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水别墅大师作品分析名作赏析

流水别墅大师作品分析名作赏析


2015/12/16
Falling water
赖特采用了与惯见的同形重复迥然不同的手 法,给人以不稳定之感,使得深远的出挑更形奇险。
阳台结构是一系列穿插覆盖的托盘,盘边栏板实为阳 台底板的一部,向上弯折以加强刚度。上下盘间支以 粗壮石垛,盘下有大梁,形成整体。看上去好象被悬 崖峭壁牢牢钳住,其实梁下仍有混凝土墩支承。起居 室悬挑部分约占进深三分之一,当时有人对此颇为担 忧。业主曾加以测量,发现确有变移,即头年有些下 沉,次年即回升,时间一久就习惯于这种现象了。
赖特的建筑里里外外都不允许被 分开设计,因此他还设计家具、织品、 玻璃艺术品、灯具、餐具、银器及绘 画。
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 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 但是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 不感兴趣,他对现代大城 市持批判态度,很少设计 像大城市里的摩天楼之类 的建筑,所以他一生中设 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 墅和小住宅。 自1893 年他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 直至去世,其间共设计出 800余座建筑物,其中建 成的约400处。
2015/12/16
Falling water
我的视频. avi
2015/12/16
Falling water
建筑特点——光线
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 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 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 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 的楼梯,东、西、北侧几 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 下较为暗,岩石陈的地板 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 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 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 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 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 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 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 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Falling water
赖特的建筑里里外 外都不允许被分开设计, 因此他还设计家具、织 品、玻璃艺术品、灯具、 餐具、银器及绘画。
粗石堆砌的墙体形成的低矮 的门甚至有一种原始山洞的 感觉。 PS:这些石料均采集于当地
2015/12/16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范
Falling water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范
2015/12/16
Falling water
二层是卧室,阳 台与一层纵横交错。 二层楼板的延伸部 分成为一种格栅, 格栅梁在起居室的 东南角,形成了八 个矩形顶窗,四个 在室外,四个伸入 室内正好在书桌和 书架的上部。这些 格栅还起到结构作 用,使二层楼板与 石壁锚固在一起。
2015/12/16
2015/12/16
建筑特点——材料
建筑特点——自然 Falling water
与自然和环境的完美契 合 流水别墅的空间介于建 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 之间——走道、桥、平 台以及台阶。光线、材 料以及被石头和水都融 合在限定的空间。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似乎 成了建筑的一部分,没 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 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 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 程。
2
Falling water
①崇尚自然的建筑观。赖特的草原式的住 宅反映了人类活动,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 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入同人的生命。这样, 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②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赖特立足于吸收民 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 ③活的有机的建筑。这种“活”的观念能使 建筑师摆脱固有的形式的束缚,注意按照使用者, 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技术条件,材 料特征的不同情况而采用相应的对策,最终取得 自然的结果而并非是任意武断地加强固定僵死的 形式。 ④技术为艺术服务。面对日益发展的新技术, 赖特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对新的机器时代 的热情,他觉得住宅应该有轮船,飞机,汽车的 流线型,因此结构应该表现出连续性和可朔性, 2015/12/16 寻求新时代的空间感。
2015/12/16
Falling water
地理位置: 流水别墅 位于宾夕法尼 亚州匹兹堡郊 区熊溪河畔, 面积约380平米。

委托人:
别墅主人 为匹兹堡百货 公司老板德国 移民考夫曼, 故又称考夫曼 住宅。
2015/12/16
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是房主人卡 夫曼的度假别墅, 1936 年落成 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 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 之中。 流水别墅本身约 380 平 方米,室外平台、阳台也近 300 平方米 , 内外交融 , 沉浸在绿树 玄岩、清泉湍流中。凹凸起伏 的墙垛用当地的片石砌筑 , 与山 岩纹理相通 , 颇饶天趣。杏黄色 的横向混凝土阳台栏板,上下 左右前后错叠,宽窄厚薄长短 不一,形象鲜明突出。
2015/12/16
Falling water
我不知道赖特设计流水别墅是绝境中的挣扎,还是背水一战。当然我多少有 点模模糊糊的印象,他设计流水别墅时年事已高。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多年来 一直听着建筑评论家们用“过去完成时态”讨论自己,这番窘况却让后辈不能想 象,更让人不能想象的是他的创造力在“完成时”、在流水别墅之后又生龙活虎 地跳腾了长达二十年。源自欧洲的现代主义浪潮汹涌而至,恰好把赖特代表的美 国现代建筑这波前浪拍在了沙滩上。一辈子倔强好斗的赖特感受到侮辱和轻慢, 益发铆足了劲儿要做出个绝世佳作来,打赢“国际派自己首倡的比赛”,这激烈 悲愤才导致流水别墅成了他毕生作品里最“欧洲”味儿的一座建筑,也才导致他 倾注了长年积淀,于抽象几何的建筑造型里埋进没完没了的文化隐喻,让观者有 了无限读解的余地。 ——《流水别墅传》2015/12/16Falling water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整个建筑群与四周范
的山脉、峡谷相连, 与周围的环境融为 一体。
2015/12/16
Falling water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建筑以自然和谐 范 相融,相得益彰,
2015/12/16
不显突兀 体现了 莱特的有机建筑 理念
2015/12/16
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使用的材料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 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 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 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 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 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 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 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 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 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 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 其中最精华的地方浓缩地表现在由起 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 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 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 一再流连其间。
Falling water
三层也用作 卧室,南北最 深处不到12 米。整个住宅 的台阶和楼梯 也不只是服务 于交通的功能 构件,而是对 基地特征极好 的表达。
2015/12/16
Falling water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范
垂直墙体和粗砌的 毛石支撑着挑台和混 凝土板,另一面连接 着自然的山体,感觉 好像跟山体融在了一 起
2015/12/16
Falling water
建筑内部流线分析
2015/12/16
Falling water
建筑内部流线分析
2015/12/16
Falling water
建筑内部流线分析
2015/12/16
Falling water
一层主要的一层几 乎是一个完整的大 房间,通过空间处 理而形成相互流通 的各种从属空间, 并且有小梯与下面 的水池联系。层高 只有7英尺一英尺, 低矮的空间与周边 的大玻璃窗将视 线 动态的引向外部景 观。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范
Falling water

以上图片,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 无论是具体的细部还是整体都体 现出一种幽雅清静的感觉。体现 出消费者的追求以及设计师高尚 的情操,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对人文环境的尊重。体现 了设计的主题追求。
2015/12/16
Falling water
解读建筑——流水别墅
Masterpiece Analysis Falling water
Falling water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 Frank Lloyd Wright , 18671959) 他出生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 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富浪漫气质的建 筑师之一,他和格罗皮乌斯、密斯、 柯布西耶一起被后人称为“现代建 筑四大师”。
2015/12/16
与 自 然 结 合 的 典 范
Falling water
赖特对于国际形 式主义空谈机能 主义的态度,浓 缩地表现在由起 居室通到下方溪 流的楼梯。这个 著名的楼梯,关 联着建筑与大地, 是内、外部空间 不可缺少的媒介, 且总会使人们禁 不住地一再流连 其间。
2015/12/16
流水别墅地面都是用乱石板铺置于红杉木地 板之上,有空气层同钢筋混凝土楼板分开,以利保温 和隔声。起居室层高不到2.5米,入口门厅最低处仅 1.95米,天花中心的方形吸顶槽灯尺度却十分夸张。 壁炉前保留一露头巨石,处身其间,感受到洞天山堂 的气氛。推开室内船舱似的玻璃活动罩,经悬挂楼梯 拾级而下,循声问源,可临瀑布。
赖特有机建筑六项原则
把住宅及其他地段结合起来
设 计 理 念
以空间作为建筑的本体 强调所用材料的表现特性 平面的逻辑性 可塑性和连贯性 语法或称组成整体时所有元素的 一致性
Falling water
建筑名称: 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建成时间: 1936年 建筑地点: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USA 建筑简介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 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 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 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 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 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溪水由平台下流出, 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 整个建筑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