原理与RP-18的洗脱原理类似,因此,芦 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 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槲皮素后从 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 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
二、实验原理
• 根据聚酰胺的“双重功能”来进行分离。 根据聚酰胺的“双重功能”来进行分离。 • 一).比较黄酮苷 ).比较黄酮苷 • 1. 展开剂的极性较大(水溶性溶剂所占比 展开剂的极性较大( >50%) 含水醇或水:甲醇: 例>50%)时,如:含水醇或水:甲醇:丁 乙酰丙酮=65 15:15: =65: 酮:乙酰丙酮=65:15:15:5; 洗脱先后 顺序: 顺序: •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 • 理论: 用反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理论: 用反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