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NACE MR0103/ISO 17945: 2016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金属材料在腐蚀性石油精炼环境中抗硫化应力开裂(中文翻译版)美国国家标准2015年11月23日批准版权保护文件ISO和NACE材料都受到版权保护。
没有获得NACE国际的书面许可,本出版物任何部分不能通过任何形式进行复制,包括电子检索系统。
所有与ANSI/NACE MR0103/ISO 17945相关的申请应提交给NACE。
版权所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中央秘书处BIBC II地址:Chemin de Blandonnet 8CP4011214Vernier, GenevaSwitzerland电话:+41 22 749 01 11传真:+41 22 749 09 47Web: www.ISO .chNACE 国际地址:15835 Park Ten PlaceHouston, TX 77084-5145电话:+1281-228-6223传真:+1281-228-6300Web: 在美国由NACE印刷目录...............................................................................................................................页码前言 (6)引言 (7)1.范围 (8)2.规范性引用文件 (8)3.术语和定义 (9)4.符号和缩略语 (10)5.责任 (11)5.1最终用户的责任 (11)5.2制造商的责任 (12)6.导致硫化应力开裂(SSC)的因素 (12)6.1影响硫化应力开裂(SSC)的常规参数 (12)6.2材料状态及应力水平对SSC敏感性的影响 (12)6.3氢渗透流量对SSC的影响 (12)6.4高温暴露对SSC的影响 (13)6.5由于SSC造成的失效时间的影响因素 (14)6.6确定设备是否涵盖在本国际标准范围内的依据 (14)7.本国际标准收录的材料 (14)8.硬度要求 (15)9.增添新材料或新工艺的程序 (16)9.1一般投票要求 (16)9.2现场经验数据要求 (16)9.3实验室试验数据要求 (16)10.新的限制条件和废止材料 (17)11.特定用途的未列出的合金、工况和/或工艺的鉴定 (17)12.标准线路图 (19)13.铁基材料 (19)13.1碳钢和合金钢 (19)13.1.1所有碳钢和合金钢要求 (19)13.1.2 ASME BPVC第IX章中列出的P-No.1组别1或组别2的碳钢要求 (19)13.1.3其他碳钢要求 (20)13.1.4 ASME BPVC第IX章中所列的P系列合金钢要求 (20)13.1.5其他合金钢的要求 (20)13.1.6碳钢和合金钢的冷成型要求 (20)13.1.7 ASME BPVC第IX章中所列的P-No.1系列碳钢的焊接要求 (21)13.1.8 ASME BPVC第IX章中所列的P-No.3,4,或5A系列合金钢的焊接要求 (21)13.1.9碳钢和合金钢表面的耐腐蚀堆焊层,堆焊硬质层,覆盖层及热喷涂覆层 (21)13.2铸铁和球墨铸铁 (22)13.3铁素体不锈钢 (22)13.4马氏体不锈钢 (22)13.4.1常规马氏体不锈钢 (22)13.4.2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23)13.4.3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和堆焊 (23)13.5奥氏体不锈钢 (24)13.6特定的奥氏体不锈钢牌号 (24)13.7高度合金化的奥氏体不锈钢 (24)13.8双相不锈钢 (25)13.8.1双相不锈钢的一般要求 (25)13.8.2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要求 (25)13.9沉淀硬化的不锈钢 (26)13.9.1奥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26)13.9.2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26)13.9.3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焊接要求 (27)14.有色金属材料 (27)14.1镍合金 (27)14.1.1固溶镍合金 (27)14.1.2可沉淀硬化的镍合金 (28)14.2钴镍铬钼合金 (28)14.3钴镍铬钨合金 (29)14.4钛合金 (29)14.5铝合金 (30)14.6铜合金 (30)15.装配要求 (30)15.1一般装配要求 (30)15.2耐腐蚀堆焊层,硬质堆焊层以及覆盖层 (31)15.3焊接 (31)15.4碳钢、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镀层 (31)15.5标识的打印 (32)15.6螺纹的加工 (32)15.6.1机械切削螺纹 (32)15.6.2冷作成形(套扣)螺纹 (32)15.7冷作成形工艺 (32)16.栓接 (32)16.1一般栓接要求 (32)16.2裸露的栓接 (33)16.3非裸露的栓接 (33)17.镀层、喷涂和扩散工艺 (33)18.特殊部件 (34)18.1特殊部件的一般要求 (34)18.2轴承 (34)18.3弹簧 (34)18.4仪器和控制装置 (34)18.4.1仪器和控制装置的一般要求 (34)18.4.2隔膜、测压装置和压力密封件 (35)18.5密封环和垫片 (35)18.6止动环 (35)18.7特殊工艺部件 (35)19.阀门 (35)20.压缩机和泵 (36)附录A(资料性附录)硫化物种类分布图 (37)附录B(资料性附录)硬度试验和要求的背景信息 (38)附录C(规范性附录)焊接程序评定硬度调查布局 (43)参考文献 (52)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ISO成员单位)的世界性联盟。
ISO国际标准的编制通常是通过ISO 技术委员会组织完成的。
凡是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经确定的项目感兴趣的每个成员单位都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凡是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不管是政府的还是非政府的,也可参加ISO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
ISO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各个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协作。
用于制定及在将来维护本文件的程序见ISO/IEC指令第1部分。
特别要注意不同类型ISO文件的不同审批标准。
本文件是按照ISO/IE指令第2部分(见www.isoorg/directives)的编辑规则起草的。
时刻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专利权。
ISO应不为识别任何或所有专利权承担责任。
在本文件起草期间识别的任何专利权细节将出现在前言和/或收到的ISO专利权声明清单中(见/patents)。
本文件中使用的任何商标仅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方便,并不构成一种认可。
与合格评定相关的ISO 特定术语和表达的含义解释及与ISO所遵守的WTO贸易技术壁垒(TBT)相关的信息见下列URL:Foreword-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本文件由ISO/TC67“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材料、设备和海上结构”委员会负责。
引言精炼工业所用的术语“硫化氢(H2S)湿气开裂”,包含着一系列的破损机理,包括含硫化氢(H2S)湿气的精炼环境或天然气工厂的处理环境中因进入氢气而出现的破损机理。
由于进入氢气而造成材料损失的类型之一是金属焊接件和显微组织硫化应力开裂(SSC),本国际标准将讲述此种损失类型。
其他类型的材料损失包括氢气孔、氢气诱发的开裂(HIC)、应力导向的氢诱发开裂(SOHIC),不在本国际标准中讲述。
在过去,许多最终用户、行业组织(如API)和向炼油行业供应诸如转动设备、阀门等。
设备和产品的制造商,规定采用NACE标准MR0175/ISO 15156来限定材料要求,以防止发生SSC。
然而,大家都知道NACE MR0175/ISO 15156是专门为油、气开采行业制订的,炼制环境并不在该标准范围之内。
2003年,发布了首版专门用于炼厂酸性环境的金属材料标准-NACE MR0103标准。
本国际标准虽然是基于MR0175/ISO 15156的成功经验,但又是专门为炼厂环境和用途制订的。
本标准的其它参考文献是NACE标准RP0296、NACE出版物8X194和8X294以及工作组成员的炼油经验。
NACE MR0103中所给出的材料、热处理和材料性能要求,其基于油、气开采行业的大量经验(在MR0175/ISO 15156中提供了这些资料),工作组相信对炼制行业也是有很有作用的。
本国际标准根据标准NACE MR0103制定的。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金属材料在腐蚀性石油精炼环境中抗硫化应力开裂1、范围本国际标准规定了酸性石油精炼环境和含H2S气体或H2S溶解在带或不带烃的水相介质中的相关处理环境抗硫化应力开裂材料的要求。
本国际标准不包括,也没有计划包含设计规范。
H2S 湿气的其他开裂形式、环境开裂、腐蚀和其他失效模式不在本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以供精炼厂、设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和建筑承包商使用。
本国际标准专门用于防止精炼工业用设备(包括压力容器、热交换炉、管道、阀体、泵和压缩机箱)和部件发生的硫化应力开裂。
ASME BPVC第IX章中归于P-No.1类别下的碳钢,对其硫化应力开裂的预防要求与NACE PR0472相一致。
本国际标准适用于裸露于酸性精炼环境(见第6条)中的所有设备部件,这些部位出现硫化应力开裂将会导致(1)危及承压系统的整体性;(2)妨碍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或(3)仍然处于承压状态下,但设备却无法恢复到某一操作状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全部或部分文件在本文件内被规范性引用,且是其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所列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NACE标准TM0177,金属在H2S环境中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室试验1 ANSI/NACE MR0175/ISO 15156,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H2S环境的材料1)ASTM A833比较硬度测试仪测量金属材料压痕硬度的标准规程ASTM E384材料的努氏和维氏硬度标准试验方法ASTM E562用系统人工点计数法测定体积分数的试验方法SAE AMS2430自动喷丸1NACE国际,1440 South Creek Dr., Houston, TX 77084-4906, USA。
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下列术语和定义。
3.1低转变温度lower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A c1加热过程中奥氏体开始转变时的温度。
3.2高转变温度A c3加热期间,铁素体完全转变为奥氏体时的温度。
3.3合金钢碳(通常小于2.5%)和锰(通常不小于0.25%)组成的铁合金,除了锰,硅,和铜元素外,其对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都规定了最低含量,且不规定最低镍含量大于等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