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3)《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
(4)《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GB 18445-2012)。
(5)本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及附件和施工现场环境、自然条件等。
(6)四川省、成都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
(7)其余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
1.2 编制说明防水施工是保证地铁工程质量的关键,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为保证本站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据设计图纸,采取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原则,重点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薄弱环节的防水。
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段***为成都地铁6号线**终点站,车站位于中柏大道与规划路交叉路口,车站沿中柏大道南北向布置。
中柏大道道路红线宽约40m;东西向规划路道路红线宽度16m。
车站周边为规划用地。
***中心里程YCK49+468.306,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右CK49+197.706,终点里程为右CK49+642.406,车站为21.1米岛式车站,车站长度444.7米,总建筑面积22399m2。
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观东路站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200@2200mm钻孔灌注桩+三道φ609×16mm钢支撑,基坑竖向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水平间距6m,第二、三道支撑水平间距3m。
车站两端设置盾构井,小里程端(北端)为双线盾构始发井,大里程端(南端)为远期预留双线盾构接收井。
图2-1 ****平面示意图明挖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人行通道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非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风道、风井等附属的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得滴漏,其他部位不得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应大于0.2㎡。
2.2 防水设计要求(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本站主体和附属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为C35,防水混凝土底板、顶板和地下一、二层侧墙抗渗等级达到P8。
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以理论计算达到100年;混凝土60天干燥收缩率不大于0.0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允许开展宽度迎土面为0.2mm,背土面为0.3mm,并不得出现贯通裂缝。
防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为50mm,背水面为35mm。
(2)高分子防水卷材本站采用防水混凝土和全包柔性防水卷材组成双道防线,防水层铺设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形成封闭的全包防水层。
底板、侧墙均采用预铺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单面粘合,即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分子片材+自粘胶+隔离膜),卷材全厚度1.5mm,辅以混凝土垫层、保护层等。
顶板采用优质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 2.5mm。
施工缝、变形缝连接处、后浇带和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增设防水卷材附加层。
(3)细部构造防水①施工缝施工缝混凝土界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迎水面增设防水层加强层,中部设置5mm厚镀锌钢板止水带,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并配合预埋注浆管加强防水。
施工缝部位遇水膨胀止水条不方便固定部位,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替换。
②变形缝变形缝中部设置带注浆管的橡胶止水带(中心带气孔型),形成一道封闭的防水线;变形缝处顶板外侧加设一道密封胶;分离式围护结构的侧墙外侧加设一道密封胶,密贴式围护结构的侧墙加设一道外贴式止水带;底板下侧加设一道外贴式止水带;变形缝处顶板及侧墙内侧设置不锈钢接水槽,将少量渗水有组织地引入车站侧沟并排入车站废水泵房。
③穿墙管穿墙管可根据变形量大小,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和套管式防水法,套管(或主管)均设置止水环。
④后浇带后浇带设置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设置直缝或台阶缝,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缝间防水按施工缝处理。
图2-1 车站结构横剖面防水构造图3、施工部署3.1 项目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防水工作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抓此项工作,下设一名专职质检工程师及数名专业技术人员,抽调有多年地铁防水施工经验的技术工人组建防水班。
由总工程师及质检工程师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防水工作人员在各项防水施工面前人人做到心中有数,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2 技术准备编制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考核,持证上岗。
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有关操作规程、规范及工艺要求学习,做到“心领神会”。
3.3 劳动力准备按照施工任务的划分及施工工作量的安排,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并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调整。
本工程劳动力配置如下:表3-1 劳动力配置3.4 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水材料供应商,进行进场前抽样质检,组织材料进场及进场检验,检验合格后的材料方可使用。
(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水卷材应附有出厂质保书,并注明生产日期、批号、规格、名称。
(2)按照规范进行取样及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5 机具准备表3-2 防水施工主要施工机具一览表4、施工进度计划车站防水施工分为底板、侧墙和顶板3个阶段,其中防水施工段根据主体结构施工分段划分为10个施工区段,项目部将根据业主的工期节点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在节点工期前完成防水施工。
表4-1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计划节点工期5、施工工艺流程5.1 施工总体工艺流程图5-1 防水施工总工艺流程5.2 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基面→涂刷基层处理剂→细部防水加强→定位、弹线、试铺→铺贴卷材→辊压、排气→搭接缝粘接→质量验收→保护层施工。
5.3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找平压光→阴阳角倒角→涂刷涂膜加强层→粘贴聚酯布增强层→涂膜防水层施工→质量验收→保护层施工。
6、施工方法车站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作为一个防水施工的整体,底板、侧墙及顶板防水层形成全外包防水层。
6.1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结构防水砼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水化热水泥,并在防水砼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和高性能减水剂,控制水胶比、塌落度及砼入模温度,降低温差收缩和干燥收缩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砼抗裂、防渗的要求,增强防水砼的自防水能力。
提高防水砼的防水抗裂性能采取如下措施:(1)使用生产质量比较稳定的转窑水泥,含碱量(Na20)不超过0.6%,不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
对各种粗细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与计量控制,采用洁净饮用水拌制砼。
砂石除符合现行的《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和《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的规定外,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且所含泥不得呈块状或包褒在石子外面,吸水率不大于1.5%。
(2)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UEA及粉煤灰“双掺”技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3)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反复比选,确定用于不同浇注方法不同施工环境的最佳配比。
砼灌注控制自由倾落高度,当自由高度>2m时,使用溜槽或串筒,并在溜槽或串筒前设一段水平溜槽,防止砼发生离析。
采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为10~30S,以砼开始泛浆、不冒气泡及砼面不再下沉为准。
(4)对商品砼的计量、拌和、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每罐砼现场测试合格后方能使用,严禁在现场加水,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
(5)现浇砼垂直施工缝加设端头模板,结合永久性砼模板与快易收口网一起使用。
(6)结构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最小处。
(7)采取措施使防水砼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接触模板。
固定模板不设穿过砼结构件的对拉螺栓。
6.2 底板、侧墙防水施工方法(1)基面处理铺设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前必须对基面进行处理,底板垫层采用自找平处理,侧墙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表面清理干净、干燥,表面的平整度满足D/L≤1/20 (D: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并要求凸凹起伏部位应圆滑平顺)。
对基层表面突出的砼、钢筋等尖锐物体须采用剔凿和切割后,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处理。
凹坑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填平。
基面洁净、平整、坚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所有阴阳角部位均采用1:2.5水泥砂浆倒角,阴角做成5cm×5cm的钝角,阳角做成20mm×20mm的钝角。
(2)涂刷基层处理剂基面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后,在干燥的基层上涂刷冷底子油,涂刷厚度均匀,不漏底、不堆积,按一个方向一次涂好,干燥6h左右(根据气温而定,以不粘脚为好)。
(3)定位、弹线、试铺在底涂上按实际搭接面积弹出粘贴控制线,严格按粘贴控制线试铺及实际粘铺卷材,要求长、短边的搭接缝宽度均不小于100mm。
根据现场特点,确定弹线密度,以便确保卷材粘贴顺直,不会因累计误差而出现粘贴歪斜的现象。
卷材先试铺就位,按需要形状正确裁剪后,开始实际粘铺。
(4)节点加强层在处理完毕的底板和侧墙阴阳角部位铺设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宽度50cm。
图6-1 底板倒角处防水处理(5)铺贴卷材底板直接空铺卷材,保证搭接缝宽度要求不小于100mm,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除掉卷材的隔离膜,并立即浇筑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卷材铺设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密贴的隔离膜在混凝土浇筑前撕掉,自粘防水卷材的自粘面面向混凝土结构。
侧墙采用预铺卷材,用射钉加钢垫片将100mm×100mm自粘卷材按500mm间距将卷材固定于基层上,粘结面朝外。
固定点距卷材边缘20mm处,钉距不大于50mm,钉长不小于30mm,且配合垫片将防水层牢固地固定在基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20mm,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脱落。
相邻两幅卷材的有效搭接宽度为100mm(不包括钉孔),将钉孔部位覆盖住,要求上幅压下幅进行搭接,搭接时搭接缝范围内的隔离膜必须撕掉。
侧墙钢筋绑扎及焊接过程中在钢筋和防水卷材之间临时放置石棉保护板,避免防水层受到破坏,侧墙砼施工时再将石棉板及时取出。
防水层铺设好后,及时浇注侧墙砼,浇注侧墙防水砼时,振动棒不得接触防水层。
(6)验收在一个防水卷材施工段施工完毕后,及时报请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收不合格,立即对不合格部位进行修补,达到要求且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底板防水保护层在验收合格后,在上方施作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为保护层。
6.3 顶板防水施工方法(1)基面处理施工顶板防水前必须对基面进行处理,确保基面无积水,无蜂窝、气孔、鼓包等情况,对坑洼部位可采用1:2.5砂浆进行找平压光,涂刷一道冷底子油或隔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