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分离工程 第4章 气体吸收和解吸
分离工程 第4章 气体吸收和解吸
10
⑴按组分的相对溶解度的大小 ②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中具有显著溶解度的组分 不止一个, 吸收目的产物的同时也吸收了 其他组分。 如用油吸收法分离石油裂解气,除氩以 外,其它组分都程度不同的从气相溶到 吸收剂中。
11
⑵吸收过程有无化学反应
①物理吸收
所溶组分与吸收剂不起化学反应
②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
• 分离后易溶组分单独作为一种气体产品 送出,而吸收剂则再送回吸收塔内循环 使用。
27
欲分离氨气+空气的混 合物,可选择水做溶剂, 因为氨水在水中的溶解度 最大,而空气几乎不溶于 水。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密闭容器能否用作 工业吸收设备?
氨气(浓度低)+空气
密闭容器
水(溶剂)
氨气(浓度高)+空气(惰性气体)
• 重组分(易溶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 上被吸收 • 关键组分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25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一、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二、吸收-解吸法 三、吸收蒸出塔
26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 吸收剂与被吸收的易溶组分一起从吸收 塔底排出后,一般要把吸收剂与易溶组 分分离开,即解吸过程,解吸过程一般 可采用的方法有:加热升温;减压闪蒸; 精馏解吸。
3
二、工业生产中的吸收过程
1
2
3
4
净化或 精制气 体
分离 气体 混合物
将最终气
态产品制
成溶液或 中间产品
废气 治理
4
•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 方法。 • 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的硫 化氢;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中原料气的 脱硫、脱卤化物;合成甲烷工业中的脱硫、脱
33
吸收-解吸法
34
吸收-解吸法
35
三、吸收蒸出塔
• 当吸收尾气中某些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 度,为保证关键组分的纯度采用吸收蒸出塔,即 将吸收塔与精馏塔的提馏段组合在一起,原料气 从塔中部进入,进料口上面为吸收段,下部为蒸 出段,当吸收液(含有关键组分和其它组分的溶 质)与塔釜再沸器蒸发上来的温度较高的蒸汽相 接触,使其它组分从吸收液中蒸出,塔釜的吸收 液部分从再沸器中加热蒸发以提供蒸出段必须的 热量,大部分则进入蒸出塔内部使易溶组分与吸 收剂分离开,吸收剂经冷却后再送入吸收塔循环 使用。 • 一般只适用关键组分为重组分的场合。
v N 1 l0 v1 l N v N 1 l0 v1 v N AN
v N 1 l0 v1 vN AN
45
对n级i组分作物料衡算:
vn ln vn1 ln1
vn An vn vn1 An1vn1
vn1 An1vn1 vn An 1
可以 , 但吸收效果不好 , 原因在于气、液两相 接触情况不好
(溶质,被吸收组分)
28
一、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单塔单纯吸收流程图
多塔串联单纯吸收流程图
29
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30
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31
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32
二、吸收-解吸法
• 该法用于气体混合物通过吸收方法将其分离 为惰性气体和易溶气体两部分的情况。 • 解吸的常用方法是使溶液升温,以减小气体 溶质的溶解度,所以在解吸塔底部没有加热 器,可用直接蒸汽和再沸器的形式,通过加 热器提供热量使易溶组分蒸出并从解吸塔顶 排出,解吸塔底的吸收剂经冷却再送往吸收 塔循环使用。 • 解吸塔也可采用精馏塔,可起到提高蒸出溶 质的纯度和回收吸收剂的作用。
21
⑶传质形式不同 • 吸收是单向传质,精馏是双向传质 • 在精馏操作中,汽液两相接触,汽相中的 较重组分向液相中传质(冷凝),液相中 的较轻组分向汽相中传质(汽化),所以 传质过程是在两相中交替进行 • 当轻、重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相近时,塔 内可以近似看作恒摩尔流
22
⑷温度范围、变化不同
• 汽相:组分沸点差大,有些组分接近于临界 点——非理想气体 • 液相:吸收剂量大——稀溶液 • 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汽化潜热与冷凝潜热相 互利用,在整个塔内的温度变化范围不是很 大,而且从塔顶向下,温度逐渐升高。 • 每个级上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可用泡露点方程定出 • 吸收要采用热量衡算来确定温度的分布
15
⑸按汽液两相接触方式和采用的设备形式 ①喷淋吸收 • 填料塔或空塔:气、液两相都连续 • 淋降板塔:气相连续,液相分散 ②鼓泡吸收 • 鼓泡塔或泡罩塔:液相保持为连续相, 气相分离为小气泡通过液层
16
⑸按汽液两相接触方式和采用的设备形式 ③降膜吸收 • 降膜式吸收器,使气、液两相均连续, 用于吸收热效应大的情况。 吸收剂顺着管壁形成一层液膜,由于重 力作用而往下流动,原料气以一定的流 率逆流向上,两相在管壁中进行传质过 程,产生的吸收热通过管壁传给冷凝剂, 不断被冷凝剂带走。
17
• 每一具体的吸收过程以采用哪一种分类方 法为宜,完全视何种分类方法能较准确的 反映出该具体过程的特点来衡量
• 如采用油吸收法分离石油气,在进行吸收 计算时,应突出说明它是多组分吸收,在 计算进行过程中,应考虑到它是一个非等 温吸收,在比较采用何种设备时,应考虑 到使用鼓泡吸收还是喷淋吸收或其它等。
如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 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 化学反应能大大提高单位体积液体所能 吸收的气体量并加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 吸再生较难。 12
②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
1)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汽液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连串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反应
v2 A0 v0 v2 l0 n 1 v1 A1 1 A1 1
46
v2 l0 v3 A1 v3 A1v1 A1 1 n 2 v2 A2 1 A2 1
( A1 1)v3 A1l 0 v4 A2 v4 A2 v2 A1 A2 A2 1 n 3 v3 A3 1 A3 1
吸收: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
与液相组成xi 成平衡的气相 中i的分压和 摩尔分数
pi
* pi
yi y
* i
解吸:溶质由液相转入气相
pi
* pi
yi y
* i
40
2、吸收过程的限度
• 塔釜: yi , N 1
Ki
xi , N
确定了吸收液中组分的最大浓度 塔顶:
yi,1 Ki xi,0
规定了设计回收塔的分离要求 或尾气中i组分的最小浓度
41
3、吸收过程的平衡级 • 离开n板的气体混合物与离开n板的吸收 液达到相平衡,即 y i K i xi 4、计算内容 可调设计变量为1 操作型计算:指定为理论级数 设计型计算:指定为关键组分的吸收率 已知: V N 1 , y N 1 , TN 1 , x0 , T0 , p 和关键组分的分离要求 求:V1 , y1 , LN , x N , L0 , N 详细计算还应包括 Tn , Ln ,Vn
6
• ③将最终气态产品制成溶液或中间产品
• 将气体中需用的组分以指定的溶剂吸收出来,成
为液态的产品或半成品。 • 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 • 在甲醇蒸汽氧化后用水吸收甲醛蒸汽制甲醛溶液; • 用水吸收丙烯腈作为中间产物等。
7
• ④废气治理
• 很多工业废气中含SO2、NOx(主要是NO及
NO2),汞蒸汽等有害成分,虽然浓度一般很低,
36
吸收蒸出塔
只适用关键组分为重组分的场合
37
吸收蒸出塔
38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一、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二、吸收因子(吸收因素) 三、吸收因子法的基本方程 四、平均吸收因子法 五、平均有效吸收因子法
39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 一、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 1、吸收、解吸作用发生的条件
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甚大,而必须进行治理, 这类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已愈来愈受重视。 • 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溶剂进行吸收,是废气处理中 应用较广的方法。
8
二氧化碳的吸收过程
9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
⑴按组分的相对溶解度的大小 ①单组分吸收 只有一个组分在吸收剂中具有显著的溶 解度,其它组分的溶解度均小到可以忽 略不计。 如制氢工业中,将空气进行深冷分离前, 用碱液脱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以净化空气, 这时CO2仅在碱液中具有显著的溶解度, 而空气中的氮、氧、氩等气体的溶解度 均可忽略。
CO2;二氯乙烷生产过程中用水去除氯化氢等。
5
• ②分离气体混合物
• 用以得到目的产物或回收其中一些组分
• 如石油裂解气的油吸收,将C2以上的组分与甲烷、
氢分开;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将天然气部
分氧化所得裂解气中的乙炔分离出来;焦炉气的
油吸收以回收苯;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 中,用吸收法分离反应气体中的环氧乙烷等。
23
⑸物料的预分布不同
• 精馏可按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进行 物料的预分布 • 吸收每端既有进料,又有出料
• 需在确定满足关键组分分离要求所需 的理论板数的同时,做出物料预分布
24
⑹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吸收有一个关键 组分 ⑺组分分布不同
• 精馏过程,关键组分的浓度分布有极大值,非 关键组分在进料级上下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 • 吸收过程,轻组分(即难溶组分)一般只在靠 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
第4章 气体吸收和解吸
4.1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4.3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4.4 化学吸收
1
§4.1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