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2)次
读《如何设计教学细节》有感
洪榆乔
初看这本书的标题时,我本以为是本工具性十足的教育类书籍,但当读完第一章后,作者有趣的措辞和严谨的思路深深地吸引了我。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巧提问”和“预测活动”。
在“巧提问中”,作者提到每节课一开始他会让一个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三到五分钟的总结。
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做一次这样的练习。
当然同样类型的提问,也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在课前完成的阅读或作业的情况。
在正式进入当天的课程内容之前,请学生总结一下前一晚完成的阅读或作业的要点。
课前的提问我们常在做,但是对于前一晚的阅读或作业的提问甚少,这点很有借鉴意义。
并且,在课堂提问中,回答的总归是个别学生,总担心其余学生是否在脑内思考问题。
罗杰森在文章中指出,相比口头问答,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来回答问题的好处之一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
如果在课程开始时或下课前确实进行了一提取信息为目的的提问,那么得提醒学生们。
我们不是想让他们找答案也不是想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而是在帮他们进行信息的记忆,只有花时间从大脑中去提取这些信息,而不是去书中找信息,他们才会有所收获。
与直接看笔记中的相关内容,甚至反复看上几遍相比,对学过的内容,思想和技能实施诸如提取练习,这样的活动效果会更好。
这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在上学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没有彻底掌握知识这点,我仅认为是对知识的熟练度或理解程度不过关,但忽略了记忆提提的过程,看完这章后,对于记忆提取的锻炼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书中令我惊喜的第二点是“预测活动”。
作者引了世界杯赌球的事例,让身为读者的我瞬间理解了“预测活动”的含义。
在预测活动中,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度,预测者会积极寻找事实或信息之间的联系这样大脑就为接下来的学习进行了充分准备。
预测活动将我们不熟悉的概念带入我们至少有一点点了解的问题中,这样就重塑了我们大脑中的知识网络。
即便这一问题并不十分明确我们也不知道答案,在猜测的过程中大脑会自觉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联系起来,于是当我们再次听到之前不熟悉的概念的时候,这一网络就会像圣诞彩灯一样亮起来。
即便答案错误也能促进接下来的学习,因为这种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了解
了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预先测验和预先练习能让学生了解教师希望他们掌握哪些内容,于是他们就会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学习。
第二预测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更认真的学习。
如果不希望那些错误的答案给学生留下比正确答案更深刻的印象,就一定要及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预测答案是否正确,做到及时反馈。
一本关于“魔法”的书
——《三分钟激励法》读后感
普陀小学李莲
最好的教学总是含有一个“魔法”元素——或是在教师的角色中,或是在课堂的呈现中,亦或是在学生的冬季中。
没有一点儿“魔法”,教学将变得平凡单调,学生们缺乏灵感,课堂苍白无力,且容易被学生们忘记。
《三分钟激励法——课堂注意力把控艺术》则是一本关于“魔法”的书,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它们是一些简单小活动的集合,可以在课桌上、课桌旁,或者课桌间的走廊间开展,教师们甚至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仅需要利用一些小道具或是偶尔用纸和铅笔即可。
《三分钟激励法》一书中向我们引荐了三分钟激励法教学的小技巧,甚为受用,如:
1.“让活动有趣,而不是惩罚!”“现在是集中注意力时间,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因为游戏是孩子们自由想象的活动,是他们喜欢的活动之一。
2.要有让人惊奇的元素。
保持激励活动的新鲜度,避免反复使用同一个活动,经常从不用的章节选取活动,将它们混合起来使用,比如快速吹好一个气球然后放掉它,当它在教室周围发出喧闹的尖啸声时,所有目光都集中在那儿,这是老师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3.必要的竞争和奖励。
奖品可以是一颗糖果,可以是把贴纸贴在学生手上,可以是一元小礼物……当然重要的不是奖品的大小或质量,而是设置奖励这个想法本身带有激励因素。
三分钟激励法中许多奖品设置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通常被那些在课堂竞逐活动中不太出众的学生赢得了。
《三分钟激励法》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非常适合用在那些异常活跃的孩子身上,特别是那些需要释放多余精力后进行认真的课堂作业或听讲的孩子。
学生们在进行运动或活动中,也在仔细聆听老师的提示语言,所以他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短时
记忆、想象力以及认知能力都得到了运用和锻炼,如通过挥拳头和伸手指来达到特定的数字。
《三分钟激励法》可以是一次头脑风暴,可以完美而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技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努力,快速地迸发出观点。
这样的活动普遍具有竞争性,过程往往是非常紧张激烈的,具有高度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运用想象思维快速思考,并迅速回忆已有信息。
因此,它们往往能有效唤醒学生昏昏欲睡的打闹,打开它们暮气沉沉的想象力,并以一种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分钟激励法》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激励活动,便于我们帮助学生激活思维,重塑注意力,让课堂显得活泼灵动,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很好地解决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专心地坚持完成课堂作业等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抓住契机而教学
——读《三分钟激励法》有感
潘刘芳暑期中有幸拜读了《三分钟激励法》一书,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教育下的课堂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面对低段学生,我常常有很多的苦恼,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时间很短,而且常常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导致整堂课的思想不集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
三分钟激励法,是一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非常有效的方式。
其中在拓展活动中,书中提出的“与邻座讨论60秒”这一概念,我觉得非常适用低段的孩子。
一个激励活动,概括延伸汇报的要点,也就意味着这个活动将持久深入地讨论下去。
对于孩子,这套有效的60秒时间,能让他们整理出很多思绪当中的东西,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可以通过这个让孩子们以“民众意见箱展示”的形式进行分享。
这让我想到了儿歌的创编,在教学中,儿歌的脍炙人口,能让学生颇感兴趣。
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容易理解,但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如此简单,不屑一顾,所以在熟读和了解之后,他们就会对儿歌的课堂充满了倦怠期。
因此此时创编讨论新式的儿歌,这60秒成为最关键的时间。
小组评比,哪个小组能在这短短的60秒时间内创编一首新的儿歌?引发了共鸣。
民众意见箱不正是发挥了其最大的功效吗?
书本带给我最大的惊喜便是有五章内容,都是分类阐述了具体的活动,这些新式、便捷,而且具体的活动,让我对三分钟激励法课堂上的应用有了更深的接触与了解。
课桌活动中“神秘的钥匙”,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平静下来,在躁动的心理变化过程中,让他们用一种深呼吸,试试做法,富有创造力的想象。
一把神秘的钥匙可以用来做什么?我倒觉得这有点颇具心理暗示的用法,闭上双眼深呼吸,听听声音,想象脑海中巨大的非常旧的钥匙会是什么样子?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让孩子们的脑海中呈现出心目当中所想要得到的一把钥匙,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利用这20秒时间去选择一扇门,用那把钥匙打开神奇之旅,再用20秒时间去看、听、闻、尝,留意记住钥匙的样子。
在最后,教师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观察孩子,通常情况下,保持最久的孩子,说明他在这刚刚的过程当中,有了较好的收获体现,精神比较集中。
当孩子们睁开眼后,这又成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写话活动,可以通过刚才的想象,让孩子们用语言去表达,用笔来写一写,不正是在放松之余,又加深了课堂的一个新环节的提升吗?
这是一本有“魔法”的书,在《超越三分钟》章节中,提到了情绪诗,根据特定的格式,写一首表达情绪的诗,这俨然就是一种创作的小体会。
情绪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容易表现,表达的形式,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沮丧、生气,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开心快乐,这在低段的教学当中是最为凸显的。
要求学生用五行诗来创作,会备受喜爱。
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情景,比如说第一行,我们要有个主题,用强烈的名词写出来,就是用一种情绪,第二行用两个词来描述一下这种感情,第三行则是用三个动词来写一些与情绪有关的,你想做什么?或者说你喜欢做什么?第四行则是希望,你想看到的一种事情变化就行,第五行就是总结。
这样的创作,同样可以用分散的形式,小组里面每人轮到一行,最后一行由大家的智慧一起创作短小精悍的事,情绪诗会让我们赢得共鸣。
这两个活动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三分钟激励法,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联系与之相关的一种契机,然后让孩子们在这种契机中,集中注意力,获得短暂休息,同时在玩乐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