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演讲的语言艺术

领导演讲的语言艺术

领导演讲的语言艺术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来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领导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向听众发表讲话。

所以,演讲作为一门激发人们心灵之火的艺术,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艺术,对于领导者提高整体素质,做好领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

从实践中看,演讲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多重特点。

演讲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门艺术,演讲虽然也是以讲为主,但是这种讲还要体现演____。

它不仅要把事和理讲清楚,让人听明白,而且还要通过在现场上的直观性言态表达把事物和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发力,又有声态并作的审美感染力。

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的身份各不相同,演讲的目的多种多样,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演讲的方式各有特点,演讲的场地千差万别,演讲的听众形形色色,致使演讲话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演讲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即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

这三者缺一不
可,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不成演讲活动。

与此相比,领导者的报告、发言、讲话等活动虽然也具备这三个条件,但还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

演讲与报告、发言、讲话等实践活动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演讲不但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以演为辅的带艺术性的活动。

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

有声语言(讲)是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

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

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

而态势语言(演),就是演讲者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的表演活动。

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

它配合着流动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

它主要影响听众的视觉器官,在听众心里引起美感,得到启示,产生效应。

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

而主体形象则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气质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

演讲者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

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

当然,决不同于舞台艺术
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

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并具有时代感。

同时注意举止神态的潇洒、雍雅、大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达,有利于演讲的成功。

实践中,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 (包括主体形象),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感人、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____,只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犹如在聋哑人面前看手势语一样令人难以理解。

所以,只有既讲且演____,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才是演讲的本质属性,也是演讲区别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领导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出众的领导口才。

语言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一个语言艺术造诣较深的领导者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如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

那么,作为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演说讲话具有有艺术性呢?
明确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1)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语言是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新优美。

为此,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语音,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感。

(2)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领导干部的演讲是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需要听众立即能理解。

这就是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差距。

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要讲究以下特点。

一是要精炼概括。

二是要句式短小。

领导干部的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三是要通俗易懂。

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四是要克服弊端。

A)口辞呆痴
领导干部在演讲时更不能念单词,要念句子。

B) 生造词语
领导干部在演讲中不要使用生造的晦涩难懂的词语,还要注意简称的科学性,防止产生歧义。

C) 口头禅语
领导干部在演讲中,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哽咽,不能带口头禅语。

如啊这个哦的一大串。

即令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

D) 方言浓重
领导干部在演讲时要尽量说普通话,不能纯说方言,至少是带方言的普通话。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讲话,别人说他是:说方言能听懂一半,说普通话一句也听不懂。

E) 时髦新词
领导干部在在演讲中不能大量使用帅呆、酷、没商量、OK、PK、粉丝、拜拜等时髦新词,那样就会有损政府、领导干部的形象,影响领导干部演讲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3)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徐慢急缓等的不同变化,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

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4)情感丰富展示自我
英国着名的宣传理论家弗雷尔说:如果某一信息中缺乏影响人情感的成分,那么,这种信息只能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也说:语言对于人们,不只是表现他们的思想才有用,一样地为了表现他们的情感那也是有用的。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曼结合竞选演说进行实验研究,比较情感与理智在选举时对选民们行为态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情感的号召力比理性的号召力大。

1986年,菲律宾科阿基诺在大选中战胜了马科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她的竞选演说充满情感,极富感染力,牢牢抓住了听众们的心。

她说:选民们你们可怜可怜我们的国家吧!可怜可怜我们前途暗淡的孩子们吧!让我们结束他们的苦难,我呼吁你们,帮助我推翻马科斯政权。

情感除了通过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语音来表达。

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徐疾都能使人感受到情感的冲击。

丹纳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表达出来,而表达得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

据说意大利有一位着名演员,当他在台上用悲切沉痛的语气朗诵阿拉伯数字12345678时,坐在台下的观众居然听得潸然泪下。

领导干部演讲应该注意通过声音的高昂,呼吸的急促,音调的低沉,节奏的缓慢,甚至调动喉音来造就气氛或慷慨激昂、激情振奋,或是悲痛深沉、压抑窒息等等,充分体现其演讲情感。

(5)鼓动激励凝聚听众
语言的激励性是指在演讲中对下属所产生的一股内在的激发进取的动力。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通常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心理过程。

具有激励力量是领导干部演讲语言的魅力所在。

刘伯承在挺进大西南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击,他喊了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一句话极大的鼓舞了战士。

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顽强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对跟他一起搞革命的战友们都有言辞鼓励。

如:朱德:人民的光荣。

邓小平:人才难得。

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能横戈跃马,唯我彭大将军。

丁玲:昨日文***,今日武将军。

我们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同志,对部下多给予一些鼓励的言辞,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

(6)因人而异把握环境
领导面对的是下属和民众,而这些下属和民众是又千差万别的。

有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社会性的差异;也有知识水平、年龄结构、从事职业、自我修养等个体性不同。

因此,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演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总统里根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仅用了16个英文单词,译成中文就是:我宣布,进入现代化时代的第二十三
届奥运会,在洛杉矶正式开幕了! 面对急于要观看奥运会盛况的观众,这一精辟简洁的语言,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清代末年北京的一个裁缝给当官的做衣服从来不量身材,尺寸,只问当官多少年。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

他说:初始做官者,其衣前长后短;数年做官者,前后一致;多年做官者,前短后长。

裁缝做衣服善于分析问题,因人而异,可见其独到之处。

领导演讲的语言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