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八级下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八级下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八级(下)周铭孙第三首《C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K330.)莫扎特曲C大调也是一个非常明朗、明快、活泼的调性。

这首C大调的奏鸣曲中不仅表现了明朗和活泼,还有一些典雅和秀丽。

主题是十分欢快的,是小快板。

前4小节左手的八分音符可以都处理为断奏。

右手第1小节第一拍的节奏需要注意,e音占了四分之三,后面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只占四分之一拍,弹的时候,e音的时值要弹够,再把两个三十二分音符很快地、轻轻地弹过去。

第2小节的倚音弹法是把4指弹的小音符f和1指的c音一起弹下去,之后在保持c音的基础上3指再弹e音。

后面第10、54、97小节的倚音也是类似的弹法。

第4小节右手的颤音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就是保持住c音,装饰音的第一个音和c音同时弹一去。

装饰音可以弹奏成回音,也可以弹奏成上波音。

在第5小节以后,左手变为连奏了。

右手相同的节奏到第7小节是连续的小连线,每一组小连线的第二个音手腕要柔软地带起来,不能把小连线的最后一个音弹得太重。

第9小节主部主题再次出现,这次左手的伴奏变为了分解琶音和分解八度,力度层次上也比第一次更响、更神气了。

也可以在拍点上踩一点踏板加强一点节奏重音,但千万不踩长致使声音重叠起来。

第十六小节是用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写成的一个连接部分。

手指要很主动,弹出non legato轻巧、晶莹的声音。

两遍一样的经过句也处理得有一些变化,第二遍亦可以比第一遍更轻一些。

第21小节开始,是一个插入句,性质是十分优美典雅的。

其中,第21小节右手的装饰音可以和左手的第六个音同时来弹,不能弹得太使劲,要轻松一点,可以感觉是旋律中的一个部分,而不单纯是装饰的作用。

第25小节之后的句子是前面四个小节的发展,尤其是到第26小节从连线变成了跳音,显得情绪变得活泼了。

从第39小节开始,右手有连续的6次装饰音,在每一次的颤音上下方有小音符表示了具体应该弹奏的变化音。

要指出的是,第40小节a音的颤音记号下方应该有一个升记号,表示弹奏的音符是a—b---a---升g---a---b。

相同的还有第44小节的a音、第73小节的升g音、第142小节的a音、第143小节的d音,装饰音的下方音都要加升号,练习时要加以注意。

这些装饰音在快速的进行中要弹奏清楚是比较难的,因此正确的用力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前面的装饰音讲解中已经说明过,在这里希望再次强调,装饰音的发力一定是第一个音带动后面的其他音,第一个音的用力是自上而下一触即发的,并且在第一个音点下去之后后面的音就是随贯性很轻地用手指精细动作弹奏出来,不能用很大的力气,越多的使劲,就越容易弹不清楚。

第60小节,右手有一个颤音,有能力的话可以定数,弹奏成简单的一对二,即从上方音开始弹奏,右手两个音,左手一个音,也就是右手八个音,左手四个音。

到第69小节,进入了乐曲的发展部。

这个发展部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主题中有大量的小连线,因此,首先如何把小连线处理好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莫扎特音乐中的典雅和优美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小连线的演奏上表现出来的。

小连线弹奏的关键是第一个要强调,第二个一定要弱化,弹出委婉的语气,尤其连续的小连线,对手腕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把每个小连线都处理好了。

另外,在每一个小连线处理好以后,绝不能把乐句,弄得太散太断,要感受长的句子,把很多的小连线串在一个大的句子中,弹奏出倾向和表情。

从第96小节开始,就是乐曲的再现部了。

再现部的音乐材料和前面基本上差不多,但是调性不同,在演奏时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要仔细读谱以区分清楚。

在国际比赛中,一般如果要求有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的话,那选手都会觉得很难的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莫扎特的奏鸣曲相比并不是非常难,但是,正因为对莫扎特音乐的把握,既要做出表情又不能太夸张,使人感到涂脂抹粉太多,所以表情的分寸和适度更显示了选手把握音乐的功夫。

因此大家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要不仅仔细地挖掘每一个音的内涵、每一个小连线的语气、每一个乐句的走向,同时,还要把音乐自然流露出来,不能夸张做作。

尤其这个乐章,一定要清纯一些。

第四项内容是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E大调无词歌》(Op.19,No.1)门德尔松曲这首无词歌是门德尔松作品19的第一首,也是他整个《无词歌集》中的第一首。

无词歌,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词的歌曲。

一般来说,艺术歌曲是由人声来唱的,都是有词的歌曲。

无词歌把歌曲拿到钢琴上来唱,虽然是没有词的,但是要按照艺术歌曲的感觉来演奏。

这种用钢琴来歌唱,演奏者不仅要在钢琴上“唱”,还要自己弹伴奏的无词歌,在钢琴演奏中是很独特的功夫,十分需要进行练习。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把曲调弹奏得很歌唱,十分的声乐化,配合踏板把曲调的起伏、发展和句尾仔细地做好。

高音的曲调从第2小节的第四拍开始,一直到第6小节。

这个句子是比较陈述性的。

如何配合踏板把曲调弹好?需要单独把曲调拿出来和踏板一起进行练习。

这里的踏板是用音后踏板,在每个右手的旋律音后踩下,再次听到时更换。

具体是在每个音弹时,脚放放开踏板,把前面的音响去掉,随即脚踩下去把这个曲调音留下来并延长。

由于曲调几乎都是右手的5指奏出的,因此,5指的发音要十分通透,点出共鸣非常好的声音来,加上踏板帮助连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低音的线条不可忽视,也要像高音旋律一样认真刻画清楚。

由于低音和高音旋律基本都是同步的,因此可以在旋律和踏板配合上也是一致的。

弹出低音线条的走向,和旋律线条相互应是必须注意的。

低音线条中常会有带临时升降号的变化音,如能感受好,可以很好的弹出和声的进行和倾向。

最后,中间的伴奏音型基本都是平均的十六分音符,要弹奏得流畅,能衬托着旋律和低音,轻轻的流动起来。

一般来说,中间伴奏音型都是四个十六分音符,由左手右手分别各弹两个音,或分别一个音加三个音组成,弹奏时要认真听声音交接得非常圆滑。

当然,有的时候,在右手需要弹奏回音的时候(比如第5小节的第三拍),原本应右手音符伴奏的音色要比两边的旋律和低音柔和一些,好像摸着弹一般的触键。

第8小节最后一拍开始的右手的旋律和第9小节第二拍开始的左手低音形成了一个呼应,低音好像是对高音的一个回应。

类似的第9小节最后一拍开始的右手的旋律和第10小节第二拍开始的左手的旋律也是一个呼应。

所不同的是,前面一次是f,后面一次是p,而且,左手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不再是e音了,而是升e,很好的转到了下一小节第一拍的升F大调的主和弦上。

乐曲的第一段到第15小节结束。

第二段从第15小节最后一拍开始发展,到第18小节的时候发展到一个高潮,紧接着的第19小节最后两拍和第20小节的右手部分好像一个独白,其中有回忆、有伤感、有幸福……但要十分自然的流露和表达出来。

第25小节pp的地方好像是第23小节的回声,但又是不完全一样的回声,好像更加带着一些沉思。

第三段从第28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开头的主题又出现了,在第一句的后半,虽然和声是一样的,但是旋律因为再次出现,就和前面有所不同了,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

第39小节,情绪发展到了最高点,旋律也是最为密集的,因此比较难,需要很好的练习,在快速变化的各种位置下一样保持旋律、伴奏和低音的关系。

第42小节开始,左手从八度到九度,再到十度,一般的学生可能比较难够到这样的距离。

如果够不到的话,可以用琶音来弹,即先弹低音再弹较高音。

这首乐曲是十分歌唱的,因此对曲调的处理需要下功夫,除了突出曲调以外,曲调怎么进行,是往前走还是迂回的,是完全按节拍走还是稍微自由的,如何分句,句尾怎么处理……都需要大家进行仔细的考虑,弹奏时要认真的刻画,以做到有说服力的演奏。

第二首《放马曲》沈传薪曲沈传薪是上海很有名的作曲家。

这首放马曲写得很好,把我们一下就带到了西部广大的草原,整首乐曲都非常奔放洒脱。

乐曲开头的引子是一个有爆发力的sff,和弦,紧接着就是两只手交叉的琶音下行,好像鞭子一响,马厩的栅栏被打开,群马一下冲出栅栏,千百匹马便在草原上奔驰起来,这里的双手齐奏要营造出十分有野性的气氛。

10个小节的引子要造出群马奔腾的场景。

开始的第一个特强和弦可以用跳板留住,让音响贯穿下去。

在第2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左手要换为1指,以便和后面的段落连贯起来。

同样的还有第7小节的左右手第一个音,也都要换为1指来弹。

另外,即使是千军万马的奔腾,也不能每一个音都响,这个乐谱上有重音记号,可以看到,每四个音的第一个音是重音要强调,其他音就不用都很响了。

因为如果都很响的话就缺乏节奏的动力性,并且会过分喧闹。

10个小节的引子结束后是主题曲前面的两小节的间奏,左手不要太响了,一样也是把有重音记号的音强调就行。

第13小节开始,弹右手曲调的手指要像钉子一样的坚挺,音色是很嘹亮的,并要弹出旷远的感觉。

第16小节及第21小节的和弦要非常泼辣的下键,好像非常彪悍的马仔,非常奔放洒脱。

第33小节开始的曲调是双手的重复音,加大了音量,好像很多的民族乐器,扬琴、弹拨乐等等,都一起合奏,好像一种奔马场景的描写。

这里也是根据曲调进行的变化。

这些重复音都要弹得很亮,最好在同音重复时按照乐谱上的指法都能换指,这样容易弹得清楚。

第41小节是双手的和弦跳进,也是十分响亮的。

跳进到第42小节变为p,这里左手的音符有两个小括号,表示可以省略不弹。

原来的乐谱中是写的9个音,但是因为这个速度下很难保证,都弹清楚所以在编订谱子的时候就加上了括号,让学生弹奏7 个音,保证清晰的发音。

第44小节右手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在右手这个地方加上了rit,所以,处理好了一样主河能弹得清楚,可以不省略,因此乐谱上没有加括号。

第45小节开始回原速,音区从前面的高音区变为现在的中音区,好像音乐画面离我们更近了,牧马人唱着豪放的歌曲。

到了第63小节,四个小节的间奏采用了引子素材和进行后,从第67小节开始双手拉开距离,音乐更加辽阔了。

在第67小节上有一个piu mosso的记号,表示要加快一些。

但是不要马上就加快得太多,可以把更多的速度加快放到尾声去,这样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尾声是地ff下做出的,气氛非常的热烈。

第80小节开始最后一句的上行可以更多地加快,但是在第82小节的时候可以稍微拉宽一点,直到最高音,干脆的结束。

尤其要注意最后一个小节是在拍子中的,不能忽然放慢而弹散了。

整个曲子要在热烈、快速的所下结束,能感染每一个人。

第三首《第二儿童组曲》(No.1)维拉·罗勃斯曲维拉·罗勃斯是巴西非常有名的作曲家。

维拉·罗勃斯自幼喜欢吉他,热衷吉他曲创作,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也是他的吉他乐曲。

当然,他还写了很多的钢琴、乐队的作品,很多都是模仿吉他弹拨的效果。

这首作品是他《第二儿童组曲》中的第一首,效果比较特殊,是歌模仿吉他弹拨的效果,来描写儿童的生动活泼,所以整首作品在弹的时候手指尖要有弹拨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