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冷宗昱一、内容结构变化:类别2011版课标的内容结构2017版课标的内容结构2017版课标总体变化变化关键词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核心素养发生改变,将2011版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目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六个版块变化二:新增课程学科运动能力(一)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运健康行为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品德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变化四:将2011版课(一)设计依据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整体能一、课程总目标(二)结构合,把运动参与,运动录二、具体目标(三)学分与选课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变更为健康教育四、课程内容新版课标分目标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必学内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二)必修选学内容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运动参与课程分目标五、学业质量变化五:取消20011版运动技能(一)学业质量内涵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球类运动(二)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身体健康(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修必学内容(体能、健田径类运动价的关系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心理健康容(球类运动、田径类体操类运动六、实施建议运动、体操类运动、水社会适应(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价建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水上或冰雪类议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类运动)建议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武术与民族民一、教学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间传统类运动(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量内涵、学业质量水二、教学评价建议的建议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学习评价建议试评价的关系三方面进行阐述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学业水平评价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评价建议内容,学业水发建议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附录附录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地方和学校实一、名词解释附录一: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施本课程建议程建议。
删除2011版素养水平划分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二、附表附录二:教学与评价案例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的内容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表的变化变化关键词不变:课程概念中主要手段,变化一: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阐述核心素养课程主要学习内容立德树人性质2011版:2011版: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选择性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2017版:主要学习内容。
基本性、实践性、选择性、综合性2017版:变化二:课程概念的主要目标发生改变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2011版: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2017版:以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加高中生身心健康为主要课程不变: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变化一:补充了课程的根本任务课程立德树人理念2011版:2017版: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2017版:学习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变化二:更新2011版课程标准4条理念,变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更为2017版5条基本理念:健康全面发展(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变化三: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2011版: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2017版: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表的变化变化关键词变化一:增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2011版:无2017版:运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健康行为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体育品德2011版:无关键能力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学科2011版: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与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课程目标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2017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挥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体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变化三:对具体目标(分目标)进行了新的分类2011版: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2017版:分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课程2011版:变化一:平行关系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更新了课程结构模块的内容,对设计依据做阐述结构关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递进关系科的特点、高中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变化二:改变课程结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架变化三:改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2011版:《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健美操、舞蹈或健美运动,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不变:高中三年修满规定学分2011版: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即可达到体育与变化四: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行关系,一类是递进关系2017版: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要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变化五:新增学分与选课内容1学分(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要上满216节课,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
平均每学年修习4个模块,一个模块一般为18课时。
12个模块包含体能1个模块、健康教育1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10个模块),2个选课(学生填写选项意愿表,最多可填写3个运动项目)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2011版:变化一:对于课程内容的界定切入角度发生变课程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必修必学化,取消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课程和社会适应五方面进行阐述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必修选学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内容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学业要求2017版:体能设定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健康教育和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2017版:增加教学提示并伴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六、学业质量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不变:实质不变变化一:学业质量属于新增内容学业质量2011版:2011版:各学习领域不同水平学习的具没有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学习内容体内容标准2017版:学习水平2017版: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各学科素养不同水平学习结果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的具体表现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2017版学业质量的实质等同于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2011版的内容标准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变化二:描述角度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内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内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2017版: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为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变化三:水平划分的方式2011版: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并规定了每个水平在不同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表现2017版:根据不同学业质量表现划分了5级学业质量水平变化四:更加细化2003(实验)版:学习领域——两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相对笼统)2017版:学习内容——5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详细)从具体学习内容的角度描述具体表现要比从学习领域描述具体表现更加详细,5个表现水平的划分也比2个学习水平的划分更加细致七、实施建议的变与不变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教学方法的改革:变化一:选项教学组织建议中增加了年级内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革单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阐述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2011版: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的内容:(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3)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2017版:选项教学教学建议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组织(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为的评价(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的形式:(3)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课堂教学(4)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评价变化二:教学计划制定的建议内容的增加与改建议变2011版:(1)水平教学计划(2)单元教学计划(3)学时计划(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2017版:(1)制定学段教学计划(2)制定模块教学计划(3)制定课时教学计划(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变化三:制度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中的“整体性”的改变2011版:体现五个方面具体整体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2017版:突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要体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的整体性(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变化四:新增课堂教学建议2017版:(1)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科核心素养完整地渗透到学习目标中(2)树立新的知识观,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术教学向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转变(3)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4)线上线下学习深度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5)重视区别对待,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6)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效果(7)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8)课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9)关注地区和学校差异,努力形成学校教学特色(10)重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变化一:学习评价的内容的改变2011版:2011版:反馈、激励、引导、诊断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017版:健康行为观察、反馈、激励、引导、2017版:学习评诊断每个模块都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评价价建议的建不变二:学习评价的方式议2011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2017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变化一:每个模块百分之成绩与等第转换评定表的增加2017版:学业水平2011版:无评价变化二:学业水平成绩表的增加学业水平方案2017版:评价学分评定变化一: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2011版:教材教育性、科学性、主体性、探究性、应用性、发展性2017版:立德树人编写(1)立德树人(2)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的基本(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4)情景教学弘扬传统要求文化(5)弘扬传统文化(6)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与现代信变化二: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息技术相2011版:结合(1)图文并茂(2)思考空间(3)科学活泼(4)具有特色2017版:(1)学练体现(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3)编排形式多样(4)美观、装帧牢固、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变化三: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2011版:(1)依据《标准》选择和组织教科书内容(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3)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符合高中学生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认知特点2017版:(1)体能的选择(2)体育文化的传播(3)运动原理的选择(4)健康教育变化一:地方实施建议的增加2017版:(1)建立地方实施课程标准的组织机构(2)制定地方实施课程标准的政策与措施地方与(3)制定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学校(4)为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必须的条件保障实施变化二:学校实施建议的增加建议2017版:(1)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指导(2)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3)提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人力、时间和物质条件保障变化一:新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5附录级水平划分)变化二:新增教学与评价案例。