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亲水景观舒适度C55 河岸硬化状况C53 河岸植被状况C54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水质污染状况 底泥污染状况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河岸缓冲带宽度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I级
II级
III级
0.1
0.2
0.4
0.1
0.2
0.4
4.5
3.5
2.5
4.5
3.5
2.5
0.8
0.6
的治理目标。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苏州河源于江苏太湖,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苏州河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的主要 原因: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截流系统溢流﹑不利水动力条件 ﹑船舶污染及市政雨污水泵站的排放等。
苏州河污染治理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3-1995):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投入进行。 第二阶段(1995-1996): 提出“截流﹑清底﹑引清﹑裁湾﹑立法”10字方针。 第三阶段(1996-2010):又提出苏州河治理的方针:“一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
参照点位的识别:河道基本维持自然状态;上游基本无任何农 作物与村庄;无林木采伐;样点周围认为干扰较少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孟伟 张媛 渠晓东等编著
河流生境要素调查技术 河岸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技术 河流水质及沉积物调查技术 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调查技术 河流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技术
(5)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化C15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2. 河流水环境状况B2
(1)水质污染状况C21
采用水质平均污染指数(WQI)来表征河流水质污染状况、
C
P ij
ij
S
ij
WQI
1 m
m1n n j 1 i1
Pij
式中Pij为i指标的单向污染指数;Cij为i指标在采样点j的实测值;Sij为i指标的
河流水环境修复
河流修复是指将受污染的河流恢复至原来没有受污染的状态, 或者恢复到某种合适的状态,在实际修复过程中,指适当修复, 即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又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第一阶段:单一水质恢复 第二阶段: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小型溪流 第三阶段:单个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生态恢复 第四阶段: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及流域尺度整体修复
➢ 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当好河流代言人,维护珠江健康 生命,建设绿色珠江”的治水工作思路。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案例:温榆河生态健康评价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等级划分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确定 评价权重的确定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不存在明显的河床侵蚀 或淤积,河床稳定
无明显侵蚀
河流形态多样,栖息地 面积大,数量多
河床有一定的侵蚀或淤 积,河床较稳定
轻微侵蚀
河流形态多样,有 栖息地,但面积不 大,数量也不多
中等程度的退化或 淤积,河床较不稳 定
中度侵蚀
流速缓慢,各断 面流速无变化
较明显,且影响 较大
珍惜鱼类很少部 分存在
渠化严重、两岸 筑有堤坝、但河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国内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 ”,出台了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包括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 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8个指标;
➢ 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提防不决 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提高”作为黄河保 护的终极目标;
种类很丰富,珍稀鱼类 存活状况基本不受影响
存在少量拓宽、挖深河 道等现象,无明显渠化
不同断面流速流态 变化一般
较明显,但影响不 大
珍惜鱼类个别种类 受协
存在部分渠化、两 岸筑有堤坝
保存自然弯曲状态、未 保持自然弯曲状态,有 截弯取直后已经进
经截弯取直
少部分经截弯取直
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河流形态多样,栖息地 面积很大,数量很多
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化C15
河流健康 综合指数
RHI
河流环境状况B2 河流生物状况B3
河流形态结构B4 河岸带状况B5
水质污染状况C21 底泥污染状况C22
浮游植物C31 浮游动物C32 底栖动物C33 鱼类资源C34 河道改造程度C41 河道弯曲程度C42 河道形态多样性C43 河床稳定性C44 河岸稳定性C51 河岸缓冲带宽度C52
➢ 生物学指标:大型无脊椎动物、鱼类、植物 ➢ 综合指标:综合考虑物理/ 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人类利
用价值的指标
利用生物群落构建的多参数评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孟伟 张媛 渠晓东等编著
河流生境要素调查技术 河岸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技术 河流水质及沉积物调查技术 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调查技术 河流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技术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评价方法——多指标指数法
➢ IBI指数(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IBI 是一种多指标指数,其 特点是将测试点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数量及生物 量等与参照点对比, 得出相应的IBI值, 从而得到河流的健康 情况。(美国)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19世纪上叶,伦敦人口增长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 感潮河段。 1850年,法律规定所有废水﹑废物都必需流入地下排水道,进一步导致河 流水质状况更加恶化
➢ 第一个阶段治理(1858-1891):主要侧重于污水截污和化学处理,将污水截 流输送至下游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初步处理;
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施苏州河水质变清。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早期管理仅考虑由污染引起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化,制定了水环 境质量标准,进行水水体质量评价。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体分成I-V类。
仅凭水质指标进行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弊端: ➢污染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得人们难以监测全部污染物; ➢不能很好反映出流域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床未经渠化
大部分经过截弯 取直,河道仅有
少部分弯曲
河流形态单一, 只有少量栖息地
水体基惜鱼类基本 灭绝
渠化严重,河 道内生境极大
改变
经过截弯取直, 河道笔直
河流形态单一, 没有栖息地
河床稳定性较差 侵蚀严重
河床严重退化 或淤积,极不 稳定
常用崩岸
河岸硬化状况
➢ 第二阶段治理(1900-至今):主要侧重于污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采 用活性污泥法和河流曝气等措施。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莱茵河近1/2在德国境内,高速发展的工业导致大量工业污染物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急剧 恶化。莱茵河治理,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把鲑鱼回到莱茵河作为治理效果的标志。 鲑鱼-2000计划
0.3
70
60
40
IV级
V级
0.75
1
0.75
1
1.5
1
1.5
1
0.1
0
30
20
第五章 河第四流I章级水环河境流修修II复级复技术及III案级 例分析IV级
月平均径流量的变化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V级
变化很大
水温的季节变化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变化很大
汛期和非汛期水位变 化 流速、流态状况
评价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n为监测
指标数目;m为研究河道监测断面(点位)数目。
温榆河参与评价的项目为BOD5、COD、NH3-N,TN,TP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2)底泥污染状况C22
I 1 m 1 n Ci
沿岸取水引起径流变 化 鱼类资源 河道改造程度
河道弯曲程度
河流形态多样性
河床稳定性
河岸稳定性
变化小
变化不大
变化较大
变化大
变化很大
流速流态变化很大,有 较多的流速缓急不同的
区域
不明显,无影响
种类很丰富,珍稀鱼类 存活状况几乎不受影响
无渠化和淤积,河流保 持自然状态
不同断面流速流态变化 加大
不明显,有影响,影响 不大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污染
由于大量污染物(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排入,及流域生态环 境的破坏及水利工程,使得河流水质变差,水体自净能力和河 流生态系统恢复力降低。
➢ 第一代水污染:黑臭、缺氧 ➢ 第二代水污染:有毒化学品、重金属 ➢ 第三代水污染:富营养化;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 参照系法:将未受干扰的对照点的状态当做健康的标准。
将河流生态健康标准划分为:I级、II级、III级(临界状态)、 IV级、V级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月平均例径流分量的变析化C11
水温的季节变化C12
评价指标确定
河流水文状况B1
汛期和非汛期的水位变化C13
流速、流态状况C14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