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
创建了改造社会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中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关的过程。
一、“教学做合一”的涵义
1.“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法”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为由生活教育的特质所规定,“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这就说明生活里所有的事,只要一经“做”,那么“做”者本人就是在学,而对他人而言,如何使他学会“做”,就是教。
于是有生活就有教育了。
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的师生关系强调了“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那么,谁掌握了“做”谁就是先生。
所以,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这种师生关系,这与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是根本一致的。
3.“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说:“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那么何为做呢?“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其特征是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种“做”是在思想指导下的行动。
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真正的做事在劳力上劳心,是手到心到,“做”实质上
是一种社会实践,“做”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系统的认识规律。
并发展到“行之行”。
在教学实践中。
陶行知始终提醒人们,“教学做合一”不能误解成“教”“学”“做”三者并列,而忘记了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指出一切教学都应集中在“做”。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和学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地以“做”来代替教和学。
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混淆,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启迪
(一)在学校教育中要切实树立和强化“教学做合一”观念
从各级教育官员到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树立并强化“教学做合一”的观念,要善于从各自的角度反思教学做分离所带来的教育弊端。
在教科研活动中自觉研究如何实现“教学做合一”,如何在它的指导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来指导教法的设计、学法的指导、做法的创新。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氛围,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已实行多年,但不可否认,我们目前的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还偏重于教知识,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还不太重视,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在新的改革形势下,教师应不但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具体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此外,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和检验知识。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具体情况
具有适应社会现实和解决各类实际应用问题的本领,是当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新世纪学生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当前学校中的不少学生都比较缺乏这种能力。
如果学生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茫然不知所措。
如果只会求诸于他人,那么这种教育将是十分悲哀的。
如果学生仅有自主解决的意识,却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行的。
而这些现象在我们的国家却并不少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长期教育工作中的薄弱之处,也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陶行知先生一贯注重在“必有事焉”上下工夫,指出要让学生在“做”中产生思想、经验和新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去探究并着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四)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使他们的主体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张扬,需要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繁重,他们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杀了。
为此,我们必须要深刻体会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放手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投入学习和发展。
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创建了实施“教学做合一”要求的“实践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方法。
“教学做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
而且正在变成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使我们的教育能够逐渐克服种种弊端,更加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朱志仁、徐志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施克灿,《中国教育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
2005
4.周纪焕,《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再认识》,《教育论丛》。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