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四级第四级一共有四项内容大家要注意的是,从四级开始,有一些乐曲是有速度标记的,大家可以作为衡量、核对的参考。
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包括了从一个降号到六个降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
四级的音阶和琶音要求双手同向弹三个八度。
从速度方面来说,四级没有速度要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速度,只要能弹得很均匀、有一定的流畅度就可以。
另外,音阶和琶音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和三级一样,因为音阶用十六分音符,琶音用八分音符来写,就意味着音阶和琶音的速度应该相差一倍(也就是说,琶音是每拍弹两个音,音阶是每拍弹四个音,琶音正好比音阶慢一倍)。
在这六组大小调中,降G大调和降e小调在四级中是第一次接触,也是最难的一组。
其他调的琶音可以把长的手指(2、3、4指)放在黑键上,短的手指(1、5指)放在白键上,从手的位置来说,是最牢靠的。
而这一组的琶音则全部都在黑键上,所以希望大家能多加练习,把手指的动作、位置练得很顺,声音很均匀。
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练习曲》(op,172。
No,4)T.拉克曲这首练习曲主要是左手的跑动练习,情绪要有非常精神抖擞的感觉。
练习曲的前部,左手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手指位置是密集的、收拢的。
从右手的部分来看,开头的双音要弹得很有弹性。
特别要注意在弹的时候,如果把不同句尾长短的区别做得很好,就能加强音乐趣味。
如:第一句的句尾(第2小节的第二拍)是跳的句尾,弹时要活泼而有弹性。
而第二句的句尾(第4小节的第二拍)则是延长的,记号“ten,”的意思是表示要把这个音保持一会儿,基本弹够一拍的时值。
两个句尾一短一长,语气感觉就完全不同,使人感到饶有趣味。
第6小节和第8小节也是与第2、第4小节类似的,一短一长两种句尾同样要区别好,而且整体比前面提高了三度,情绪上更兴奋一些。
从第9小节开始,左手手指的位置变为先收拢后开张,也就是一小节中前半部分是收拢的,后半部分是开张的。
这个地方要强调右手的切分的语气,从第9小节到第12小节,一样的节奏型,从高点的位置一个一个退下来。
第13小节以后,又一个一个上行后再下行,到第L5小节开头的旋律又再现了。
这里的上上下下要做得很有意思。
到了最后一行,左手就全部都是开张的位置了。
音乐上,一个很大的渐强以后又渐弱,在pp中很自然的结束。
把这个表情做明确,音乐上会很巧妙,很有效果。
这首练习曲中左手几种不同类型的位置都要练习好,要能很准确、很舒服的弹奏,手掌要张合自如。
另外,作曲家为连、断、强、弱的不同表情做了很多提示。
大家要仔细读谱,弹出很好的音乐趣味。
第二首《练习曲》(Op,453,No,55)车尔尼曲这首练习曲是训练右手手指灵活性和以大指为轴心的两边转动、左右位置伸缩自由的练习曲。
对手指和手腕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
整首练习曲的左手作为伴奏音型都是很简单的,是一种很稳定的轻轻的衬托。
开头四小节右手的每八个音的第一个音是旋律音,要稍加突出。
从弹奏动作上来说,八个音是以大指为中心,围绕大指转动的。
练习时要把动作练习得自如、舒服。
从第5小节开始,音乐发展达到一个高点。
第6小节右手高音的四个跳音d要弹得非常明亮,之后再逐渐弱下来,前半段结束在G的主和弦上,有一种稳定感。
练习曲的后半部分需要右手手腕帮助手指左右适应手两边位置的练习。
弹奏时,手腕要左右调整,使每个手指弹奏时都能得到一个最舒服的位置。
第ll小节上下行的音阶,到第12小节时又到达一个高点。
这次虽然是高音,但没有第一次那么高,声音也不用像第一次那么亮了,敏锐有弹性即可。
最后的四小节右手又是围绕大指的转动,弹奏要领和开头是一样的。
整个曲子要弹奏得颗粒性非常清楚,声音清晰明亮,但是手指也不用过分使劲。
手指主动灵活,运用自然的重量为好。
第三首《练习曲》(Op,37,No,42)莱蒙曲这首双音的练习曲是《莱蒙50首练习曲》(0p,37)中的第42首。
既然是三度练习曲,那么三度音的弹奏就要仔细拿出来练,演奏时双音要弹得很齐,连续三度上行、下行的连贯和转指也成为很突出的问题。
以第3小节为例,乐谱上要求这里的三度音上行要用连奏来弹,那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三度音连奏,要上下两声部都连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尽量要保持一个声部的连贯。
具体弹的时候,前三个音用13、24、35的指法能够很自然的连起来,关键是第4个双音(c—e)弹奏前,第三个音弹d音的5指要留住,后面用3指翻过去弹e音连好。
弹奏时其他的手指也不能离键太远,而要尽可能贴键尽量能做得“连”一点。
下行的时候,我们以第21小节为例。
原则一样是保持一个声部的连贯。
前三个三度音用35、24、13指很自然的连贯起来。
和上行不一样的地方是,第四个三度音和前面连奏时,要保持下面声部的连贯,即弹奏第三个三度音中d音的1指要和弹奏第四个三度音升c音的3指连好,其他音也都尽量贴近键盘,有一个“连”的感觉。
在技术上解决好上述问题后,这首练习曲很优雅、很流畅的音乐就能更容易地表达出来了。
整首练习曲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第1至16小节)左手的休止符要很好的做出来。
合着右手连贯的大线条,左手两短一长的语气如果能弹得很好的话,音乐会更加吸引人,而右手弹相对长一些的音时,要弹够时值,作为一种语气的强调。
第二段(第17至40小节)音乐上和第一段感觉不同了,音量上是f。
弹奏的时候声音要浓厚一点。
双音有上行,有下行,要弹得自然流畅。
第25小节,三度音转到由左手奏出。
音乐上要随着三度音的上行下行很好地做出渐强渐弱。
第三段(第41至56小节)和第一段是完全一样的,音乐又回归到平静、优雅。
第三项内容是复调性乐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打莲湘》陈铭志曲这首复调曲是非常具有湖南民歌风味的。
开头七个小节的主题,有厂的力度标记,性质可以弹得肯定一点,音乐是很积极乐观的,左手的对题有跳音和半连奏(带连线的跳音),还有十六分音符连奏结合,音乐比较生动活泼。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主题稍加变化而成。
第16、17小节左手两句是一样的,第18、19小节是两只手的交接,要弹得干净利落。
第20小节之后,主题转到左手了,弹的时候要保持开始主题一样积极肯定的性质。
第27小节主题又由右手奏出,不同的是,这次是在p的力度范围下奏出的。
结束的和弦很奇特,和声上有很新鲜的感觉。
作为复调乐曲,双手各有不同的连、跳、分句,音乐上也有不同的趣味侧重,一定要多多分手练习。
第二首《小广板》D,斯卡拉蒂曲这首曲子是非常典雅、优美的。
该曲的原谱应是净版,既没有跳,也没有连。
这个版本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在编订时,就加了一些连线和分句。
类似这样的地方大家可以参考。
当然,如果大家有更个性化的处理,只要有说服力,符合洛可可的趣味也是可以的。
就是说现在谱上连、跳、分旬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和不可变的。
我们先按照现在的版本来说,右手的乐句划分是这样的:第8小节(还有第24小节)右手有一个颤音,在颤音上面有小音符的标示,是用十六分音符写的,按照拍子划分,每拍四个音,全部八个音一共在两拍中完成。
这样最简单、清晰,当然如学生有很好的手指能力,愿意弹到每拍六个音或八个音,只要均匀、整齐,也是完全可以的。
第9、10小节的处理是一句f一句p,可以把对比做得清晰一些,音乐上就比较有趣味。
第12小节的装饰音(类似的还有第28小节),由于是长倚音,大家需要按照乐谱上方的小音符注明来弹。
还有第16小节的装饰音(类似的还有第20小节),有一个注释“建议由上方音开始”,那么大家就从谱上写的本音上面的上方音,降b开始,弹成四个音。
另外,左手大多数都是用四分音符写的,大家可以用断奏来演奏,这样会使发音更清晰一些。
第三首《小步舞曲》(选自《第二法国组曲》第四首)巴赫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的第27首也选用了这首《小步舞曲》。
因为考虑到这首曲子在键盘上的位置比较多变,要弹得很顺的话还是不容易的,所以把这首作品放在了四级。
和上面一首曲子一样,这首乐曲为考级使用方便,在连跳上也做了一些标记,肯定和其他版本也不完全一样(《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所以,也是供大家参考的。
大家可以依照这个版本,或其他自己更喜欢的版本,或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不同的处理。
在这个版本中,大多数八分音符都是连的,而大多数四分音符都是断的。
但是第6小节的前两个八分音符又是断开的,这是因为以当时的原则来说,一般超过四度的跳进则可以断开。
这里是一个八度的跳进,所以,这个版本就做断开处理了。
这首乐曲中有一些装饰音,下面一一说明:第7小节(第15小节一样)的颤音可以弹四个音,也可以弹六个音。
当然,四个音的要简单些,六个音的听起来更漂亮些,但必须要弹得好。
第24小节右手有一个下波音。
下波音的弹奏一律从本音开始,即“f—e—f”。
第33至34小节有两小节的较长的颤音,建议大家从上方音开始,以左手一个音对右手两个音来弹。
如果技术好的话,这个地方也可以弹成效果更漂亮的自由颤音。
这个程度的考生弹自由颤音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但是,无论是不是自由颤音,我们在弹的时候都一定不要太使劲。
很多同学容易想着这个地方很快、很难,有时一开始弹,就会产生一种紧张,致使更加使劲、努力地弹了D这样的话,使劲越多,手就越疆,感觉越乱,效果越坏。
所以,弹的时候,一定是越轻松越少使劲越好听,听起来也更从容、潇洒。
练习此曲和其他复调性乐曲一样,建议大家先分手练好后,再合起来弹。
而且在合手以后,还需要常分手练练。
第四项内容是乐曲一共四首曲子供大家选择。
第一首《云雀之歌》(0p,39。
No,22)柴科夫斯基曲这首乐曲选自柴科夫斯基《少年钢琴曲集》24首中的第22首。
《云雀之歌》有很明显的俄罗斯风情,好像俄罗斯很开阔的原野上,有很多高耸挺拔而浓密的树,在白云之下,树梢之上云雀飞来飞去。
云雀是一种很美丽、很灵活的小鸟,有着小爪子、小嘴,是很可爱的,银铃似的叫声尤其婉转动听、清脆悦耳。
所以整首乐曲在弹的时候,手指要非常精细,指尖的感觉不能很粗重,而要像针尖一样,触键是很敏锐的。
从曲首开始,每一条连线要用一个连贯的力量,轻轻地弹出来。
大家可以看到,作曲家在乐谱上写了很多的表情记号。
大家要根据写出的渐强、渐弱,很仔细地做出来。
第9小节以后和前面的感觉有点不同,出现了很多的倚音对每个主要音进行装饰,力度记号是pp,手指下键要更像小针尖一样,两个手指先后一拨就起来,不要往下按。
如果指尖的感觉太粗太拙,就不像云雀而像乌鸦了。
在第15小节以后,有一串银铃般的鸟鸣声连续出现,手指一样要很精巧地弹奏。
其中的渐强渐弱要仔细地做出,好像时近时远,非常生动鲜活。
第24小节后又回到开头主题的曲调,但是第26小节和前面第4小节是不同的,有了变化,直接引出一连串云雀的叫声,手指在钢琴的高音处跳跃,上上下下。
最后两小节两只手交叉,像小鸟的鸣啭跳跃,最后轻巧无比的结束,弹好了,会给人以妙不可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